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29-30
目的:探讨HSP和支原体及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和EB病毒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阳性42例,占总例数的31.11%,EB病毒阳性43例,占总例数的31.85%,其中16例为二者混合感染,占总病例的11.85%。结论:过敏性紫癜病因复杂,但仍以感染为首要诱因。本院收治的135例HSP患儿,MP感染占31.11%,EBV感染的占31.85%,经过正规抗MP和EBV治疗后基本痊愈,提示MP和EBV感染和HSP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31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A组,23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B组,3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C组,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Hb、PLT、AL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LYM、LDH、AST和AL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是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汤文秀  张伟新 《黑龙江医药》2021,34(5):1131-1133
目的:探究儿童EB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肝功能指标以及血常规指标.结果:①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胸腔积液发生率和侵犯2肺叶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心肌损害。方法 回顾分析 14 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以合并有下述表现之一者为有心肌损害 ,①心肌酶尤其是CK -MB升高 ,②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或 /和ST -T变化。结果  14 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 11例 ( 7 4 % )有心肌损害 ,全部病例均给予红霉素治疗 2~ 3周 ,并口服辅酶Q10 ,静滴Vitc、ATP、Co -A及二磷酸果糖等辅助治疗 ,均治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合并心肌损害 ,其中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差 ,症状、体征不典型 ,容易漏诊 ,对可疑病例应及早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 ,以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心肌损害。方法 回顾分析14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合并有下述表现之一者为有心肌损害,(1)心肌酶尤其是CK-MB升高,(2)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或/和ST-T变化。结果 14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11例(7.4%)有心肌损害,全部病例均给予红霉素治疗2-3周,并口服捕酶Q10,静滴Vitc,ATP,Co-A及二磷酸果糖等辅助治疗,均治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合并心肌损害,其中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差,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对可疑病例应及早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原体肺炎与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肺炎的重要致病原之一,临床研究认为MPP的发病和病情程度与免疫抑制、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等关系密切[31,32].其中抗MP-IgM血、ECP变化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预后的推断,结合其它生化指标如血NO、TXB2、循环内皮细胞(CEC)等检测,对MPP肺外并发症的诊断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17例MP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30例(5.80%)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心肌损害患儿中,5例(16.67%),临床症状稍重,心电图为多导联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酶显著升高,特别是CK-MB最明显,符合心肌炎诊断;其余25例(83.33%),临床症状轻微,心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阿奇霉素及足量维生素C等治疗,27例(90%)心肌酶及心电图1~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及时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诊断非常必要;阿奇霉素和足量维生素C治疗尚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成人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确诊为成人支原体肺炎的50例病例。结果发现本病多以咳嗽伴(或)发热为首发症状,X线及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血中支原体抗体检测有意义(滴度〉1:80)多开始于症状出现后6~10d,但也有多个病例因首发症状不明显或影像学表现差异导致误诊。结论一旦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7~10d,病情均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者,其临床特点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观察患儿在临床的症状表现,实验室的相关检查情况、患儿的胸片改变情况以及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在临床表现的首诊症状为发热以及咳嗽等。并且还经常并发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腹泻的情况以及感觉烦躁等一系列症状。对患儿采用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阿奇霉素)的方法完成治疗后,最终获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其所患疾病具有小龄化的特点,并且患儿的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医院在对此种疾病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对患儿进行相关检查,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合并脑炎患儿临床症状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合并脑炎患儿26例,以上患儿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同时结合脑电图、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26例患儿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相应治疗。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为两次静脉滴注;晚上口服阿奇霉素10mg/kg,连续服用3d,间隔7d后再次连续服用3d。出现神经症状患儿给予20%甘露醇0.5g/kg静脉给药,6h后重复使用,有抽搐和意识障碍患儿给予地塞米松0.25mg/(kg·d),同时给予维生素类等。红霉素应用时间<14d,而后改后罗红霉素每天3.5mg/kg,分两次口服。