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超对猫抓病诊断价值探讨(附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图像的分析,提高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系用B超对23例疑有猫抓病患者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包膜及内部回声进行检测。结果 具有猫抓病特征性肿大的淋巴结占本组病例的69.6%(16/23例);猫抓病肿大的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表现,即肿大淋巴结内有小簇状稍高回声,较大淋巴结周围可见较小淋巴结呈卫星样分布。结论 B型超声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病理对猫抓病的认识。方法对23例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3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均有狗猫等宠物接触史,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结微脓肿性肉芽肿性炎,Wartin-starry银染色(+)。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目前诊断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治疗应早期应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必要时行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猫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有被猫咬伤病史,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特点为多个微脓肿形成,经手术切除治愈。结论猫抓病与汉赛巴尔通体(B.henselae)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猫密切接触史、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示多发微脓肿是诊断本病关键,治疗以抗生素治疗加局部淋巴结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猫抓病(CSD)临床病理特征、病因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CSD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我院1986~1999年间所收集的15例猫抓病患者淋巴结活检资料,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5例猫抓病患者均有与猫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以自限性局部(颈部7例,腋下8例,肘部3例)淋巴结肿大为主,沿淋巴引流方向规律分布;HE镜下病理学特点为淋巴结内坏死性肉芽样微脓肿形成;特殊染色显示血管壁及微脓肿中革兰氏阴性、嗜银性、不耐酸的多形性杆菌存在。结论 CSD是一种病程自限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和淋巴结活检病理特点辅以Warthin-Starry银染色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琪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77-1578
目的 探讨猫抓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猫抓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应用Warthin-Starry嗜银纤维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2例猫抓病患者,1例有明确的被猫咬伤手指史,1例可疑被猫抓咬病史.镜下见大量淋巴结构破坏,多发性、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性肉芽肿性病变.结节中央为含嗜中性粒细胞的中心性坏死,其间见少量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肉芽肿性结节为非干酪样坏死性.Warthin-Starry嗜银纤维染色发现结节内有大量阳性杆菌.结论 猫抓病常见的病原体为巴尔通氏体,其淋巴结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酷似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干酪性结核等.可根据临床病史、特殊皮肤试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嗜银纤维染色来加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30例猫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猫抓病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0例猫抓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猫抓病发病年龄11-64a,平均年龄41a;男女之比1.3:1;发病部位:肘部17例,腋下23例,锁骨上3例,腹股沟1例,颌下1例。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病变淋巴结活检,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是诊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琪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77-1578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猫抓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应用Warthin—Starry嗜银纤维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2例猫抓病患者,1例有明确的被猫咬伤手指史,1例可疑被猫抓咬病史。镜下见大量淋巴结构破坏,多发性、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性肉芽肿性病变。结节中央为含嗜中性粒细胞的中心性坏死,其间见少量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肉芽肿性结节为非干酪样坏死性。Warthin—Starry嗜银纤维染色发现结节内有大量阳性杆菌。结论猫抓病常见的病原体为巴尔通氏体,其淋巴结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酷似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干酪性结核等。可根据临床病史、特殊皮肤试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嗜银纤维染色来加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21例猫抓病(C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淋巴结活检标本进行微波辐射Warthin—Starry银染色,同时将其切片作常规HE染色与抗酸杆菌染色(Ziehl—Neelsen法),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Warthin—Starry染色经微波辐射处理后染色过程耗时仅约15分钟,21例标本经改良Warthin—Starry染色均显示淋巴窦区和微脓肿周围巨噬细胞胞浆内存在黑色、颗粒状、多形状的吞噬细胞;HE染色观察到特征性的微脓肿和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均阴性。结论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具有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的典型病理特征;微波辐射Warthin—Starry银染色技术可在较短时闻内清楚显示猫抓病性淋巴结病变中的病原体,对CS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媛 《云南医药》2011,(2):258-259
猫抓病(CSD)最早由Paninaud于1989年首次报道,是由汉塞巴尔通体引起的一种感染,它是一种多形性的华兰氏杆菌,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患者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猫抓病在全球每年都有超过4万例病例,  相似文献   

10.
<正>猫抓病是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一般2~4个月内自愈,常表现为原发皮肤损伤、局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发热、疲乏、恶心等全身症状,其中90%以上患者与猫或狗有接触史,75%患者有被猫或狗抓伤、咬伤史[1]。笔者收治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猫抓病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7岁,因“发现左腋下肿块半月余”于2020年11月入住我院乳腺科。追问病史,患者两个月前曾被猫抓伤,当时局部皮肤破损伴疼痛,7 d后自愈。  相似文献   

