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进行脑电诊断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脑功能诊断治疗仪对ADHD患儿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的疗效.设计以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心理科.对象选择2003-10/2004-5到鞍山市中心医院心理科多动症门诊就诊的儿童,共113例.纳入标准年龄6~14岁到多动症门诊就诊的儿童.排除标准患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精神病性障碍、听觉异常和视觉异常等疾病者.其中男88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0±3)岁.方法应用A620全自动脑功能诊断治疗仪对113例儿童进行脑电检测,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的诊断标准对前来就诊的儿童进行诊断,计算脑电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应用该仪器对27例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脑电波θ/β比值的变化,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价治疗前后多动指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脑电波θ/β比值,Conners多动指数.结果脑电诊断ADHD的灵敏度为83.58%,特异度为82.6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患儿的θ/β值为(8.26±4.05),较治疗前(12.38±7.96)明显下降(t=2.39,P<0.05);Conners多动指数治疗后为(12.05±8.63),较治疗前(24.73±10.96)显著下降(t=4.72,P<0.01).结论脑电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辅助诊断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DHD患儿的脑电异常和多动症状.  相似文献   

2.
应用脑电生物反馈仪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脑电生物反馈仪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效果。方法:以60名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名已确诊为注意力缺陷伴多动症,对照组30名为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应用A620脑电生物反馈ASSESSMENT程序记录脑电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θ/β比值差异有显著意义,t=5.525,P&;lt;0.01。男女生的θ/β比值无明显差异。据此说明θ/β比值可作为诊断注意力缺陷的一个神经生理指标。10名例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统计表明,10次以上训练例脑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ADHD儿童的效果是显著的,但必须坚持10次以上,才能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ADHD)逐渐受到关注,但听觉和视觉注意分类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脑电反馈治疗ADHD的有效性。设计:随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将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的30例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由研究组成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训练20次及40次后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对患儿评定。主要观察指标: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结果:经过20次训练,患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由87.38±15.71,上升到98.56±10.78(t=4.59,P<0.01),综合注意力商数由70.38±16.22,上升到88.94±16.37(t=4.68,P<0.01);经过40次训练,患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上升到107.00±8.43(t=5.38,P<0.01),综合注意力商数上升到104.56±12.67(t=8.76,P<0.01).与训练前相比,各脑电反馈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脑电反馈治疗对ADHD的疗效肯定,对有明显注意缺陷患儿训练时间要比多动—冲动为主患儿训练时间为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学习障碍(LD)患儿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48例共患ADHD和LD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脑电反馈仪检测脑电波功率比值,采用持续注意测验检测注意力,采用瑞文推理测验评价智力,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浓度。结果治疗后患儿θ/B、θ/SMR值较前明显下降(P〈0.01),漏报数、错误数、反应时间较前降低(P〈0.01),智商较前改善(P〈0.01),血清β—EP浓度[(180.29±32.38)pg/ml,(191.01±22.85)pg/ml]较前升高(P〈0.01)。结论脑电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共患ADHD和LD患儿的脑电异常、智力、注意力,且对脑电异常改善作用无左右脑半球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nter,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常给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习成绩。近年来关于ADHD儿童的智能发育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结论不一致。目的:探讨ADHD儿童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ADHD患儿48例,健康儿童48例,利用韦氏学龄智力量表和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其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其智力结构和适应行为特点。结果:智力方面ADHD患儿言语智商(101.23&;#177;7.45)高于其操作智商(89.72&;#177;8.