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袭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红霞  史继新 《江苏医药》1999,25(11):849-850
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近年来,该病研究有新的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综述。一、定义及发病率“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概念最早由Jeffer-son’‘守1940年提出,其强调“硬脑膜侵犯”及“快速增长”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特点。var-tins[‘’1965年报道一组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并结合文献提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定义:“垂体腺癌生长突破包膜或侵犯邻近结构”。并将垂体腺癌依据生物学行为分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三者之间的生物学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前二者之间有无相互转化的关系尚未见明确阐述。…  相似文献   

2.
选用34例新近手术标本和22例(生存5年以上和半年内复发死亡的各11例)术后获随访的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新近组织阳性率82.4%(28/34),术后生存5年以上者72.7%(8/11),半年内复发死亡者45.5%(5/11)。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食管癌病期、分化程度有关,对判断食管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人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2 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 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蜡块和 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 PCNA的表达及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 PCNA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 (P <0 .0 5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组 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 (P <0 .0 5 )。结论 :腺瘤组织中的 PCNA的异常表达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 ,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齐良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55-275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NPC组织及20例鼻咽非肿瘤组织EGFR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EGFR阳性率96,3%(53/55)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和10%(2/20)(x2=7.123,P<0.01);鼻咽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相关性(x2=3.785、3.845,P<0.05);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5.5%,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75.35%,明显高于高表达52.4%(x2=3.925,P<0.05);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年龄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P=0.009,P=0.019).结论 EGFR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鼻咽癌进展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生长激素(GH),病程的关系。方法:IGF-1、EGF、GH采用放免法,HbA1c采用微柱法。结果:1.糖尿病患者体内IGF-1,EGF水平较正常人下降,2.糖尿病合并神经性病变者IGF-1,EGF水平较糖尿病无神经性病变下降。结论:IGF-1,EGF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起重  相似文献   

6.
齐良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755-275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Methods 55 cases with NPC and 20 cases with noncancerous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sampl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 EGF and IGF-1 receptor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EGFR 96.3% (53/55)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10% ( 2/20 ) in normal nasopharyngeal mucosa ( x2 =7. 123,P < 0. 01 ) ;EGFR protein over-express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stant metastasis were correlated ( x2 = 3. 785, x2 = 3. 845, P < 0. 05 ); The 5 -year overall survival ( OS ) in NPC was 65. 5 %,The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5-year overall survival 75.3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52.4% in high expression( x2 = 3. 925,P < 0. 05 );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T stage, N stage and age are OS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P =0.001 ,P=0. 009,P =0.019). Conclusion EGFR had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PC. The expression of EGFR could be useful biomarkes to assess clinic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P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前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多是沿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常规药物,侵袭性垂体腺瘤仍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作为手术未能彻底改善高分泌激素状态的二线治疗。虽然替莫唑胺、PRRT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疗效与安全性仍有待下一步研究明确。本文对各类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74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3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EGFR和VEGF在乳腺纤维腺瘤中阳性率分别为10%(3/30)和13.3%(4/30);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5%(48/74)和68%(50/74)。它们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中的阳性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率(P<0.05),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结论 EGFR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对指导化疗、靶向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VEGF、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如飞  刘宁  朱风仪  赵春生  周明卫 《江苏医药》2004,30(5):350-351,F003
目的 探讨VEGF、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其侵袭性、复发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VEGF、PCNA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侵袭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结论 VEGF、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作为肿瘤的复发性和侵袭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HSP70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HSP70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以HSP70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5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50例病人中HSP7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6.0%(43/50),PRL腺瘤和无功能腺瘤之间的HSP70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在统计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SP70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及TNM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5例胃癌、60例正常胃黏膜和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CAGD)组织中IGF-Ⅱ表达。结果胃癌组IGF-Ⅱ阳性表达率81.0%(85/105),较CAGD组及正常胃黏膜组明显增高(P<0.01,P<0.01),且CAGD组较正常胃黏膜组有明显差异(P<0.01)。IGF-Ⅱ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1)。结论IGF-Ⅱ过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IGF-Ⅱ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在胃癌的侵袭生长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影响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结论: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及正常组织中VEGF、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69)、61%(17/28)、27%(4/15)、0(0/15),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3,P=0.000);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43%(30/69)、21%(6/28)、20%(3/15)、0(0/15),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7,P=0.003);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17%(12/69)、0(0/28)、0(0/15)、0(0/15),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11)。②在结直肠癌,VEGF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χ2=7.442,P=0.006)、分化程度(χ2=5.519,P=0.023)有关,与患者性别(χ2=0.099,P=0.754)、年龄(χ2=1.998,P=0.158)、部位(χ2=0.209,P=0.648)无关;EGFR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χ2=5.113,P=0.024)、分化程度(χ2=4.495,P=0.034)有关,与患者性别(χ2=0.090,P=0.765)、年龄(χ2=0.193,P=0.660)、部位(χ2=1.002,P=0.317)无关;HER-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χ2=0.451,P=0.502)、年龄(χ2=0.793,P=0.373)、部位(χ2=0.019,P=0.889)、分化程度(χ2=0.721,P=0.396)、淋巴结转移(χ2=0.613,P=0.434)均无关。③VEGF、EGFR和HER-2表达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两两呈正相关(r=0.388,P=0.001;r=0.273,P=0.023;r=0.292,P=0.015)。结论 VEGF、EGFR和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EGFR和HER-2表达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两两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能更准确地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预测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侧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复发和15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GFR的表达,再应用7号染色体荧光探针,通过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反应,分析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的拷贝数。结果25例复发膀胱癌(RC)中,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别有13例和16例;15例未复发膀胱癌(NRC)中,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别有4例和3例,两组间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P<0.05,r=0.6)。结论EGFR蛋白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复发膀胱癌中可能存在相关性,在检测EGFR表达的基础上行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检测可能是检测膀胱癌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食管癌组织中EGFR染色阳性率为78%。其阳性率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经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比较结果显示,具有EGFR高表达的病人预后明显比低表达组差。提示:EGFR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并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顶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吴智远  龚坚  卢奕  惠国桢 《江苏医药》2006,32(5):415-417,F0005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对诊断其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分析103例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以外科手术中所见为标准,分别计算各组MRI特征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结果(1)出现下列征象之一者则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比较明确:肿瘤长入蝶窦腔内(+LR为∝),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的程度≥6/8(+LR为∝),冠状片上肿瘤未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窦内、窦上段的外切线(+LR为∝);(2)排除侵袭存在的征象为:侵袭鞍底骨、鞍底形态完整(-LR为0.10),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的程度〈2/8(-LR为0),冠状片上肿瘤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窦内、窦上段的内切线(-LR为0);(3)高度怀疑侵袭存在的征象为:肿瘤跨越中分线(+LR为14.89),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的程度在3/8和5/8之间(+LR分别为24.81、64.28、98.11)。结论上述影像征象有助于判诊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份膀胱癌标本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EGFR均为阴性;EGFR在浸润性膀胱癌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膀胱癌(P<0.05);EGFR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增高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ECFR阳性病例1、3、5年的生存率低于EGFR阴性者(P<0.01)。结论EGFR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估计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侵袭性垂体腺瘤形成原因尚不清楚,很多学者从细胞、分子水平来对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其发生机制及侵袭、复发相关性作出预测并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结论 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