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脉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损伤性小、费用相对较低、安全等优点,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在临床中得到认可。我院于2010—11—01飞利浦256iCT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至2010—12—31共对613例病人实施了MSCTA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护士精心的护理操作和默契的配合,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 CT256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本院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来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A)的患者900例,做好冠状动脉CTA检查前的对比剂使用健康宣教及护理准备工作,检查中详细的配合指导,密切观察扫描中患者的反应和扫描后患者的各种情况,及过敏反应的抢救工作。结果飞利浦256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扫描病例中患者能正确配合检查,过程顺利,仅13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等护理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中度反应,无患者因抢救不当而死亡;1例因无法屏气取消检查;1例发生2 cm×3 cm药液外渗。结论检查前的指导直接关系到检查的成败,检查中和检查后的护理是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到细致的护理和规范化的操作,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图像质量欠佳,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2年9月~2013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0例,分别分析其CT、CAG图像。结果256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8.6%,符合率为99.0%;与CAG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具有诊断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志明  韦彩琴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20-122+13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市中医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168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分析256层螺旋CTA与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及256层螺旋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计算256层螺旋CTA检查与CAG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168例疑似患者中,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37例,共1 420段血管节段被检测。256层螺旋CTA诊断重度狭窄患者的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螺旋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4.89%,特异度为90.32%,准确度为94.05%,阳性预测值为97.74%,阴性预测值为80.00%。Kappa检验显示,256层螺旋CTA检查与CAG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12,P<0.001)。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冠状动脉狭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与CAG鉴别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宗会迁  宋鹏  柳青  付凯亮  张鑫  马利  李彩英 《河北医药》2013,35(11):1650-1652
目的评价256层CT低kV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与辐射剂量,并与标准kV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100例瘦体型患者纳入研究。50例行低管电压(100kV)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50例行标准管电压(120kV)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9个节段进行评价,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4分为可评价节段。比较两种方法组可评价节段的百分比、患者的有效剂量及图像噪声。结果低k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97.5%(439/450)和99.4%(447/450),标准k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98.2%(442/450)和99.8%(449/450);2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6和1.91,P均>0.05)。两种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100kV组和120kV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及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和26.2,P均<0.01)。结论对于瘦体型的患者,低kV冠脉CTA能保持图像质量,同时显著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宗会迁  柳青  付凯亮  张鑫  宋鹏  马利  耿左军  李彩英 《河北医药》2013,35(10):1472-1474
目的评价256层CT做前瞻性冠脉CTA时,FOV对单次扫描Z轴覆盖区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共100例患者纳入研究。50例使用大FOV(>250mm)扫描(大FOV组);50例使用小FOV(≤250mm)扫描(小FOV组)。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9个节段进行评价,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4分为可评价节段。比较两种方法组可评价节段的百分比、患者的有效剂量。结果小FOV组比大FOV组增加了19.3%的单次扫描的Z轴覆盖宽度(58.6mmvs.4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52,P<0.01)。大FO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91.6%(412/450)和97.3%(438/450),小FO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89.1%(401/450)和97.8%(440/450);2组优秀率及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1和1.97,P>0.05)。大FOV组平均DLP为(281±59)mGycm,小FOV组平均DLP(231±41)mGy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FOV冠脉CTA可以增加单次扫描Z轴的覆盖区域,在两次扫描内即可完成整个冠脉的检查,保证了图像质量,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异同。方法入选112名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重建237枚支架,评估再狭窄情况。结果 237枚支架中发现33例再狭窄;256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3.94%,特异性为91.18%,阳性预测值为63.27%,阴性预测值为98.94%,其中植入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内支架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植入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植入于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内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后门控成像技术,探讨超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冠状动脉CTA后门控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浓度对比剂,A组(碘浓度270 mgI/ml,0.8 ml/kg,体重小于60 kg), B组(碘浓度300 mgI/ml,1 ml/kg),C组(碘浓度320 mgI/ml,1 ml/kg),D组(碘浓度350 mgI/ml,1 ml/kg),比较4组间图像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节段优良率及碘用量等。结果120例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中,4组一般资料比较,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及心率小于B、C、D组(P>0.05)。4组图像的节段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较B组碘用量降低了28.0%,较C组降低了32.5%,较D组降低了38.3%。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冠脉CTA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同时可明显降低碘用量,该技术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汪军  王乐  吴兴旺 《安徽医药》2013,17(2):240-241
