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洁  黄昕  吴安华  李春辉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38-1539
目的调查肿瘤化疗患者鼻前庭及手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方法常规法分离鉴定165名化疗患者鼻前庭及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筛选MRSA。结果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总携带率分别为45.45%、13.33%。结论肿瘤化疗住院患者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应重视其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及感染的状况,分析MRSA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入院48h内及以后每周一、三、五采集鼻前庭标本,同时收集该期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以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RS—PCR)基因分型法对患者鼻前庭标本和临床标本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调查265例患者,MRSA定植者14例(5.28%),其中7例为入院前定植,7例为入院后定植;MRSA感染者10例(3.77%),其中8例的鼻前庭标本和临床标本均分离出MRSA,另2例仅临床标本分离出MRSA。IRS—PCR基因分型显示MRSA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和鼻前庭标本分离出的MRSA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住院患者定植MRSA是发生MRSA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部分在校健康儿童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收集成都市部分中小学及幼儿园健康儿童鼻前庭拭子,培养并分离金葡菌,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及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结果从1416份标本中分离出金葡菌257例,阳性率为18.15%,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9.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结论成都在校健康儿童鼻前庭金葡菌携带率较高且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环境MRSA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周围环境中携带状况和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7个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MRSA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烧伤科检出MRSA最多,医护人员MRSA高达53.33%,患者及周围环境的MRSA高达72.34%;儿童急救科和儿童呼吸科均未检出MRSA;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和手携带MRSA最多,均为36.36%,患者的鼻前庭、手、烧伤黏膜携带最多,分别为23.26%、20.93%、20.93%;护士携带MRSA(30.77%)高于医师(18.18%),初级职称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结论MRSA感染控制应集中在烧伤科等高危科室,加强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初级职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护知识教育,对携带部位应及时进行MRSA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07-2010年细菌室分离的SA,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2Compact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 Bauer)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检出689株SA,其中MRSA347株,占50.36%。SA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119株,17.27%)和神经外科(109株,15.82%)。MRSA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63株,18.16%)和重症监护室(61株,17.58%);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呼吸科,达79.49%(31/39);痰标本中分离的MRSA最多(255株,73.49%),其次为伤口分泌物(45株,12.97%)。MRS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21.1%~42.7%,且有降低趋势;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SA(MSSA)对除青霉素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该院MRS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SA耐药性的监测,严格隔离MRSA感染者,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耐药MRSA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人群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型情况并分析其耐药谱。方法 随机抽取佛山市里水镇11个社区糖尿病人438名并收集其鼻拭子样本,根据传统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扩增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鉴定,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taphyloc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的分子分型,应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结果 438份样本中分离出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9.82%,其中22株(5.02%)为MRSA。22株MRSA中,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ospital-Acquired MRSA,HA-MRSA)7株,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RSA,CA-MRSA)10株,SCCmec未分型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无耐药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MRSA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的耐药率,两者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MSSA中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该地区糖尿病人群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比例高,所携带的MRSA中以CA-MRSA为主,MRSA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及耐药情况.方法无菌生理盐水棉签前鼻庭取样,直接接种于甘露醇高盐琼脂平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分离菌株行纸片药敏检查.结果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携带率为20.5%,MRSA的携带率为0.5%;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敏感率较低.结论糖尿病患者鼻腔有较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但MRSA携带率低,携带的菌株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以外的多数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医疗环境对MRSA定植与感染传播过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及感染实时监测中医疗环境的作用,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对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MRSA定植与感染的实时监测筛查,同期采集医护人员、环境标本(床头桌表面、门把手、医师工作站鼠标等);稀有限制性位点PCR(IRS-PCR)基因分型法对标本中分离的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2007年7-12月,住院患者MRSA定植率为5.3%,感染率为3.8%,医护人员MRSA鼻前庭检出率为4.5%,手部检出率为6.6%,环境采样点总检出率为6.9%,其中床头桌检出率为8.8%,医师工作站的鼠标检出率为5.2%,门把手检出率为7.8%;对同一时期在患者鼻前庭、医护人员鼻前庭和手、环境中分离的15株MRSA进行IRS-PCR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14株同为A型,分为4个亚型,1株为B型,具有高度同源性;对同一病区不同病房,不同时间的7株环境MRSA同源性分析发现同为A型的2个亚型,也显示出高度同源性.