11.
猫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随着家庭饲养猫狗等宠物者日益增多,猫抓病有逐渐上升趋势,且临床易误诊。现就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资料完整的301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进行分析。发现其细胞学涂片具有一定的特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增生症病5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综合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发生于颈部1例,腋窝1例,纵隔1例,2例发生于盆腔。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多较清楚,大小2.2~6.3cm之间。增强扫描3例,其中纵隔1例,盆腔2例,2例均匀强化,3例患者均见延时强化。1例肿块内见裂隙状无强化低密度影;颈部患者1例平扫病灶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长柱状,2例病例见钙化。结论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CT具有特征性表现,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肿块内分支样钙化及裂隙样低密度应考虑本病,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3.
马超  范龙坤  闫威 《河北医药》2014,(1):119-123
临床上淋巴系统的疾病很多,头颈部早期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大体可分为良性肿大和恶性肿大。前者可分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核、Kikuchi淋巴结炎、猫抓病等。后者多见为头颈部转移瘤和恶性淋巴瘤。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相关疾病,本文将头颈部常见的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疾病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相关鉴别诊断分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同海  王浩 《淮海医药》2002,20(2):114-114
目的:提高对猫抓病淋巴结炎的诊治水平,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6例面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7-41岁,平均20岁,男女之比为1:1;发病部位;腮腺区2例,下颌角1例,颌下区1例,颈部2例,所有病例均作随访,最长9年,最短1年,无1例复发,结论:详细询问猫抓病史和豢养史,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及病变淋巴结切除活检,是本病诊治关键。  相似文献   

15.
宋兰云 《天津医药》2006,34(1):72-72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或称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类人兽共患性疾病,是由汉塞巴通体属Henselae菌经猫抓、咬后引起的一种淋巴结炎。随着宠物饲养的增多,其患病人数也增多。但国内有关此病的文献报道较少,常被医生忽视。笔者通过3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报告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144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的年龄、肿块的大小、纵横比、形状、方位、边界与边缘、后方回声、强回声晕、钙化、血流Adler分级、阻力指数以及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情况,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相比较。采用SPSS 18统计软件,对12项参数进行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探索超声表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144例乳腺癌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75例,未转移者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2.1%。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缘毛刺征、血流Adler分级及超声腋窝淋巴结阳性为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24、3.199、3.557)。 结论 乳腺癌边缘毛刺征、血流Adler分级及超声检查腋窝可疑转移性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术前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隐性乳腺癌的诊治方法 ,降低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隐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例均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诉入院,经触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乳房内包块。6例术前腋窝淋巴结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癌转移,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腺癌转移,2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腺癌转移。12例均行改良根治二式手术(Auchin-closs)。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7例找到原发癌灶,乳腺腺病4例,1例未发现异常。腋窝淋巴结均有数目不等的腺癌转移。ER(+)8例,ER(-)4例。随访3~8年,术后生存期〉5年者6例,3~5年4例,〈3年2例。结论隐性乳腺癌是罕见的临床特殊表现类型的乳腺癌之一,极易误诊,误治。对临床上仅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无特殊乳房体征者,应尽快确定其病理性质并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B超医师的经验和淋巴结B超影像学特征将患者分为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可疑组、转移组,对组3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评价并对比病理与B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B超诊断为未转移组的腋窝淋巴结病理诊断未转移率为93.15%,B超诊断为转移组的腋窝淋巴结病理诊断转移率为84.91%,B超诊断可疑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5.83%。B超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B超与病理诊断转移组+未转移组Kappa值为0.779,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B超相比前哨腋窝淋巴结活检更适合腋窝淋巴结分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我院今年收治的1例猫抓病及抗生素治疗.患者男,24岁,被猫抓伤左腕部皮肤后伤口经久不愈,入院前7d开始出现左腋下淋巴结肿大,2d前出现发热及畏寒、寒战,院外未行治疗,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入院后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提示猫爪性淋巴结炎,给予口服红霉素联合静滴利福平治疗2d后体温恢复正常,5d后肿大淋巴结较前缩小,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猫抓病再认识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猫抓病(CSD)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提出对CSD及其致病菌B.henselae的再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1997~2007年我院临床和(或)病理诊断为CSD的2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治疗结果。结果:29例CSD均有接触猫史;自限性局部淋巴结均有肿大,可有发热;HE光镜下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内坏死性肉芽样微脓肿形成;Warthin—Stary染色和Brown—Hopp染色可见到革兰阴性、嗜银性、多形性杆菌。结论:CSD是新近发现的。自限性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点和淋巴结活检及特殊的染色有助于确诊,治疗予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效果好,必要时可考虑淋巴结穿刺和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