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除肺内症状外,可引起肺外症状,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本组26例患儿除3例患儿遗留轻度智力低下,轻度痉挛性瘫痪外,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合并脑炎是支原体感染病情严重的一种表现,及时确诊及时处理,提高患儿预后,减少或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胸痛、咯血的症状,D-二聚体>20 mg/L,经检查明确存在肺栓塞,经抗感染、激素抑制炎性反应,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患儿症状明显好转,复查D-二聚体降至1.1 mg/L。随访复查胸CTA未见肺栓塞征象,肺内病变吸收。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胸痛、咯血、D-二聚体升高,需注意肺栓塞的发生,早期诊断、积极抗凝治疗是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发病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患儿合并肺不张,34例患儿获得随访,均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和肺功能监测,31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结果:1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的发病率为10.17%(98/964);234例随访患者中,胸部CT提示急性期病变部位中以右上叶居多,其发生率为44.12%(15/34);334例随访患儿中,肺部异常表现23例(67.65%),以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比较常见;4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时间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等;尽早发现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以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智  徐晓群  吴新萍 《江苏医药》2001,27(10):786-786
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可同时伴有多种肺外表现 ,为了解MP肺炎对心脏的影响 ,1997年 8月~2 0 0 1年 4月我院对符合MP肺炎诊断标准 (《实用儿科学》第六版 ,1996 ,6 8 75 .)的 10 7例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 ,发现病情较重的 12例均有异常改变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1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分别为 4个月~ 1岁 3例 ,~ 3岁 1例 ,~ 6岁 6例 ,~ 8岁 1例 ,~ 10岁 1例。临床表现均较重 ,3例体温 39~4 1℃ ,呈稽留热 ,9例体温 37~ 39 5℃ ,呈弛张热 ,发热持续 5~ 7天 ;早期单声咳嗽 ,2~ 3天后呈阵发性刺激性咳嗽 …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雯  濮家俊 《江苏医药》1998,24(9):649-650
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阳性的44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最小发病年龄35天。临床表现高热、喘憋症状显著,肺部体征出现早而明显,可伴发肺外脏器受累的症状。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年龄发病趋势和婴幼儿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临床诊断需结合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检测,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年龄特点与临床表现,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腹泻的致病机制。方法:观察5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机率,根据年龄分布特点作腹泻病因学检测。结果:5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后并腹泻50例(9.61%),用药后继发腹泻172例(33.1%),合计222例(42.7%),且婴幼儿所占比例大(64.8%),同时合并感染比例较大,共42例,其他组无。结论: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可能引起腹泻,临床应重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MPP患儿56例,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补体(C3、C4)、细胞因子(TNF-α、TGF-β1、IL-2、IL-6、IL-8、IL-10、IL-13)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同时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56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MPP急性期血清Ig M及补体水平升高,进入恢复期后下降,且恢复期C4水平仍高于正常;急性期Ig G水平变化不明显,进入恢复期后升高;急性期和恢复期Ig A水平均降低。MPP急性期血清TNF-α、TGF-β1、IL-6、IL-10、IL-13水平升高,IL-2降低,进入恢复期后逐渐恢复正常;急性期IL-8水平变化不明显,进入恢复期后升高。MPP急性期CD3+、CD4+水平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进入恢复期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婴幼儿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异常,提示MP感染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观察炎症因子的变化可预测病情及预后,在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康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的各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检测采用ELISABI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及IgG,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62例儿童EB病毒感染中,0~4岁为主占69.4%;EB病毒感染以夏季多发占59.7%;62例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高达42例占67.7%。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累及各个脏器,非常容易出现误诊,EBV-VCR-IgM检测对早期的诊断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检测采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腹泻标本采取标本涂片显微镜检查、病原菌常规培养以及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总结患儿的腹泻发生率,并作腹泻病因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发生率为43.40%,不同年龄患儿发生率为27.55%,病因学分析患儿合并腹泻以细菌性肠炎最多,占50.43%,其次是病毒性肠炎,占27.83%。结论: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以细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较为常见,细菌性肠炎以学龄前患儿为最高,病毒性肠炎在婴幼儿中最多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