结论 医疗环境在住院患者MRSA定植与感染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制定综合性防控策略,边监测边干预,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MRSA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情况,并探讨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月,研究人员对医院临床科室工龄≥1年的医务人员进行鼻前庭采样,根据MSSA检出排名分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采样后对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使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一步判定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收集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1个临床科室,349名医务人员,采集标本349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其中MSSA12株,医务人员人群定植率3.44%;MRSA6株,医务人员人群定植率1.7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与医务人员年龄、性别、工龄、职业无关;重点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的金黄色葡萄球(MSSA和MRSA)定植率均高于普通科室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务人员鼻前庭定植率较低,重点科室医务人员鼻前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的定植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植绒转运拭子联合显色培养基对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进行快速筛查,了解耳鼻喉头颈外科患者SA定植情况,为预防SA感染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Swab植绒转运拭子采集某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鼻前庭标本,以WASPLab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羊血琼脂培养基和MRSA/SA显色培养基,孵育培养16、40 h,自动拍摄、观察菌落,通过质谱(MALDI-TOF MS)、药敏试验和mecA基因检测对SA进行验证。结果 共采集200份鼻前庭标本,检出SA菌株48株,其中MSSA 23株(占47.9%),MRSA 25株(占比52.1%),鼻腔SA定植率为24.0%,MRSA定植率为12.5%。SA筛查阳性报告平均时间为(17.6±6.1)h。培养与质谱鉴定、耐药表型检测的符合率为100.0%,与mecA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97.9%。结论 基于植绒转运拭子联合显色培养基的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报告时间较短,可以用于SA定植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院内的流行及耐药特征,为预防和控制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某区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同时期该医院诊疗环境中分离的53株sA共131株sA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和PCR法检测MRSA,K-B法检测该131株sA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31株SA中,MRSA构成比为55.73%(73/131)。其中,临床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中的MRSA构成比分别为52.56%(41/78)和60.38%(32/5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临床MRSA株主要分布于痰液及伤口分泌物;环境MRSA株主要分布于床头柜、监护仪以及医护人员手。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MRSA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100%,对糖肽类药物、利奈唑胺、利福平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多重耐药。[结论]MRSA在医院内有较高流行度,而且呈多重耐药性。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时进行MRSA院内感染目标性监测,切实做好MRSA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88年4月~1989年2月本院收治115名烧伤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对患儿创面、鼻前庭、手及家属鼻前庭、手作第一次培养,同时对医护人员鼻前庭、手及病房空气、水龙头等作培养,共1544次。分离出金葡菌276株,患儿创面金葡菌感染率为25.2%,患儿、家属、护士和医生鼻前庭金葡菌带菌率分别为:30.4%、18.1%、27.3%和18.3%。与患儿创面感染质粒谱(1.6、1.9Md)和噬菌体型别(618)相同的金葡菌仅从家属鼻前庭及手分离出,而医护人员鼻前庭及手分离出的金葡菌的质粒谱和噬菌体型别均不同于患儿创面感染的金葡菌。根据质粒谱与噬菌体型别相同表明:创面感染的金葡菌并非来自医护人员,但家属的手在创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这可能与患儿创面的处理由家属负责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开展快速准确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动筛查,为临床推广MRSA主动筛查和制定更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11月1日-2012年4月30日入住该院ICU的患者设为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MRSA检测),2012年6月1日-11月30日入住该院ICU的患者设为干预组(86例,采用快速可靠的MRSA产色培养基对该组患者进行MRSA主动筛查),对比分析两组的MRSA检出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疾病分类评分、置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77±7.27)d,显著长于干预组的(18.13±6.90)d(t=2.39,P=0.02)。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ICU时MRSA检出率分别为3.80%(3/79)和1.16%(1/86),出ICU时MRSA检出率分别为5.06%(4/79)和5.81%(5/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MRSA产色培养基开展主动筛查,可以为及时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更有利于接触预防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儿童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入住该儿童医院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送检标本种类、医院感染情况等。结果 2011—2015年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患儿911例(1 108份阳性标本),其中MRSA阳性患儿494例(599份阳性标本),MRSA例数分离率为54.23%(分离率为54.06%);不同性别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穿刺液、分泌物、脓液MRSA分离率分别为68.97%、66.00%、55.81%、54.47%。SA检出率从2011年的0.61%上升至2015年的1.40%,MRSA分离率从2011年的21.74%上升至2015年的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1年的0.198%,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2.697%、2.11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该儿童医院住院患儿MRSA分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急需加大监管力度,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消毒隔离,遏制MRSA在医院环境中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Screening for (methicillin-sensitive [MSSA] or -resistant [MRSA])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 nasal carriage in health care workers in contact with fragile patients is a recurrent question. We wanted to assess carriage among infectious diseases healthcare workers.

