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2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本院外科收治的2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36个月,平均年龄(17.21±9.41)个月,其中年龄≤6个月53例;7~12个月82例;13~36个月133例。体重3.2—15.0kg,平均体重(9.12±2.45)kg,其中体重≤10kg者172例。采取根治性手术260例,姑息性手术8例。结果全组治愈262例,治愈率为98%,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死亡6例,死亡率为2.2%,其中1岁以内死亡4例,占1岁以内患儿的2.96%,死亡原因为心、肾功能衰竭。出现并发症14例(5.2%),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其中2例为Ⅲ°-AVB),室间隔残余分流3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以及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体重低于10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结果。本组48例室间隔缺损中,复合畸形32例,复杂畸形14例,全组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43例,均在全麻CPB下纠正畸形。结果 术后并发肺炎13例,肺不张和右胸腔积液各3例,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高压危象各6例,右心功能衰竭5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亡4例,治愈58例(93.5%)。结论 低体重儿常病情重,复合畸形多,术前术后易合并肺部并发症,应加强围术期综合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多水平左向右分流或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复杂畸形及因疾病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者均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生儿145例,~3个月婴儿48例。结果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占21.4%(31/145),较~3个月婴儿8.3%(4/48)明显增多,其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为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3个月婴儿中以单纯畸形为主,占91.7%(44/48),其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多种、无特异性,以青紫、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心脏杂音多见,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对可疑者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能有效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适应证的扩大,手术年龄不断降低,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均能在婴幼儿期间得到有效的治疗。我院从1996年2月—2001年9月对160例36月以下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总结小于6个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纠治年龄小于6个月先天性心脏病1831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45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14例、法乐四联症11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6例、右室双出口69例、肺动脉瓣狭窄65例,完全性房室通道55例、动脉导管未闭53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46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3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型31例、主动脉弓中断24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22例、其他538例.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纠治.结果 手术死亡98例,手术死亡率5.35%.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总死亡率从2000年的8.23%降至2006年的4.91%.随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术后发生室间隔残余漏1例,肺动脉瓣上狭窄5例,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其中再次手术4例,远期死亡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4例在术后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2例死亡,2例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早期室间隔缺损术后发生残余漏5例,分流量小,不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随访不完整.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处理时间非常重要,危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不早期手术,将失去手术机会,增加术后危险性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技术。方法 统计分析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间70例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复杂危重,以低心排、低O2、喘憋、肺不张、心律失常为最常见。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5.71%,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尤其是合并肾功能衰竭时,最为凶险。结论 防治小婴儿术后发生低心排、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重点包括改良超滤、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控制和预防感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呼吸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因肺炎、心力衰竭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需急诊手术。由于术前已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术后易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呼吸机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而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不全。术后正确地评估呼吸功能,施行良好的呼吸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对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其中男41例,女18例,手术年龄22d~3岁,平均14.76±10.02月,体重3.0~13.0Kg,平均7.53±2.39Kg。病种包括:法洛氏四联症(TOF)32例,法洛氏四联症伴肺动脉闭锁(TOF/PA)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5例,主动脉缩窄(CoA)伴室间隔缺损(VSD)3例,主动脉弓中断(I-AA)3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4例(均为RastelliA型),重度肺动脉狭窄(PS)伴三尖瓣发育不良2例,右室双出口(DORV)6例,完全性无顶冠状窦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5.1%,均因低心排不能脱离心肺机而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残余病变、低心排、重复气管插管和感染。结论手术治疗是挽救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积极有效的手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体外循环技术、积极防治术后低心排等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非择期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婴儿CHD的手术方法与时机。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施行婴儿CHD非择期手术81例,平均年龄7.55个月(6d至12个月),平均体重6.89(2.5—10)kg。病种分布: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3例;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48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2例;法乐氏四联症(TOF)12例;三房心(CTA)合并PH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VSD;房间隔缺损(ASD)合并PH6例,其中3例合并VSD,1例合并PDA;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全部病例均在中低温或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结果79例行心内畸形根治术,2例行姑息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6.17%。存活76例,术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左向右分流合并PH以及某些复杂紫绀型CHD,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儿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膜式氧合器及给予改良超滤.术后处理注重呼吸机的使用,在合并低心排血量患儿的治疗中,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外,注意低钙血症的及时纠正.全组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为5.5%.死亡原因包括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高压危象、肺部严重感染以及术后慢性心包填塞导致心跳骤停.术后并发症方面,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13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严重低氧血症2例,开胸探查止血3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期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选择符合婴儿生理特点的治疗对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儿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膜式氧合器及给予改良超滤.术后处理注重呼吸机的使用,在合并低心排血量患儿的治疗中,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外,注意低钙血症的及时纠正.全组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为5.5%.死亡原因包括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高压危象、肺部严重感染以及术后慢性心包填塞导致心跳骤停.