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小儿外科的迅速发展,相应腹部手术的不断增多,术中误伤中结肠动脉次数增多,为了减少不应有的损伤,我们对小儿中结肠动脉的起始、走行、分布范围及分支间的夹角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及分析.l材料与方法新鲜小儿尸体50例.实验主要采用胸主动脉插管,用37C生理盐水冲洗脏器血液,以3-35kgiCm'压力将匕%过氯乙烯自胸主动脉灌入,观察至结肠中动脉充盈良好为止,并维持压力10ndn使其充盈更佳.将灌注后的小儿尸体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固定l~2个月.解剖中结肠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其起始分支类型、动脉于长、分支间夹角、动脉外径及吻合处…  相似文献   

2.
1材料与方法取新鲜小儿尸体50例.本实验方法是剖开腹腔,游离、结扎左右骼总动脉,背部剖开左侧胸腔,淤离出胸主动脉,采用胸主动脉插管,用37C生理盐水冲洗脏器血液后,以3-35kg/。矿压力将15%rt氯乙烯自胸主动脉灌入,观察至结肠动脉充盈良好为止,并维持压力10min使其充盈更佳.将灌注后的小儿尸体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固定l-2个月后,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其起始、分支类型、动脉于长、动脉外径及吻合处外径,结果采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与讨论:1肠系膜下动脉(MA)结肠支的起始类型及数目在本实验材料中,…  相似文献   

