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加味四君固本汤联合西药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人群对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血浆粘度以及血沉两组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恶性肿瘤患者明显的特征,采用加味四君固本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变患者的血瘀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77例慢性肾炎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同时以79例正常人的甲襞微循环检查伏特 对比,结果发现慢性肾炎组甲襞微循环管袢畸形增多,管袢延长,管袢管径变细,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因而认为甲襞微循环检查对慢性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方法住院T2DM患者600例,根据肌电图结果分为DPN组488例和无DPN(NDPN)组112例,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查3组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微循环特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PN组和NDPN组甲襞微循环形态和袢周积分明显升高(P<0.01);与NDPN组比较,DPN组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升高(P<0.01)。(2)甲襞微循环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袢周渗出、出血积分升高,DPN组管袢数、乳头积分升高,袢顶直径减小(P<0.05,P<0.01),且DPN组袢顶直径和乳头积分与ND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变程度:2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正常者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PN组中度异常的比例高于NDPN组(52.9%vs 19.6%,P<0.01),正常者和轻度异常者比例低于NDPN组(分别为13.5%vs 31.2%,25.0%vs 43.8%,P<0.01)。结论 T2DM患者均存在甲襞微循环异常,DPN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更为严重,可能是DPN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及扩血管药物。于服药前3 d及服药4周后查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襞微循环与治疗前相比,除管袢交叉、管袢畸形及平均管袢数3项指标改善不明显外,余多项指标均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其中以血流流态、红细胞聚集、管袢渗出及出血等项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有确切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NIDDM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彩色电视系统观测42例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并以综合定量评价法分析观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肉襞微循环在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方面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联,积极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应成为糖尿病整体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73例慢阻肺及肺心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观察组分成慢支继发感染组、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及肺心病缓解期组三个组,分别与26例健康者甲襞微循环对照.结果表明,形态改变主要是管袢管径的收缩变细,袢周改变为乳头下静脉丛易见性增高,但经统计分析与对照组间及三观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中、重度聚集及血流速度减慢,三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三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所观察的慢阻肺及肺心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微循环障碍,因此加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能收到常规治疗难以取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方法血液流变学采用FL,系列血流变仪,甲襞微循环采用WX-9型多部位微循环仪,检测45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及微循环指标,与40例正常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电冰时间均增高。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围状态都有改变。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表明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容易导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
王萍  李彗风  宋鲁卿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423-424,426
①目的 观察血塞通对 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影响。②方法86例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5例 )口服血塞通 ,安慰剂组 (4 1例 )口服安慰剂 ,疗程为 2个月。观察 2组服药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38例 )进行比较。③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率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降低 ,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 (F =7.5~ 17.2 ,q =4 .2~ 8.4 ,P <0 .0 5、0 .0 1)。血塞通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率 ,并能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加快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 (q =4 .0~ 11.9,P <0 .0 5、0 .0 1)。④结论 血塞通能明显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加快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对168例胃脘痛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唇粘膜微循环检测发现,胃脘痛患者的唇粘膜微循环有异常改变,尤其以血瘀证最为明显。表现为管袢排列紊乱,红细胞聚集,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流流态异常,瘀血管袢增多(>45%),畸形管袢增多(>70%),扩张管袢增多(>40%),管袢数日减少(<4根/mm)等,与正常组及无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为胃脘痛血瘀辨证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对不同病程组间唇粘膜微循环异常积分比较发现,病程越长微循环障碍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0.
天舒胶囊对脑梗死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观察组加服天舒胶囊。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天舒胶囊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结论:天舒胶囊对防治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循环测定仪血液粘度计,血栓形成等仪器观察血管袢数管径,管袢的形态,血液流变学等近20项指标。结果;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血比粘度等四项指标也明显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寒冷性荨麻疹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吸烟对健康人体的危害.方法采用观测人体甲襞微循环的方法,检测了急、慢性吸烟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吸烟组受试者的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管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有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示吸烟可造成组织缺氧、血粘度增高,引起机体微循环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12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与36例正常人比较,观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差异。方法:观察组128例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36例正常人。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中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差异(P<0.05),3级高血压患者差异更大(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可导致微血管的病变,并使高血压病进一步加重。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应重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与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SLE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比较2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差异;记录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伴与不伴肺间质病变(ILD)、肺动脉高压(PAH)、雷诺现象(RP)以及皮疹患者间甲襞微循环积分差异,分析其与SLE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升高(t=12.992、11.410、7.926、12.233,P<0.05);伴ILD和PAH的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与不伴ILD和PAH的SLE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RP的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显著高于不伴RP的SLE患者(£=4.602、3.981、4.244、3.099,P<0.05);伴皮疹的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显著高于不伴皮疹的SLE患者(t=3.794、2.865,P<0.05),流态积分和袢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3、0.617,P>0.05);SLE患者甲襞微循环总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852,P<0.05),与C_3、C4、CRP、ESR、PLT、WBC、IgG和尿蛋白等均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甲襞微循环异常,伴发ILD、PAH、RP和皮疹等可能加重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因此临床上对SLE患者行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病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报告2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甲皱微循环改变与288名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的十二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有微血管的排列、袢顶宽度、微血流流速及出血等四项指标的异常率有随病情的加重而递增的趋势(P<0.05)。正常人,慢支、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的微血管袢数目、管袢长度、管袢顶宽及动静脉管径等五项指标,经相关分析,均值有随病情的加重而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采用50H-1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69例脑梗死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管袢内血液流速减慢,出现红细胞聚集现象和偶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偶见渗出等,甲皱微循环的总积分属中度异常,经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后,总积分显著下降,属轻度异常,并且血液流速增快,红细胞聚集缓解,白色微小血栓消失以及管袢充盈、管袢加长、乳头下静脉丛减少.结论 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恢复脑细胞功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观测甲皱微循环对病情的发展和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充一氧化氮(NO)自血回输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异常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例选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照射充氧充NO自血回输治疗,治疗后复查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的比较,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活力的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紫外线照射充氧充NO自血回输是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异常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汤内服灌肠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加味桂枝茯苓汤内服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U、2%普鲁卡因4ml、0.9%生理盐水30ml通液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加味桂枝茯苓汤内服灌肠能改善患者微循环,加速局部的血液流通,纠正炎症所致的血液“浓、粘、凝、聚”状态,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和输卵管再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仅血液流态积分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可见患者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甲襞微循环指标,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