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且可避免强行经口气管插管造成的损伤和引起咽心反射(反射性的呼吸心搏停止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有自主呼吸而张口困难的颅脑外伤患者和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患者。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对17例颅脑外伤及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了急诊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宋德富  廖贵清 《新医学》2004,35(9):559-560
目的:探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致张口受限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处理.方法:应用小剂量羟丁酸钠、枸橼酸芬太尼和氟哌利多复合液及异丙酚麻醉诱导,配合完善鼻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后,在保留自主呼吸、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情况下,靠听病人呼吸气流声调整病人头颈、颌部位置,使气管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口,采用旋转方式将导管插入气管内.结果:30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28例;2例失败,须改用其它方式插管.结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致张口受限病例,气管插管具有特珠性和相当困难程度,只要病人既保留自主呼吸并处于良好麻醉状态和麻醉者具有良好盲探气管插管技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不失为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行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无经鼻插管禁忌患者,采用喉部手法操作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结果:40例患者均获成功,一次成功3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特殊病人慢诱导盲探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困难的病人采用慢诱导盲探经鼻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4例病人插管前均给予充分的镇痛镇静,进行完善的黏膜表面麻醉,住保留病人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将气管导管通过鼻腔插入气管。结果 4例病人盲探经鼻插管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病人无任何痛占。结论 明视经口插管困难的病人采用慢诱导盲探经鼻插管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损伤和副作用,并便于教学,作者设计了经鼻盲探导引的引导管,进行听诊器监听经鼻盲探二步气管插管术,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例困难气道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困难气道麻醉中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12例困难气道麻醉患者中,8例在清醒、镇痛、经鼻盲探及健忘条件下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4例在经调整头颈和气管导管位置后三次气管插管成功。插管中患者均没有出现显著不适感,且术后其对插管过程没有记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麻醉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洁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362-2362
口腔颌面部疾患常造成严重开口困难,气管插管难度大,必须经鼻盲探,选择合适的表面麻醉方法是保证插管成功的关键.我院将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应用于此类手术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66岁,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健忘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中有25例一次性顺利插管到位(83.33%),4例经变换头部体位和旋转导管方向试插2~3次进入气管内(13.33%),1例经多次试插未能成功改用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3.33%)。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健忘(无记忆)。反复插管患者有3例术后诉咽喉部疼痛,于1周内恢复,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插管期间保留自主呼吸,患者能主动配合,对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取得了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麻醉的应用。方法80例术前考虑困难气道病例,静脉予哌口替啶50 mg~70 mg,氟哌利多2.5 mg~5 mg,地西泮5 mg~10 mg,用1%丁卡因行鼻咽、喉腔表面麻醉,再予2%丁卡因2 ml行环甲膜穿刺,并用麻黄素及石蜡油作鼻腔准备,在清醒、镇痛、健忘条件下,经鼻行盲探气管插管。结果80例患者中,70例患者一次性顺利插管成功,10例患者经调整导管和头颈位置后反复3次内置管成功。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特别适用于张口度小、头颈活动受限、无法置入喉镜等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能保持自主呼吸,能较好配合麻醉医师,术后无记忆,能让术者有充足的时间对困难气管进行处理,是困难气道处理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经鼻气管插管可作为择期气管插管的首选途径,但盲探经鼻气管插管操作困难,成功率不高。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以吸痰管经鼻插入气管成功后再诱导气管插管导人的方法,快速、准确、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成功救治了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口腔气管插管用于ICU患者时,由于患者清醒、牙关紧闭及体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为寻求一种较为安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插管方法,我们采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黏膜麻醉经鼻盲探插管用于ICU患者,并与同样方法以喉镜暴露声门作为明视组进行对照观察。1资料与方法全组收集2003-10~2006-01间我院行呼吸机治疗的ICU患者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23~62岁。病情涉及脑出血、颅脑外伤12例,上腹部手术后合并呼吸功能障碍19例,胸腹部联合伤21例,急慢性呼衰8例,其他4例。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盲探组给予芬太尼2μg/kg静注…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颈髓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的继发性神经损伤,对此类患者头颈部不能有较大幅度的活动,临床上多采用经鼻盲探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等方法。气管插管型喉罩是一种专门为引导盲探气管插管而特殊没计的改良型喉罩通气道,为颈椎骨折患者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气管插管手段。我们对20例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手术患者行经插管型喉罩引导间接盲探气管插管进行了探讨。