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41,P&;lt;0.05),ADHD患儿言语、操作及总智商(101.23&;#177;7.45,89.72&;#177;8.00,94.12&;#177;10.28)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智商(105.46&;#177;8.70,102.85&;#177;9.36,104.20&;#177;8.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0,2.547,2.012,P&;lt;0.05);不分心因子和获得因子得分(16.10&;#177;3.86,25.47&;#177;5.01)低于对照组(20.00&;#177;3.94,29.33&;#177;4.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4,3.223,P&;lt;0.01),社会适应方面ADHD患儿独立功能因子得分和认知因子得分(61.20&;#177;6.14,56.80&;#177;5.86)高于对照组(51.66&;#177;5.47,48.24&;#177;4.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0,2.589,P&;lt;0.05),而社会/自制因子得分(40.32&;#177;6.22)低于对照组(57.86&;#177;6.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2,P&;lt;0.05)。结论:ADHD患儿智力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缺陷,积极防治对于保证其智力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霍煜  魏雪静  刘璐 《全科护理》2022,(28):3949-3951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的效果及其对注意力水平及脑电波频率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9例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组55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注意力水平、抽动障碍程度、脑电波频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SMR波、β波频率均高于对照组,θ波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抽动障碍程度及注意力水平,调节脑电波频率。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hvperkinetic disorder,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学习困难国内研究较多,但对其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评估ADHD的记忆和执行功能。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病例组患儿共45例,为2001-08/2002-02到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男39例,女6例,年龄7~14岁。对照组儿童共45例,为镇江市某小学1~6年级学生,男39例,女6例,年龄7~14岁。方法:采用儿童韦氏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和韦氏记忆量表中的逻辑记忆和视觉记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别对45例正常儿童和45例ADHD患儿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记忆之间以及ADHD各亚型之间的执行功能的比较。采用龚耀先标化的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记忆和执行功能。结果:ADHD组中的数字广度、逻辑记忆、视觉记忆和威斯康星卡片中的总测验次数、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以及分类数(15.12&;#177;2.00,9.98&;#177;4.16,17.06&;#177;3.83,105.52&;#177;24.75,21.17&;#177;3.43,45.87&;#177;21.02,22.99&;#177;8.47,1.09&;#177;0.31)与正常对照组(22.23&;#177;1.08,20.17&;#177;2.72,21.88&;#177;6.15,63.36&;#177;12.37,41.13&;#177;10.25,23.97&;#177;7.12,10.68&;#177;5.80,3.91&;#177;1.6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6-20.98,P&;lt;0.01);ADHD组中的3个亚型(多动-冲动型、注意缺陷型及混合型)各项目评分比较,除多动-冲动型的逻辑记忆与其他两型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lt;0.01)外,其他项目评分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意义。结论:A:DHD存在短时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脑电生物反馈广泛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成为非药物干预的主要方法。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以及认知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持久。但我们认为,并非所有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有些共患病影响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特殊的个性和家庭环境,以期指导其临床心理治疗。方法:使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和DSM-Ⅲ-R有关标准,从泉州市实验小学l。6年级l675名小学生筛选出ADHD患儿及其正常对照组7l对,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J)]和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个性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HD儿童情绪较不稳定(5l&;#177;13&;#177;和45&;#177;ll,t=2.7l,P&;lt;0、01),并有一定的精神质(50&;#177;15和42&;#177;12,t=3.43,P&;lt;0、01)。其家庭亲密度(6.3&;#177;2.7),情感表达(4.7&;#177;1.8)和知识性(4.1&;#177;2.3)得分偏低(t=3.19,2.90,0.50,P分别为&;lt;0.05,&;lt;0.05,&;lt;0.01)。而矛盾性(4.5&;#177;2.8)、组织性(7.1&;#177;2.1)得分偏高(t=4.24,2.8l,P分别为&;lt;0.05,&;lt;0.01)。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ADHD患病率。