3.
前交通动脉瘤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及其毗邻解剖结构,以期为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例甲醛固定成人头颅,以红色乳胶灌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解剖前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对其位置、形态、走行、分支血管及毗邻结构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前交通动脉变异较多,可分为单干型、双干型、"Y"型以及网状型,单干型前交通动脉仅占56.25%;前交通动脉的长度平均为(3.84±1.33)mm,管径平均为(1.56±0.43)mm,分支平均为(3.47±1.25)支,分支管径平均为(0.31±0.14)mm;大脑前动脉A1段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走行、管径和分支与大脑前动脉A1段关系密切.结论:前交通动脉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复杂,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在临床诊疗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MRA表现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 对卒中半年以上的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分为VD组及脑卒中后无痴呆(SWD)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卒中的MRA资料.结果 VD组中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及大脑动脉终未分支MRA闭塞、狭窄及硬化率明显高于SWD组(P<0.05).其中后循环中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狭窄及硬化最为明显(P<0.05),脑血管淀粉样变患者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发生闭塞、狭窄及硬化的机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动脉终未分支MRA闭塞、狭窄及硬化可作为发展为VD的预测指标,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狭窄及硬化对本病的预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胸廓内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怀疑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侧胸廓内动脉的走行规律及其解剖特征,将其沿走行平均分为近、中、远3段,测量3个节段血管腔内径、两侧胸廓内动脉长度及其分支肌膈动脉内径和至邻近胸骨缘的距离。结果107例患者两侧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肌膈动脉显示率均为100%。两侧胸廓内动脉中,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上至下依次变细;两侧相应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胸廓内动脉较右侧稍长(P<0.05)。两侧肌膈动脉内径及至胸骨边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正常胸廓内动脉走行规律及其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6.
黄相道  段毅  王发生 《河北医药》2010,32(2):159-160
目的为足背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以指导其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侧成人下肢标本,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足背动脉及分支的起始部位、外径、走行、血供范围.观测皮瓣的回流静脉及皮瓣感觉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应用于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足背动脉起始处外径(2.8±0.3)mm,长度约为(8.8±0.3)cm。足背动脉及其分支在行程过程中发出皮支,分布于足背皮肤,各皮支间相互吻合,形成足背皮肤动脉网。由大、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弓形成足背的静脉网,为皮瓣的主要回流静脉。腓浅神经分布于足背大部分皮肤,为足背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临床应用2例皮瓣均成活,颜面及口腔内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足背皮瓣血供可靠,适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临床应用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1—12100例行脾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CTA检查显示,100例患者中,集中型:37例,分散型63例。脾动脉位于胰尾上方的69例,位于胰尾后方的19例,位于胰尾内的12例。结论:通过对脾动脉及其分支CTA术前评估,对脾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类型和走行做出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由此对腹腔镜术前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脑上动脉(SCA)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变异特征,明确小脑上动脉与相邻颅骨、神经的比邻关系与供血范围,为临床该区域的小脑肿瘤外科手术、微血管减压术及介入手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40例80侧甲醛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对SCA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测量、统计血管的数目、走行、分支情况及其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结果 SCA管径在0.4~2.5(1.36±0.37) mm.5.9%的SCA发自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其中1例发自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P2段).SCA形成尾袢63支,其中与三叉神经接触的21支,占33.3%.结论 小脑上动脉存在较大变异,与周围的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熟悉颅底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重视血管的复杂变异,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分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量,同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流速、平均收缩峰值流速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搏动指数上二者所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式,适合于对可疑疾病进行诊断与检查,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为外科皮瓣手术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解剖36例尸体下肢,观察在踝前区及足背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有四种类型的位置关系。第一种(36.1%),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内侧走行;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内侧。第二种(25%)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的内侧;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的外侧。第三种(30.6%),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在多处出现交叉走行。第四种(8.3%)腓深神经内侧终末分支缺失,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外侧终末支的内侧走行。结论四种类型出现机率不同,位置关系有所差异,在足外科手术和皮瓣制作时要充分了解此处神经和血管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术中胸廓内动脉置管逆行灌注5-氟尿嘧啶(5-FU)使手术与化疗融为一体,为乳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杂种犬为研究对象,对比经经胸廓内动脉置管逆行灌注与周围静脉注入5-FU后,在胸壁,胸骨旁组织,胸骨旁淋巴结,腑窝淋巴结及血浆中5-FU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HPLC)。结果:多廓内动脉逆行灌注组在上述标本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有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中含量甚微。结论:术中胸廓内动脉置管逆灌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周围静脉化疗,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使手术与化疗融为一体,将解决手术与化疗间隔长的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脑梗死多由动脉主干或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闭塞所致,主要采用扩血管、括血化瘀、保护脑细胞等方法治疗,往往遗留后遗症较重,偏瘫侧肢体肌力难以恢复。2003年7月开始,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NGF),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倪宁  陆勤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50-135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0例窒息新生儿和对照组20例足月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HIE患儿血管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与正常足月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脑血流监测异常率与头颅B超、头颅CT检查的异常率基本相同。结论彩色多普勒监测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部位与颈、脑大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关系。方法对52例常规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为分水岭梗死脑梗死患者行MRA检查颈、脑大动脉病变情况。结果52例患者大动脉狭窄、闭塞总发生率92.3%(48/52),其中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占84.7%。皮质前型病灶颈内动脉病变59.3%(16/27),大脑中动脉病变40.7%(11/27),皮质下型病灶颈内动脉病变40%(12/30),大脑中动脉病变60%(18/30)。皮质后型病灶颈内及大脑中动脉病变87.5%(14/16),大脑后动脉病变37.5%(6/16),基底动脉病变18.75%(3/16)。结论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TE),笔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0例HIE患者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血流速,舒张期血流速,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照,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本组结果表明全部病例脑血流速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1980年首先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分叉部位(两条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动脉闭塞所致其供血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多发性梗死。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干血管病,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影像学(特别是MR)的发展,确诊的TOBS病例增多。现将我院收治TOBS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和抗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用插丝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4h,梗塞灶用TTC染色显示,图象分析测量,神经功能损采用0-5级评分,分别分析每只大鼠左右两侧大脑的4种抗氧化酶活性水平。结果 bFGF(缺血5min后以45μg.kg-1.h^-1给予3h)可降低梗塞灶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局部脑缺血升高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解剖学的基础上,探讨带血管蒂的肋骨瓣修复股骨粗隆大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人体标本8~10肋作为研究对象。解剖观察第8~10肋血供来源、走行及分支,测量血管蒂的直径、长度及肋骨的弧度、长度、宽度、厚度、骨皮质的厚度等。用相应数据分别与股骨、腓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相应参数比较下,肋骨与股骨粗隆及腓骨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解剖学上,带血管蒂的肋骨修复股骨粗隆大块骨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手指末节外伤的修复特别是感觉的恢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只成人新鲜手标本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测量手指末节区域内神经与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及二者的位置关系。结果指掌侧固有神经多在末节指动脉弓起始处跨过指动脉行向指腹及侧背部,主干分两支,在半月线平面的横径分别为0.8—1.2mm和0.9~1.4mm。左右分支间相互交叉分布,其分支比伴行的动脉低且稍细。结论指神经多在末节指骨底分支到指腹、指尖和指背,末节断指再植神经、血管吻合的适宜解剖区为远侧指间关节至指甲中173区。  相似文献   

20.
董德琼  杨渝浩  彭理年  肖瑜 《贵州医药》2001,25(11):975-977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用于结核分杆菌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耐药性试验的意义。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0例耐RFP(单耐或多耐)、21例耐INH(单耐和多耐)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10例敏感菌株;39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30例非结核 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的结核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并与药敏试验对照。结果:PCR-SSCP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31/39)、46%(18/39)及5%(2/39).结论:PCR-SSCP可望成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及耐异烟肼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