现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设计了软硬适中的气管插管塑料引导管,并用其对11例患者进行了塑料管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结果表明,这种塑料引导管引导途中不易偏向,易于调整方向和通过声门进入气管,不损伤粘膜,在它的帮助下,气管导管可顺利插入气管,同时具有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在清醒状态下插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普通气管导管用于经鼻盲探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预热改良后的普通导管和鼻导管行经鼻盲探插管,对患者插管顺利程度和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插管顺利程度和插管时的血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普通导管用于经鼻盲探插管效果好,成本低,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改良经鼻快速气管插管法,即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是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方法。我们自1992年以来对50例气道处理困难的危重病人采用此方法紧急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0例全部为ICU或经ICU参与抢救的危重病人。男19例,女31例。年龄15~70岁。颌面、颈部外伤30例,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并牙关紧闭6  相似文献   

16.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口腔颌面外科常用麻醉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有一定的难度,常伴发鼻腔内出血致口腔内血性分泌物积聚,易产生窒息。为选择安全有效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方法,我们施行了“清醒”状态下即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加环甲膜穿刺和全麻状态下的两种诱导方法,并观察了这两种方法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呼吸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8例行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全麻诱导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组为“清醒”状态下即神经阻滞诱导后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年龄35~65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鼻清醒盲探气管插管时镇静深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Malampati试验Ⅲ~Ⅳ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经典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插管前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至警觉镇静评分为3分时,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观察用药前后及插管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和警觉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值均随镇静深度加深而下降,且与镇静评分下降一致;随警觉镇静评分降低,脑电双频指数、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逐渐降低,与镇静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腔气管插管后1,3 min脑电双频指数、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上升,与插管前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患者均能耐受气管插管操作,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均无不良回忆。结论:脑电双频指数能准确反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鼻腔插管时的镇静深度,与警觉镇静评分呈正相关;脑电双频指数值为71~80,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的镇静深度最适宜行清醒盲探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夏君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40-494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60例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均带气管导管回ICU行呼吸机支持呼吸,术后留置导管时间6~72 h,对留管期间进行有效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护理期间无一例气管导管脱出,经治疗和护理后均安全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自主呼吸。结论针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有效护理,可安全、有效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橡胶导尿管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各科呼吸功能衰竭经鼻气管内插管呼吸支持治疗患者28例。充气套囊气管插管导管ID:6.0、6.5、7.0mm和橡胶导尿管14、16号各一根备用,根据病人鼻孔大小各选一根,将导尿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使其超出导管尖端5~7cm。经左(或右)侧鼻孔徐徐插入(导管弧型方向与下鼻道、咽腔转折方向~致),导管过鼻后孔有落空感;过鼻咽腔有抵抗消失感,提示引导导管成功,拔除导尿管。再行盲探或咽喉镜明视气管内插管。结果 导尿管引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17例,成功17例(100%)。经鼻导尿管引导咽喉镜明视气管内插管11例,成功11例(100%),无1例发生粘膜损伤出血并发症。结论 橡胶导尿管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可行性强,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鼻清醒盲探气管插管时镇静深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Malampati试验Ⅲ~Ⅳ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经典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插管前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至警觉镇静评分为3分时,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观察用药前后及插管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和警觉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值均随镇静深度加深而下降,且与镇静评分下降一致;随警觉镇静评分降低,脑电双频指数、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逐渐降低,与镇静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腔气管插管后1,3 min脑电双频指数、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上升,与插管前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患者均能耐受气管插管操作,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均无不良回忆.结论:脑电双频指数能准确反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鼻腔插管时的镇静深度,与警觉镇静评分呈正相关;脑电双频指数值为71~80,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的镇静深度最适宜行清醒盲探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