目的对比能谱CT前瞻性门控及回顾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辐射剂量,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扫描方式。方法筛选113名病人进行前瞻性门控及回顾性门控冠脉扫描,计算扫描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瞻性门控扫描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3.45±0.92)mSv远低于回顾性门控扫描辐射剂量(13.25±2.95)mSv。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前瞻性门控冠脉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对256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质量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12月共1673例,女523例,男1150例,受检者在我院接受256层冠状动脉CTA检查,检查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包括其它药物过敏史。讲解检查的目的、方法、步骤、要求、是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教会受检者掌握在检查过程需要配合的动作如正确屏气,及自我调节紧张心理方法,如自我暗示、自我安慰等冥想方法。如心率仍较快,给予舌下含服减慢心率的药物。检查过程中指导、督促患者使用已掌握调节紧张心态的方法。结果除14例受检者检查时心率过快、2例对比剂渗漏、3例听力很差无法配合的受检者外,其余1654例受检者均获得满足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结论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心率的控制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模式下扫描,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并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使用量,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总结显示心肌低强化现象的情况,并通过综合评价心肌强化情况与CTA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于心肌血供影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并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39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CTA图像.心肌图像按17段分段法重建,对强化后的心肌密度进行测量,并记录CT值,以低于临近节段心肌密度30hu为低强化区域。结合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于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段相对应的供血区心肌密度与相邻正常节段心肌密度进行两组均数分析。综合分析冠状动脉CTA血管及心肌图像.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灌注造成的影响。结果39例患者均在1周内接受了冠状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检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63段。39例患者的CT图像,经过重建,共得到663段心肌图像。其中1段心肌图像测量出脂肪密度,干扰低强化现象的分析,排除在外,其他662段心肌图像共显示低强化心肌87段。提示心肌灌注不足,其中71段显示为心内膜下低强化区,16段显示为透壁低强化区,低强化区平均CT值为(66.0±32.1)hu。其他各段心肌未见明显低强化区,CT值最低(95.2±25.8)hu,最高(122.1±26.6)hu,平均CT值为(108.18±8.83)hu。经过两组均数比较,t=5.150,P〈0.001,低强化区与正常强化区心肌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综合评价冠状动脉血管及心肌强化CT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血供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体外模型,在保证冠脉CT血管造影( 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270 mgI/ml)采用等渗盐水进行稀释,其浓度为3:.24、4.32、5.40、6.48、7.56、8.64、9.72 mgI/ml,以上液体分别置于7支相同长度的输液管内,按碘溶液浓度由低至高进行编号(①~⑦)。每次将3支输液管固定在鲜猪心上,模仿三支冠脉走行。采用256层螺旋CT将管电压设为80 kV,电流采用105、210、315 mA,再固定电流105 mA时变换不同电压80、100及120 kV,记录输液管中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 CTDIvol、DLP、ED)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固定80 k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A),CT值、SD、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05 mA较210 mA及315 mA ED分别降低了50.62%和67.01%。管电压固定105 mA时,改变管电流(80、100、120 kV),3组不同管电压间图像质量评分及SD、SNR、CNR无明显差异( P >0.05);而其管内CT值、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较100 kV及120 kV ED分别降低了47.80%和65.84%。管电压固定80 kV时,改变管电流(105、210、315 mA),或当管电流固定105 mA时,改变管电压(80、100、120 kV),碘溶液组(①~⑦)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对冠脉体模扫描表明,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王祺  马荣希  孔建军  李晓辉  李林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72-1873,I0001
近年来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1].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疑是"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管痉挛、动静脉瘘、血栓形成或夹层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且价格较高,使之临床应用受限较大,而多层螺旋CT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诊断冠心病的方法[2-3].  相似文献   

14.
贺剑 《江西医药》2009,44(12):1246-1248
目的探讨无创、简便的64排冠状动脉CTA在大范围筛查、诊断,冠脉介入术后、搭桥术后复查中的价值。方法严格调控受检者的心率。依照不同受检者拟定检查程序,按图像质量四等法评判每一例检查结果。结果516例均获成功,无明显对比剂毒副反应。516例图像质量,优等367例,占71.1%,良102例,占19.7%,中等43例,占8.3%,差4例,占0.77%。结论64排冠脉CTA是冠心病大范围筛查、诊断和治疗后复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对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江大学附属潜江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观察组采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扫描方案。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SD值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图像整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可降低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优化管电流在256层螺旋极速CT冠状动脉检查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即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术的对比研究.方法 按拟定的标准将120例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对照组);B组: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实验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平均心率及扫描长度,测量并计算出原始轴位冠状动脉增强图像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然后对客观与主观图像质量评估指标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B两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0.48±5.60、32.08±3.5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信噪比分别为:15.42±3.73、14.47±2.7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3.29±3.52、12.40±2.6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图像总评分分别为:(3.63±0.41)分、(3.58±0.44)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A、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34±0.92)mSv、(7.16±1.40)mSv,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BMI优化管电流回顾性心电门控与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者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6例疑冠状动脉病变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管腔狭窄大于50%有意义,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结果:1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0.99%,特异度95.89%,阳性预测值90.33%,阴性预测值96.38%,准确度94.65%。结论:16层螺旋CT成像无创、简单易行,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临床疑似冠心病且心电图异常患者342例设立为观察对象,采用GELightSpeedPro32多层螺旋CT机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影像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342例观察对象中发现71例(74处)存在MB-MCA(占21.6%)。MCA的平均长度(12.9±5.2)mm。MB的厚度:浅表型56例(占75.7%),深厚型18例(占24.3%)。MCA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2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MB-MCA的数目、部位、长度、心桥厚度、周围有无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等情况,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利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 52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利用MPR、MIP、VR、仿真内镜等多种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通畅情况.结果 在严格控制患者适应证的情况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4%(47例).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分析,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发现冠脉狭窄8例,冠状动脉壁钙化28例,管壁欠光滑30例,管壁充盈缺损6例.结论 作为无创检查手段,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显示冠状动脉,分析图像质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低心率下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及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左冠状动脉及左前降支最优相位窗为75%R-R间期,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优相位窗为65%,较好地显示管腔狭窄及斑块钙化性质,并对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较高特异性及准确性的一种经济、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