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关系。方法:检测缓解组(14例)和活动组SLE患者组(23例)血清BLyS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BLyS、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和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SLE患者BLyS、TACI和BAFF—R 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已经证明TNF在许多疾病中,尤其是在自身免疫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弄清TNF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人们对TNF的基因多态性与转录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TNF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影响TNF的转录,这为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TNF基因多态性影响转录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特别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生率倍增,约为正常人的50倍[1-4]。因血脂代谢紊乱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起重要作用,为此,作者观察了46例患者的血脂改变以探讨SLE与CAD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特别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生率倍增,约为正常人的50倍[1-4].……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已经证明TNF在许多疾病中 ,尤其是在自身免疫病中起重要作用 ,为了弄清TNF与这些疾病的关系 ,人们对TNF的基因多态性与转录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认为TNF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影响TNF的转录 ,这为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TNF基因多态性影响转录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的SLE患者218例(SLE组)及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并通过与其相应受体CD12 0a(p5 5 )或CD12 0b(p75 )结合 ,发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刺激某些正常细胞的生长。TNF基因与MHC基因紧密连锁 ,编码TNF的基因位于HLA B以及HLA C2位点之间的HLA Ⅲ抗原基因簇内 ,包含若干多态性位点。根据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及其在慢性炎症中的生物学效应 ,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关[1、2 ] 。近年来研究显示TNF及其受体具有多态性 ,这种多态性的标志是T…  相似文献   

8.
TNFR2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NFR2基因587位点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南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人群的易感性有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SLE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128例SLE患者和135例健康人群中TNFR2基因nt587的多态性频率。收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x^2检验或t检验分析nt587的基因分型与ANA、抗dsDNA抗体、C3、C4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SLE中,nt587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54个(21.1%);而135例健康人群中nt587G的频率为35个(13.0%);SLE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携带nt587G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大。128例SLE患者中有77例为TT基因型,48例为TG基因型,3例为GG基因型,统计结果表明基因分型与ANA、抗dsDNA抗体相关,与C3、C4不相关。结论 TNFR2基因nt587(T—G)的多态性与中国南方SLE人群相关。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ds-DNA抗体阳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9例SLE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结果49例SLE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8参与SLE疾病过程,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多器官侵犯,如关节、皮肤、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肺系统。发病初期可仅有某一种表现,亦可几种症状同时出现[1 ] ,临床容易误诊[1 - 3] 。为探明SL E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病机理,对SL E93例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SL E93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分为肾损伤组,面部红斑组及其他组(无肾损伤及面部红斑) 3组。其中面部红斑者36例,肾损伤35例均有持续性蛋白尿(>0 .5 g/ d) ,平均血肌酐水平(178±2 2 )μmol/ L。1.2 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水平,并探讨其与其它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和SLE患者组(37例)血清BLyS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SLE患者BLyS水平升高,提示BLyS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脂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SLE患者血脂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特点。结果通过比较分析190例SLE患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发现使用激素组和LN组血脂水平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患者中使用激素组和未用激素治疗组血脂水平无差别(P〉O.05),且血脂水平高低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P〉O.05)。结论SLE长期使用激素者和肾损害者血脂代谢明显异常,血脂异常是SLE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危险因素,也参与肾损害。提示对SLE患者应建立个体血脂水平基线、进行血脂分析和长期血脂水平监测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风湿科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JSLE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特征.[结果]神经精神症候群29例(61.7%),癫痫发作17例(36.2%),狼疮性头痛7例(14.9%),情绪失调5例(10.6%),脑血管病4例(8.5%),急性精神错乱3例(6.4%),无菌性脑膜炎3例(6.4%),精神障碍3例(6.4%),运动障碍3例(6.4%),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4.3%),颅神经病变1例(2.1%).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L)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与无神经表现的JSLE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神经精神症候群普遍高发.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误诊原因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研究系统性性红斑狼疮(SLE)早期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9例SLE患的临床就诊资料。结果 79例中,院外误诊48例,占60.7%,误诊的病各为风湿热/风湿性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精神病等。结论 SLE早期误诊率较高,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并就减少误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前白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意义。方法:SLE患者48例,活动组25例,非活动组23例,对照组25例。血清前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结果:活动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较非活动组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与狼疮活动呈负相关(P〈0.05)。患者活动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较非活动组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可以用来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敏  王曾礼  刘小菁  强欧  刘刚 《华西医学》1999,14(2):137-139
目的:通过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现象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FCM)观察SLE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现象。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RA)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②凋亡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866),P<0001)。结论:凋亡率的变化可作为评估SLE病情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83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H水平。结果:SLE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组GH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SLE组(P<0.05);83例SLE患者血清GH水平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GH水平较正常人高,且与病情活动有关,可将GH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GH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MSCT,比较移植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ds-DNA、血清补体C3、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像的变化,评价MSCT的疗效。结果2例女性难治性SLE患者在行MSCT后,随访3月。例1患者血清肌酐(Cr)、尿蛋白和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C3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例2患者血清白蛋白、补体C3上升,尿蛋白下降,高血压得到改善。2例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MSCT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