术后并发症方面,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13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严重低氧血症2例,开胸探查止血3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期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选择符合婴儿生理特点的治疗对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本院体重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9例,男162例,女47例。年龄10d至10个月,其中年龄〈28d9例,28d至3个月110例,3-10个月90例。体重2.3~5妇,其中2.3~3kg10例,3~5kg199例。病种包括:法洛氏四联症(TOF)8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6例,右室双出口(DORV)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9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9例,主动脉弓中断(IAA)2例,室间隔缺损(VSD)和(或)房间隔缺损(ASD)156例,其中部分伴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或)肺动脉高压(PH)。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改良超滤,2例延迟关胸,8例放置临时起搏导线,术中及术后依据病情予米力农、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持续静脉滴注,呼吸机支持时间20.5—362.0h,撤机后全部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d内)死亡16例(7.9%),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高压危象、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主要严重并发症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高压危象、肾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等。193例存活者随访12个月,172例肺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明显减少,体重明显增加,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风险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重视和改进围术期各个环节,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问题。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外科治疗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5例,体重3.5~10 kg,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和/或反复肺部感染史5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5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88例,常温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1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下手术3例;根治手术101例,姑息性手术4例。结果:住院死亡5例(4.8%),存活100例,随访2月至3年,根治手术的97例中,室间隔缺损少量残余分流2例,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I级;姑息手术的3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7年10月~1998年12月在我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08例心脏病病人中,体重在10kg以下者34例。现就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8个月~2.5a。体重5.5作者单位:450003 郑州,河南省胸科医院小儿心脏外科~10kg。法乐四联症根治术7例,法乐三联症根治术1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矫治术4例,完全型房室管畸形矫治术2例,Ⅰ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矫治术1例,三尖瓣闭锁改良Fontan手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其中包括合并未闭动脉导管同期缝合术4例,二尖瓣畸形同期直视成形术1例,下腔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和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CHD)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early extuabtion, EE)的临床结果,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CHD手术后EE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391例新生儿和小婴儿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撤离呼吸机的时间,将患者分为EE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内插管)和非EE组(术后超过24 h拔除气管内插管),分析EE的影响因素,比较EE组和非EE组患儿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aortic cross clamp, ACC)、体外循环时间(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RACHS-1风险分级以及BT分流术是EE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体重(OR=0.648,95%CI:0.471~0.893)和BT分流术(OR=0.109,95%CI:0.013~0.934)是EE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总病死率2.3%(9/...  相似文献   

17.
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年龄小于6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心内畸形根治术占95.6%,患儿手术时年龄11h至6个月,平均年龄(3.1±2.3)个月;手术时平均体重(4.3±1.5)kg,其中体重小于5kg316例。均使用了人工呼吸机支持,麻醉清醒前均采用压力控制(PC)模式,清醒后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PC)+压力支持(PS)模式。结果本组治愈530例,死亡20例,死亡率约3.8%,其中死于呼吸功能衰竭5例;存活510例,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23例(占4.3%),包括低氧血症5例,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11例;再次气管插管8例。术后呼吸机辅助4~306h,平均20.8±19.3h,ICU停留时间36~384h,平均63.7±53.4h。结论呼吸道并发症是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重视术后呼吸道管理,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三个月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手术矫治 3个月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11月手术治疗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婴儿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年龄 34~ 10 4d ,平均 (74.6 5± 9.70 )d。体重 3.35~ 7.0 0kg ,平均 (4 .93± 0 .94)kg。室间隔缺损均为单发 ,其中膜周型 16例 ,肺动脉瓣下 4例。 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PDA及主动脉缩窄 (CoA) ,1例合并ASD和右冠状动脉 右室瘘。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矫治术。结果 术后早期 (30d内 )死亡 1例 (病死率 5 .0 % )。发生并发症者 10例 ,发生率5 0 .0 %。肺不张 4例 ,低心排 2例 ,心律失常 2例 ,肺炎 2例 ,胸腔积液 1例 ,渗漏综合征 1例 ,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反复肺炎和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应尽早手术根治。术后应注重呼吸道的管理和出入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的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体外循环治疗的217例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11例,住院病死率为5.1%(11/217).其中因重症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死亡2例,重症感染死亡1例,严重低氧血症死亡1例,慢性心包填塞导致心跳骤停死亡1例.术后住院时间7~52 d,平均14 d.结论 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婴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体外循环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and outcome in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7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Shengjing Hospital from Jan 2005 to Nov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Eleven infants died and the mortality was 5. 1% ( 11/217 ). Four infants died of sever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2 died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isis,2 died of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1 died of severe infection, 1 died of severe hypoxemia,and 1 died of chronic pericardial tamponade. The postoperati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7 ~ 52 d, 14 d in average. Conclus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s,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on infants can result in good clinical effect. Ac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以前的9例患儿(A组),取经胸膜腔途径,两盲端距离大于2cm者采用Livaditis法延长近端食管行Ⅰ期端端吻合。两盲端距离小于2cm者则直接单层吻合两盲端。1995年以后21例患儿(B组),取经胸膜外途径,对两盲端距离在1-3cm者,采用改良Livaditis行Ⅰ期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A组术后4例痊愈(44.44%),5例出现吻合口漏,死亡3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B组术后19例痊愈(90.48%),1例吻合口漏,家属放弃治疗;1例术后重症肺炎心衰死亡。随访1~5年,A组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B组2例吻合口轻度狭窄但无临床症状,2例轻度胃食管返流,药物控制满意。所有随诊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采用改良Livaditi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