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哲  郑静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27-127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眼花、心悸、乏力、失眠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此病可由患者的的体质、精神、饮食、七情、劳欲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重症患者可损害心、脑、肝、肾等脏器,甚至危及生命。在分清本病虚实,辨证准确的情况下,采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将应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诊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林剑 《中医临床研究》2014,(10):107-108
目的:探讨中医防治高血压病的体会,为高血压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1~组4),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1予以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2予以膏药敷贴治疗,观察组3予以药枕治疗,观察组4予以足浴疗法。比较5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组1~组4)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长;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组1~组4)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同样有效;观察组(组1~组4)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虽降压效果较西药慢,但其具有多靶点、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健忘、心悸、气急、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其病程长,若施治不及时后期可出现心、脑、肾等器官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所致。其发病隐袭,病情发展缓慢、多变,缠绵难愈。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对于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以眩晕、头痛为主,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通过辨证论治,中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但降压效果尚不理想,故需进一步改进用药思路与方法。笔者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用药思路与方法供同行参考,并望指正。1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目前,学术界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为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高血压分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但归纳起来临床可能出现以  相似文献   

5.
从高血压的概念入手,概括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明确其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临床经验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辉 《新疆中医药》2009,27(4):106-106
高血压病是以临床体循环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以头痛、头晕、昏蒙胀、耳鸣等为常见症状的一组病症。其属于中医“风眩”、“头痛”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余茂强  童晓云 《河南中医》2015,35(2):315-317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时调理肝肾阴阳法贯穿始终,常结合现代药理,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针对疾病的具体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综合治疗,标本兼顾,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有效,能延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中医的上述优势,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EH)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病有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近10年来研究日趋深入,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老年高血压便秘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相关手术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便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发生便秘及与便秘相关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便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都很高,其最大的危害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的一系列病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是高血压病的高发国家,1991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中医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胃脘痛一证为儿科常见病 ,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其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食滞气壅小儿脾胃娇嫩 ,运化力弱 ,饮食无度或过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后 ,食物停滞胃中 ,胃络受阻 ,气机不通 ,食滞气壅 ,则胃脘作痛。此型的临床特点为病程短 ,有明显的伤食史 ,胃痛伴有呕吐 ,嗳气吞酸 ,痛而拒按 ,吐出食物后可缓 ,舌质红 ,苔白厚或垢苔。治当以消食导滞 ,宣畅气机为法 ,常用四消饮加味 ,用焦山楂 6g,神曲 9g,麦芽 9g,枳实6g,白术 6g,莱菔子 1 2 g,厚朴 6g,藿香 6g,苏梗6g。由于病程短 ,食滞于胃 ,正气未伤 ,以消导为主 ,使积…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休克是内科急危重症,其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9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梗塞5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例,中毒性心肌炎1例,高血压性冠心病2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无排卵性不孕症诊治心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褚玉霞 《河南中医》2003,23(12):50-51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该病在已婚夫妇中约占 8%~ 1 0 % ,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引起不孕症的原因相当复杂 ,女性因素约占 6 0 % ,男性因素占 30 % ,男女双方因素占 1 0 %。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以无排卵和输卵管不通为多见 ,免疫性不孕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颖  张纾难 《世界中医药》2014,9(8):1023-102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疗效,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中医诊疗的新思路。方法:将3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对症退热治疗+益气养阴中药口服,对照组予对症退热治疗,疗程15 d。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体温稳定时间、治疗0 d、5 d、10 d、15 d及治疗结束10 d后随访的平均体温、患者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高,为不明原因发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名老中医、常州市中医院针灸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程子俊先生出身于针灸世家 ,临床经验丰富 ,医术精湛 ,针法独特 ,业医近六十载 ,愈患者无数 ,尤在面瘫一病的诊治上独树一帜。笔者师从程老多年 ,耳濡目染 ,颇多受益 ,兹概述先生在面瘫一病上之诊治经验 ,以飨同道。1 面瘫发病主风热说  面瘫 ,又称“口僻”、“口眼斜” ,西医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倍耳氏面瘫”等 ,系面神经的炎性病变 ,常因感冒、吹风受凉等引发。临床症状常见一侧面部麻木、表情障碍、额纹消失、眼裂增宽、口角歪向健侧等 ,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针对生殖生理周期阴阳气血变化的阶段性特点,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促使生殖周期的每一阶段的完满、顺利,从而使紊乱的生殖功能恢复正常,可广泛地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尤其是排卵功能障碍及黄体功能不全者,通过辨证施治,可达到显著疗效。调周期法是以补肾、调理肾中阴阳为核心,同时调理冲任气血,即益肾补血—调气活血—补肾助阳—活血调经。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西医学有关子宫肌瘤的病因病理,选取有调整内分泌功能、消炎、活血化瘀散结、提高免疫力的中药辨证组方,治疗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刘敬霞教授防治高血压病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肾精亏虚所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虚实之间可相互兼夹或转化,临证时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坚持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治疗中遵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用药时尤为重视对药的应用,认为对药是单味中药与复方的桥梁,是复方的主干,也是配伍的基础,对药不仅可增强疗效,还可降低毒性及不良反应,临床中灵活配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冯松杰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病机重在分虚实,虚以脾肾虚衰为主,实以湿热、湿浊、瘀血为多,有时虚实并见,病机错综复杂,辨证治疗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等为主。湿热证采用柴苓汤联合黄葵胶囊;瘀血证选用桃红四物汤;湿浊证多为兼证,湿邪偏胜引起下肢水肿明显者,常配伍车前草、玉米须、大腹皮、泽兰、泽泻等行气利水消肿;肾功能减退的氮质血症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制大黄、六月雪、叶下珠等泄浊解毒;肾气虚以自拟补肾气方为主;肾阴虚者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肾阳虚则在大队补肾阴药中佐以少量肉桂、仙茅、淫羊藿等;脾虚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肺气虚选人参败毒散或玉屏风散;肺阴虚者选玄麦甘桔汤,且冯松杰教授在临床中对雷公藤的应用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