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侵袭性垂体瘤3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28例中的COX-2、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COX-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和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91.7%,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10.7%、57.1%;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和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6.1%,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14.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OX-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X-2、MMP-9对侵袭性垂体瘤生长过程均有促进作用,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C端的血红素样结构域(MMP-9-PEX)和MMP-9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用RT-PCR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9-PEX mRNA和MMP-9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MP-9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PEX mRNA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降低(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9-PEX mRNA表达与MMP-9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0.05)。结论 MMP-9-PEX低表达及MMP-9高表达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MMP-9-PEX及MMP-9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VEGF、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如飞  刘宁  朱风仪  赵春生  周明卫 《江苏医药》2004,30(5):350-351,F003
目的 探讨VEGF、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其侵袭性、复发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VEGF、PCNA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侵袭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结论 VEGF、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作为肿瘤的复发性和侵袭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SP70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HSP70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以HSP70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5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50例病人中HSP7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6.0%(43/50),PRL腺瘤和无功能腺瘤之间的HSP70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在统计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SP70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结论: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结论 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医药》2012,34(6)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 highmobility group 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结论 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人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2 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 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蜡块和 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 PCNA的表达及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 PCNA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 (P <0 .0 5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组 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 (P <0 .0 5 )。结论 :腺瘤组织中的 PCNA的异常表达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 ,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沈晓黎  雷霆  舒凯 《中国医药》2008,3(2):90-9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特异性受体(KDR)蛋白和mR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58例人垂体腺瘤中的VEGF及KDR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0、1、2、3级,分别为5例、14例、20例和19例。结果VEGF阳性蛋白主要位于胞浆,血管内皮很少表达,KDR蛋白主要表达在垂体腺瘤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随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KDR蛋白、mRNA的表达相应增加,1级与0级、3级与2级比较P〈0.01,但1级与2级比较,P〉0.05。以VEGF和KDR表达的中位数为界分成高、低表达组,VEGF和KDR高表达组中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VEGF以旁分泌、自分泌形式,通过KDR协同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22例大型及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大型者肿瘤最大径3.5~4 cm,巨大型侵袭性肿瘤最大径4.2~5.7 cm。结果大型8例全切7例,近全切1例;巨大型肿瘤全切11例,3例大部切除。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垂体腺瘤微血管定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微血管定量(MVC)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MCV、PCNA蛋白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0.05),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而且肿瘤组织内MVC与PCNA阳性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γ=0.718,P<0.01),结论:肿瘤的血管形成和PCNA过度表达可能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有关,MVC和PCNA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侵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魏凯敏  胡玲 《安徽医药》2024,28(5):874-878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现重点阐述PD-L1/PD-L1抑制剂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小燕  卢可  张志  廖东卫 《安徽医药》2014,(11):2112-2114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小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2例小肠腺癌组织、16例小肠腺瘤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1%)明显低于腺瘤组织(87.5%)和癌旁正常组织(90.4%)(P<0.01)。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小肠腺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黄亮亮  吴海波  孙思柏 《安徽医药》2016,20(11):2084-2089
目的 探讨CD1a在鞍区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鞍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CD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CD1a在15例Rathke′s 囊肿内的正常垂体细胞、3例增生的腺垂体组织和2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100%的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但在76例垂体腺瘤仅7例灶性阳性。CD1a在6例垂体生殖细胞肿瘤、62例颅咽管瘤、1例颗粒细胞瘤和3例垂体细胞瘤均不表达。结论 CD1a可用于鉴别正常垂体细胞、腺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前两者呈弥漫性阳性,后者不表达或呈灶性阳性;由于正常垂体细胞表达CD1a,当有垂体炎时不要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ena蛋白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息肉(腺瘤)、正常淋巴结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息肉(腺瘤)、正常淋巴结及转移淋巴结各20例中Mena蛋白的表达,观察Mena蛋白与分化程度、组织分型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Mena蛋白表达最高,其他依次为转移淋巴结、息肉(腺瘤)及癌旁组织,正常淋巴结中不表达;Mena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组织分型及肿瘤标志物有关,与年龄、性别及部位无关。结论大肠癌中的Mena过表达,组织学类型及侵袭转移与其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MP-3和上皮细胞钙依赖粘附蛋白(E-Cadherin)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50例神经胶质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3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MMP-3和E-Cadherin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胶质细胞瘤中,MMP-3阳性细胞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在高度恶性组(Ⅰ~Ⅱ级)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度恶性组(Ⅲ~Ⅳ级)中的表达(χ2=5.71,P<0.05).E-cadherin阳性细胞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在低度恶性组(Ⅰ~Ⅱ级)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高度恶性组(Ⅲ~Ⅳ级)中的表达(χ2=5.19,P<0.05).MMP-3与E-cadherin在胶质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算呈负相关关系(r s=-0.637,P<0.01).结论 MMP-3和E-cadherin与神经胶质细胞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两者在胶质细胞瘤的侵袭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垂体腺瘤45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垒  张宗平  叶锋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11-2912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随访其术后综合治疗及复发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术后复发13例,复发率为28.89%。32例术后进行综合治疗,复发2例,复发率为6.25%;13例术后未进行综合治疗,复发11例,复发率为84.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患者。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有较高侵袭性和复发倾向,其预后与是否进行肿瘤的综合治疗及肿瘤的侵袭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肠肿瘤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APC基因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大肠腺癌、33例大肠腺瘤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APC基因蛋白产物在腺癌组织中呈显著低表达(22.8%),与大肠腺瘤(72.7%)和正常粘膜组织(86.7%)对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绒毛状腺瘤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管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大肠癌组织APC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APC蛋白与大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成熟有关。APC蛋白产物的失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有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C蛋白产物尚不能单独用于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Galectin-3(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结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MMP-7在70例结肠癌、35例结肠腺瘤及30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Galectin-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2.86%,显著高于在结肠腺瘤组的17.14%及正常结肠组织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MP-7在结肠癌组中的阳性率为81.43%,显著高于结肠腺瘤组的22.86%和结正常结肠组织的6,67%f均P〈0.051。③结肠癌中Galeetin-3与MMP-7的表达呈正相关。④Galectin-3与MMP-7同时高表达时,淋巴结转移率(78.13%)明显高于其单一高表达。结论:Galectin-3和MMP-7的表达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