结论:ADHD患儿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及家庭环境,儿科医生在治疗该病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可提高临床心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501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接受药物哌甲酯的治疗,实验组同时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疗程10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患儿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学习能力方面感觉统合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及量表评定,进入结果分析。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不佳、学习能力不足方面量表评分均值接近;治疗后实验组大肌肉平衡量表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1.92&;#177;9.23,36.74&;#177;9.60,t=2.02.P&;lt;0.05);触角防御能力评分均值提高(44.32&;#177;9.98,38.72&;#177;10.32,t=2.03,P&;lt;0.05);本体感不佳评分均值改善(45.54&;#177;9.22,39.99&;#177;9.23,t=2.21,P&;lt;0.05);学习能力不足评分均值改善(41.89&;#177;11.39,35.62&;#177;11.36,t=2.02,P&;lt;0.05)。结论:在用药的基础上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脑电刺激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小脑电刺激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好于对照组(80%,P&;lt;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7.49&;#177;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得分结果(84.86&;#177;7.27)均较对照组高(P&;lt;0.01)。结论:小脑电刺激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通常采用精神兴奋类药物治疗,此类药物已经显示对大多数儿童的认知和行为障碍起改善作用。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哌醋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设计:病例对比观察。 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和山东省牟平县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对象:选择2002—03/2004—04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门诊和山东牟平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儿童多动症患儿60例,监护人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奥氮平组及哌醋甲酯组各30例。 方法:奥氮平组患儿给予奥氮平2.5-7.5mg/d,晚上1次顿服;哌醋甲酯组给予哌醋甲酯5~15mg/d,分早、午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用Conners氏教师用量表(①多动指数项目分10个条目。②多动行为因子项目包括7个条目。每项表现为“无、稍有、相当多、很多”计为0,1,2,3分)、治疗副反应量表(分为行为毒性、化验异常、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皮肤症状等。0无,1可疑或极轻,2轻度.3中度,4重度。最高分为22,最低为0,超过2分为阳性)进行多动症状及副反应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治疗第12周末多动症状评分及副反应评分。 结果:60例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儿治疗第12周末多动症状评分比较:治疗12周后,奥氮平组及哌醋甲酯组患儿的多动指数总分及多动行为因子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4&;#177;2.8,15.1&;#177;9.2,13.7&;#177;3.4,20.8&;#177;10.3;26.6&;#177;3.9,43.5&;#177;11.7,25.5&;#177;4.8,41.6&;#177;5.9(t=8.16-15.26,P〈0.05~0.01)];且奥氮平组的多动行为因子总分显著低于哌醋甲酯组(t=2.69,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第12周末的副反应评分比较:奥氮平组、哌醋甲酯组患儿的副反应评分分别为10.3&;#177;4.5,10.9&;#177;3.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奥氮平及哌醋甲酯均能显著改善多动症患儿的多动症状和注意缺陷,但奥氮平对行为障碍的总体改善程度要优于哌醋甲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立苏冲剂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和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立苏冲剂,6g/次,2次/d;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200mg/次,2次/d,两组均配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治疗前后分别为(672&;#177;0.82)mPa&;#183;s、(5.57&;#177;0.96)mPa&;#183;s(t=2.44,P&;lt;0.05),全血低切粘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2.03&;#177;1.65)mPa&;#183;s、(10.31&;#177;1.88)mPa&;#183;s(t=3.65,P&;lt;0.01),胆固醇治疗前后分别为(5.09&;#177;0.73)mmol/L、(4.07&;#177;0.58)mmol/L(t=2.16,P&;l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分别为(34.56&;#177;5.90)ng/L、(395.94&;#177;128.47)ng/L,治疗后为(19.75&;#177;6.42)ng/L、(302.67&;#177;99.63)ng/L,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34.64&;#177;5.72)ng/L、(403.12&;#177;130.14)ng/L。治疗后为(25.78&;#177;6.34)ng/L、(337.38&;#177;102.03)ng/L(P&;lt;0.01)。结论:脑立苏冲剂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同时使患者HPA轴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疗效及有效的护理指导方法。方法 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护理指导:治疗前通过自制教育资料向患儿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片让患儿更易理解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在治疗时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ADHD儿童与屏幕中画面的互动反馈,治疗结束后根据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相应给予实物奖励。