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28-12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SMA、S-100蛋白4种抗体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确诊24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24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87.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9.2%;SMA的阳性表达率为41.7%;S-100的阳性表达率为8.3%。结论CD117、CD34对胃肠间质瘤特异性表达,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GIST多发于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样,结构多样;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诊断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良、恶性诊断上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32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34、CD117、SMA、S-100、Desmin等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32例胃肠间质瘤中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CD34、CD117的阳性率较高,部分病例SMA呈阳性。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CD34、CD117、SMA、S-100等有助于胃肠间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58例胃肠道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58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6.2%,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佟银燕  王恩杰 《河北医药》2008,30(11):1701-1702
目的准确认识胃肠道间质瘤(GIST),掌握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外科手术标本102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中确诊82例GIST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切片、染色、分析观察,选择肿瘤细胞丰富的蜡块连续切片,每例均用CD117、CD34、SMA、S-100、desm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82例GIST占同期消化道间叶肿瘤的80.4%,其中发生于胃65例,小肠6例,结肠2例,网膜、肠系膜9例。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63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8例,2种细胞混合型11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及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2.7%和76.8%、SMA、S-100蛋白灶性弱阳性为13.4%和7.3%,desmin均为阴性表达。结论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结合发病部位,CD117、CD34高表达率是GIST确诊的依据,SMA、S-100蛋白,desmin的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0例胃肠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Desmin共5种抗体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40例中CD117、CD34、SMA、S-100、Desmin阳性率分别是97.5%、85%、12.5%、5%、2%。其中极低及低度危险组CD11720例(20/20)均阳性,中度危险组CD11714例(13/14)阳性,高度危险组CD1176例(6/6)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结论 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但这些抗体的表达与GIST的危险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生物学行为以及诊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SMA、Desmin、NSE、S-100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9例胃肠道间质瘤CD117阳性表达26例占89.7%,CD34阳性表达21例,占72.4%。随访18例病人,有8例复发或死亡,其中NSE和(或)S-100蛋白阳性表达6例。在潜在恶性和恶性患者CD117、CD34、SMA、NSE、S-100等蛋白的表达与良性患者有明显差异,但Desmin的表达两者没有差异。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D117及CD34是较特异的标记物。NSE、S-100蛋白阳性表达者在判定恶性时需高度重视,应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对45例胃肠道间质瘤复习形态学并应用CD117 CD34 S-100 Actin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45例胃肠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40例,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低度风险8例,中度风险25例,高度风险7例.间质瘤主要见于中老年,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抗体是诊断间质瘤的特征性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点,为其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42例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ntin、SMA、S-100蛋白5种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其中41例CD117阳性,35例CD34阳性。结论间质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胃肠道是其好发部位。HE形态类似,但具有多向分化性,CD117及CD34是其较特异及敏感的抗体,免疫组化在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蓉  陈建萍  李艳 《江西医药》2014,(2):177-178,18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其免疫表型。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岁,临床多表现腹痛,腹胀,反复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肿块边界清楚,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37例,CD34阳性35例,Vim阳性41例,Ki-67阳性7例,HHF阳性8例,S-100阳性2例,EMA阳性0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胃、小肠,其次是直肠、结肠、食管,极少数可发生于肠系膜、腹膜后。 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依据。 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5.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肿瘤无特异性临床征象,66.67%胃肠道间质肿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难以确诊,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对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和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GIST中恶性4例,交界性2例,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标记CD117 6例全部阳性,CD34 4例阳性.结论 GIS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临床表现为全消化道(食道到直肠)罹患的间叶源性肿瘤的其中一类。其来源于组织结构相对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据相关研究认为,作为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是消化道中免疫组化表达CD117阳性的、组织形态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干细胞。近年来GIST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较为困难[1]。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重症胃肠道间质瘤2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1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CD34、desmin、Actin、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GIST发生于胃部15例(71.4%)、空肠3例(14.3%)、回肠1例(4.8%)、肠系膜2例(9.5%)。极低危险度4例、低危险度7例、中危险度6例、高危险度4例。CD117阳性表达率为95.2%、CD34阳性表达率为66.7%、Actin阳性表达率为33.3%、desmin阳性表达率为4.8%、S-100阳性表达率为9.5%,且均通过手术治疗。结论 CD117标记阳性是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GIMT),其起源和分化至今尚未明确。随着对GIST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将免疫组化CD117、CD34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标记物以来,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以往由于人们对其认识有限。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有17例为良性,20例为恶性,13例为交界性;通过分析三组患者检验结果发现,在胃肠道间质瘤中CD34和CD117、DOG-1的表达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CD117、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50例患者中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有47例CD117阳性,阳性率为94.0%;DOG-1阳性49例,阳性率为98.0%;CD34阳性34例,阳性率为68%。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通过检测CD117及DOG-1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著学  童英  成元华  杨雯 《贵州医药》2012,36(12):1063-1067
目的 探讨DOG1 (discovered on GIST 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GIST中DOG1和CD11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OG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DOG1在20例胃肠道其它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5例GIST中DOG1和CD1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38% (62/65)和93.85% (61/65),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CD117阴性GIST病例均阳性表达DOG1,3例DOG1阴性GIST病例均阳性表达CD117.DOG1在GIST病例不同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型及Fletcher危险度分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其它间叶源性肿瘤中,DOG1除在1例平滑肌瘤弱阳性表达外,其余7例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及7例神经鞘瘤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DOG1是GIST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联合CD117运用于GIST诊断可以起着互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GIST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占所有胃肠道肿瘤0.2%,占胃肠道肉瘤的80%,C-KIT(CD117)通常呈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1998年以后识别并命名的新实体瘤,是一组主要发生于胃肠道的含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多表达CD117的间叶源性肿瘤。此前大多数GISTs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大部分肿瘤无典型平滑肌和神经细胞的特征。直到1998年,Sarlomo-Rikala等发现CD117蛋白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特有敏感标志物,胃肠道间质瘤才被识别并列为一种新的肿瘤实体。目前临床上对GISTs的认识还不够,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