Methods

Volu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 were recruited during the 2010 Yearly French Congress (Journées Nationales d’Infectiologie, JNI). An anonymous double nasal swab was performed followed by PCR examination (GeneXpert MRSA/SA nasal tests) carried out on the Cepheid stand. Health care workers were also asked to fill in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were available 1 hour later but kept anonymous.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tests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selected. MRSA was isolated from four health care workers (2.4%). MSSA was isolated from 52 health care workers (34.2%). Sex, clinical activ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hospital size, and systematic screening of patients did not affect carriage.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MSSA in nasal carriage in France is similar to the European one but the prevalence of MRSA is higher.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a targeted decolonizat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0年9月间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病例,对分离的阳性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ICU MRSA医院感染患者实施具体干预、监控,并与干预前一年的MRSA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ICU环境中MRSA检出率,干预前为29.90%(87/291),干预后为7.90%(23/2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0,P<0.05); 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率,干预前为35.87%(113/315),干预后为14.66%(51/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5)。干预前后ICU内的MRSA感染危险因素相同,主要是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神经外科大手术、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未采取隔离措施等。MRSA新发感染主要集中在入住ICU 2周后,入住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不明显。结论ICU获得性感染MRSA发生率较高。早期强化干预措施,加强监测、控制,可有效降低MRSA医院交叉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难愈性创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愈性创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细菌是否为甲氧西林耐药菌和是否来源于难愈性创面分为4组,分析难愈性创面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及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12例次创面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难愈性创面MRSA组与难愈性创面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近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30 d(OR 95% CI:1.14~30.69)和近期有侵入性操作(OR 95% CI:1.41~17.84)是难愈性创面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难愈性创面MRSA组与非难愈性创面MRSA组患者在既往MRSA感染史、创面深度、近期手术治疗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4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OR 95% CI:2.080~26.800)是难愈性创面MRSA感染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创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防控难愈性创面患者感染MR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20种清热解毒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体外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方法制备20种云南中草药乙醇提取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SA及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MRSA 82、MRSA 92、MRSA 111、MRSA 135、MRSA 144)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20种中草药醇提取物的提取率为5.33%~15.89%,其中红花提取率 (15.89%)最高,龙葵(12.64%)次之,菟丝子 (5.33%)最低。初筛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SA及其耐药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6 mm)的中草药4种(十大功劳、夏枯草、香薷草、老鹳草);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0 mm,<16 mm)的中草药9种(马鞭草、翻白草、酢浆草、一枝黄花、紫花地丁、茵陈、车前草、金钱草、绣球防风);轻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0 mm)的中草药3种(白头翁、凌霄花、韭菜籽)。多数中草药对耐药菌的抑菌圈大于对标准菌的抑菌圈。13种抑菌活性较好(中、高度敏感)的中草药提取物,对标准菌和耐药菌的MIC为64~1 024 μg/mL,MBC为128~2 048 μg/mL。结论十大功劳、夏枯草、香薷草及老鹳草具有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且对MRSA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We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co-colonized with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upon admission to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of a tertiary-care facility between January 1, 2002, and December 31, 2003. Co-colonization was defined as a VRE-positive perirectal surveillance culture with an MRSA-positive anterior nares surveillance culture collected concurrently. Among 2,440 patients, 65 (2.7%) were co-coloniz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cluded age (odds ratio [OR] 1.0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1.05), admission to the medical ICU (OR 4.38, 95% CI 2.46-7.81), male sex (OR 1.93, 95% CI 1.14-3.30), and receiving antimicrobial drugs on a previous admission within 1 year (OR 3.06, 95% CI 1.85-5.07). None of the co-colonized patients would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clinical cultures alone. We report a high prevalence of VRE/MRSA co-colonization upon admission to ICUs at a tertiary-care hos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