首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通过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获得2组θ波/β波比值,并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记录多动指数平均分。结果 2组患儿多动指数平均分及θ波/β波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 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治疗,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干预措施,配合其他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电活动的动力学特征,是在癫痫发作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脑电活动的混沌分维数、相关维数、Lyapunov指数、混沌复杂度和自由度等指标显著减少,脑电趋于同步和周期化,预示癫痫发作。研究表明非线性动力学指标寻找表征脑电混沌状态的特征参数具有可行性。目的:探索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近似熵和相关维,分析大鼠癫痫发作过程的整个脑电信号特征。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验证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学工程科和消化内科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物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复杂性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150~200g。干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5mL,处于深度麻醉状态.脑电平稳后,将贝美格注射液稀释一倍,腹腔注射0.5mL。一段时间后大鼠开始身体抽搐,并伴有低沉叫声的癫痫发作,连续记录整个过程。根据实验记录大鼠脑电波形与试验过程中的发作症状,分别抽取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大鼠脑电波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结果:6只大鼠进入实验分析。癫痫发作中时,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和相关维(0.447&;#177;0.126,2.166&;#177;0.377)明显低于发作前(0.807&;#177;0.182,4.773&;#177;0.319)和发作后(1.241&;#177;0.125,6.042&;#177;0.373)(t=-3.984~17.902.P&;lt;0.01)。其中发作前,发作中与未发作时脑电信号近似熵和相关维(1.313&;#177;0.090,6.405&;#177;0.694)的差异比较,t=-5.228~12.740.P&;lt;0.01。结论: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似熵和相关维数据变化,揭示了大鼠癫痫发作期和发作前后脑电信息活动特征性及其差异,表明了癫痫发作过程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不同亚型的平衡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测评,探讨不同亚型平衡功能特点以及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 使用平衡功能测试仪测量116例AD-HD患儿和34例正常儿童在8种不同状态下维持平衡的能力,分析不同亚型平衡功能特点。结果 注意缺陷亚型在除固定平面睁眼和左脚站立睁眼以外的6种状态下,摇摆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多动-冲动亚型在固定平面闭眼、海绵垫平面睁眼及闭眼、单脚站立闭眼状态下,摇摆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混合亚型在除右脚站立闭眼以外的7种测试状态下,摇摆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多动-冲动亚型在海绵垫平面闭眼状态下的摇摆速率(2.5&;#177;0.8)%比混合型(2.0&;#177;0.7)%和注意缺陷亚型(2.0&;#177;0.8)%都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lt;0.01)。结论 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平衡功能较正常儿童均有损害,混合型患儿功能缺陷最严重。3种亚型视觉与本体感觉系统的损害程度相似,多动-冲动亚型前庭系统功能的损害较混合型和注意缺陷亚型为重。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制剂对正常脑温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由于使用全身麻醉药物,有可能诱导脑温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目的:研究常温状态下,国产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脑缺血组织含水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取24只Wistar大鼠,体质量为250~300g,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脑缺血对照组(n=8)、脑缺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n=8),对照组及治疗组参考Nagasawa方法,制备正常脑温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h动物模型,进行对照研究。干预:实验大鼠的脑温用颞肌温度反映,将测温探头包埋人大鼠左侧颞肌深部贴近骨外膜,用半导体氧化物温度传感器连续监测。用60w白炽灯头部加温和自动双控颅脑降温仪调节脑温,使脑温维持在常温(36.5~37℃)水平。按设计方案制备正常脑温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大鼠在手术前12,8,4h和脑缺血及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内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每次3mL,共5次。脑缺血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相同次数和剂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脑缺血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及脑缺血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分别为(73.35&;#177;12.86)NU/mg,(167.37&;#177;54.34)μkat/g,(196.84&;#177;22.75)μg/g,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的(96.02&;#177;16.83)NU/mg,(338.57&;#177;84.02)μkat/g,(337.51&;#177;34.89)μg/g(P&;lt;0.01或P&;lt;0.05);脑缺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分别为(87.24&;#177;15.03)NU/mg,(316.56&;#177;93.52)μkat/g,(263.16&;#177;28.54)μg/g,明显高于脑缺血对照组(P&;lt;0.01或P&;lt;0.05)。