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2):92-109
HBV/HEV融合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初步表达;2种消毒剂对HBsAg、HBV DNA灭活效果的试验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中药抗纤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2):101-119
G145R突变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酵母系统的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HBV感染血清中HBVcccDNA、HBeAg及HBVDNA的关系;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患HBV基因型及ALT变化的观察; 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区和前核心区基因变异后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诊断亚类患者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门诊电子病历获取肝病门诊2007~2009年3年期间初次就诊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信息,统计分析9类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亚类的构成比及其3年的变化趋势.结果:3年期间共有2 677例门诊初次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其诊断分类构成比依次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2%;非活动HBsAg携带者24.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3.9%;慢性HBV携带者12.1%;HBeAg阴性代偿性肝硬化4 4%;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1.4%;HBeAg阳性代偿性肝硬化0.9%;乙肝合并其他疾病0.6%;失代偿性乙肝后性肝硬化0.4%.3年期间各亚类患者构成比及排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构成比有逐年下降趋势,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构成比有逐年上升趋势;各诊断类型患者的平均年龄与HBV自然史保持一致;男/女患者比例约2.5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携带者是肝病门诊慢性HBV感染者的就诊主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构成比有逐年下降趋势,可能是受我国乙肝疫苗接种计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HBV DNA存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存在状况,分析HBV DNA与DC功能下降的内在联系.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rhGM-CSF,rhIL-4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DC的表型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树突状细胞,应用PCR技术检测DC内HBV DNA存在状况.结果:①表达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B7-1,B7-2,CD1α)及MHC-Ⅱ类分子(HLA-DR)的水平明显降低.②树突状细胞内HBV DNA检测结果阳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存在HBV DNA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相比,表型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sAg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HBeAg(+)55例和HBeAg(-)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的水平。结果 HBeAg(+)患者血清HBV DNA、ALT和AST水平较HBeAg(-)患者高(P〈0.05);HBeAg(+)患者血清HBsAg水平较HBeAg(-)患者低(P〈0.05);高水平血清HbsAg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F=10.096,P〈0.01);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存在负相关(r=-0.796,P〈0.01),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r=0.289,P〉0.05)。结论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234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肾损害;2005234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2005234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20052344 辨证施治联合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20052345 不同类型非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lamivudine),化学名为2’,3’-二脱氧-3-硫代胞嘧啶(3TC),是90年代初开发的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最初用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以后发现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混合感染者有明显的抗 HBV 作用,此后逐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现将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1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1.1.1 在 HBeAg 阳性、HBV DNA 阳性的 CHB 中的应用近年来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     
eNOS基因(894G/T)多态性与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S-proS1-C融合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及抗原性分析;孕妇HBV-DNA定量对监测母婴HBV传播价值的探讨;拉米夫定对PBMC及血清内HBV-DNA的阴转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小分子肽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编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外周血的分布、肝组织中含量及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共12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cccDNA。选取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酶切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周、8周、12周、24周、HBV cccDNA及HBV DNA含量。结果:125例患者中cccDNA阳性率为71.2%,以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低。肝硬化患者HBVcccDNA检出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重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及血清HBV DNA存在相关性(P0.05),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 cccDNA阳性率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组病毒复制较HBeAg(-)组活跃。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血清HBV ccc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5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 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 DNA和肝功能。结果 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 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2):90-104
包膜蛋白突变对乙型肝炎病毒包装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方法的建立和临床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产生与病毒载量的关系;高通量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区焦磷酸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其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对宿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化结局的关联。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12例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G/A、-857C/T、-863C/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携带TNF-α-238 GA基因型、-857 CC基因型是HBV感染后宿主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因素(P0.05);3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238G/-857C/-863A的频率在慢性乙肝组显著高于HBV自限感染组。结论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宿主感染HBV慢性化结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血清病毒准种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及重型化过程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前C/C 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准种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例慢性乙型肝炎两次急性发作伴重型化患者病程中5份血清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TA克隆-构象敏感凝胶电泳-测序的方法,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过程中血清HBV准种的动态变化。结果血清HBV准种复杂性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为10~ 12,在好转时为14~17(t=3.133,P<0.05),且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优势准种组成及比例亦发生了变化(t=3.295,P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 T-bet 在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HBV 肽五聚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 HLA-A2阳性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的表达。比较分析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与 HBV DNA 水平、ALT 水平以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CHB 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水平与 HBV DNA 水平及 ALT 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水平高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HBeAg 血清转换率显著升高。结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 CD8+ T 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与 HBV 感染的免疫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     
干扰素a1b联合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对照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YMDD变异的检测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关系的初探,流式细胞仪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58^ 细胞百分率的研究,九代清源口服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分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耐拉米夫定基因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HBVDNA定量关系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HBV DNA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和丙型重叠感染肝炎患者临床研究,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区-597G/A和-572C/G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79例HBV感染者(包括11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1例急性乙型肝炎)和12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IL-6基因启动子区-597G/A和-572C/G位点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在-597位点仅发现GG基因型,未发现GA或AA基因型,而-572位点发现CC、CG和GG基因型;对179例HBV感染者和120例健康对照人群检测发现,IL-6-572 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1%和19.1%(P>0.05),而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G基因型(18.7%)明显高于61例急性乙型肝炎(8.2%)和健康人(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47.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37.7%)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22.1%)和健康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72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慢性化有关[P=0.038,OR=3.788(1.075~13.333)]。结论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Tian Y  Li TS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14-1017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之间T细胞亚群和HBV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强度的差异,分析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对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探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选取2004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HBV携带者22例、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9例以及正常对照11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细胞亚群,使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强度,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CD4+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携带者组、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强度分别为(156±105)、(56±68)、(229±114)SFC/106PBMC(每106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的个数);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HBV携带者组(P<0.01),而低于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强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特点。方法PCR扩增并克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全基因组DNA,测序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获得23株HBV全基因组DNA,它们均属于c或B基因型。与中国HBVB、C基因型参照序列相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的HBV在表面抗原、P蛋白、X蛋白的反式激活区及增强子II/核心启动子区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共有变异。结论HBV变异可能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者,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HBV携带者,因此慢性HBV感染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新近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缺陷可导致患者体内T、B淋巴细胞耐受,继而导致HBV感染的慢性化。目前对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已经取得惊人的进展,成为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