脑缺血对照组丙二醛水平为(308.34&;#177;26.81)nmol/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101.46&;#177;10.97)nmol/g(P&;lt;0.01);脑缺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丙二醛水平为(125.86&;#177;13.90)nmol/g,明显低于脑缺血对照组(P&;lt;0.01)。脑缺血对照组脑缺血组织含水量为(80.45&;#177;0.4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78.20&;#177;0.25)%(P&;lt;0.01);脑缺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脑缺血组织含水量为(79.63&;#177;0.46)%,明显低于脑缺血对照组(P&;lt;0.05)。结论:正常脑温状态下,国产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脑缺血时自由基的过多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保护脑缺血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护脑素在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平  杨任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656-2657
目的 研究以麻黄、山栀子、黄连、厚朴、白术、桂枝、三七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护脑素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结扎两侧颈总动脉)、护脑素组(颈总动脉结扎前半小时腹腔灌注护脑素混悬液)和假手术组,每组l0只。用组织血流量仪测定各组手术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手术后2h将大鼠处死,取出脑组织,测定脑匀浆中NO与ET-1含量。结果 ①rCBF值:模型组为(202&;#177;38)mL/(min&;#183;kg),显著低于假手术组(635&;#177;81)mL/(min&;#183;kg)(t=15.34,P&;lt;0.001)和护脑素组(267&;#177;47)mL/(min&;#183;kg)(t=3.33,P&;lt;0.05)。②护脑素组血浆NO(2.6&;#177;0.5)mol/L高于模型组(2.1&;#177;0.8)mol/L(t=4.23,P&;lt;0.05)。模型组血浆ET-1(540.0&;#177;101.0)ng/L高于假手术组(349.0&;#177;26.0)ng/L,(t=6.14,P&;lt;0.05)和护脑素组(427.0&;#177;83.0)ng/L,(t=2.73,P&;lt;0.05)。③模型组组织匀浆中NO(406.0&;#177;163.5)mol/L和ET-1(11.4&;#177;2.0)ng/L分别高于假手术组的(177.4&;#177;63.3)mol/L,(8.1&;#177;1.5)ng/L。(t=4.13,4.04,P&;lt;0.005)和护脑素组的(207.2&;#177;113.4)mol/L,(8.3&;#177;1.7)ng/L(t=3.16,3.64,P&;lt;0.005)。结论 护脑素在急性脑缺血模型中可通过NO、ET-1的参与,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缺血区脑组织。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评估:150例随机分组对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振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91-1093,F003
目的:以头颅影像学及发育商的客观指标评估针灸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50例1.5—7.0岁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进行了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针灸组50例,选用头针和体针治疗。康复训练组50例,用Bobath与Vojta方法进行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组50例。结果:针灸组与针灸+康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治疗后发育商值针灸组、针灸+康复训练组高于康复训练组。头颅CT脑发育不良及萎缩的好转率,针灸组、针灸+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lt;0.05—0.01)。头部ECT脑血流恢复正常率,针灸组、针灸+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lt;0.01)。针灸治疗组[血管搏动指数治疗前、后为1.19&;#177;0.19,1.01&;#177;0.16;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32.92&;#177;17.14),(139.63&;#177;14.64)cm/s]和针灸+康复训练组[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18&;#177;0.24,0.91&;#177;0.19;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31.84&;#177;15.93),(139.68&;#177;15.66)cm/s]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TCD结果优于治疗前(P&;lt;0.01)。结论:针灸能显著增加脑性瘫痪患儿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脑电生物反馈仪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效果。方法:以60名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名已确诊为注意力缺陷伴多动症,对照组30名为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应用A620脑电生物反馈ASSESSMENT程序记录脑电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θ/β比值差异有显著意义,t=5.525,P<0.01。男女生的θ/β比值无明显差异。据此说明θ/β比值可作为诊断注意力缺陷的一个神经生理指标。10名例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统计表明,10次以上训练例脑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ADHD儿童的效果是显著的,但必须坚持10次以上,才能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