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PCR和IIF对临床诊断为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同时以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房水作为对照,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用PCR法检测阳性11例,阳性检出率为68.75%,2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1例阳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3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用IIF法检测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为30.77%,2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1例阳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PCR阳性检出率(68.75%)与IIF阳性检出率(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法和IIF法均可作为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快速诊断,但PCR法比IIF法敏感,可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用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内皮炎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结果角膜内皮镜检查26只患眼,显示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异形性比率增高。其中10只眼在抗病毒治愈后随访期间无复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未见进一步下降。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是角膜内皮炎的主要感染源,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5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IF)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并以此揭示病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用IIF对角膜内皮炎的房水及小梁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HSV )进行检测 ,以老年性白内障和青光眼小梁组织作对照。结果 :实验组 13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有 4例呈阳性发现 ,其阳性率为 3 0 77% ;而对照组Ⅰ 2 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中无一呈阳性发现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组 1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小梁组织中呈阳性发现 ,而对照组Ⅱ 10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组织中无一阳性发现。结论 :应用IIF可检测角膜内皮炎患者急性期房水和小梁组织中的HSV ,说明角膜内皮炎的发病同HSV感染有关 ,同时可做出实验室病原学诊断 ,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着角膜内皮炎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逐渐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由于目前眼科界对该病尚缺乏统一认识,因而可能贻误诊治.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将其命名、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鉴别以及其治疗和愈后的研究现状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用PCR技术对角膜内皮炎房水及泪液中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DNA进行扩增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 ;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房水及泪液为对照组。结果 :16例角膜内皮炎房水中 11例阳性 ,阳性率为 68 75 % ,2 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 1例阳性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6例角膜内皮炎泪液中 3例阳性 ,阳性率为 18 75 % ,2 0例对照组泪液中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5 %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角膜内皮炎房水检则阳性率 (68 75 % )与泪液检测阳性率 (18 7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用PCR技术检测角膜内皮炎房水中单疱病毒DNA可以对角膜内皮炎做出病原学诊断 ,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角膜内皮炎的诊断价值,并以此解释病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角膜内皮炎的患者12例(12眼)及临床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15例(15眼)分别用PCR方法进行房水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DNA及带状疱疹病毒(VZV)DNA的检测,结果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两样本率比较的四格表确切概率比较。结果共扩增角膜内皮炎患者12例(12眼),HSV-Ⅰ阳性者5例(5眼),阳性率为41.67%,共扩增对照组15例(15眼),HSV-Ⅰ阳性者0例,阳性率为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CR技术检测角膜内皮炎患者房水中的HSV-Ⅰ,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线状角膜内皮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许立军,戴一华线状角膜内皮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角膜内皮炎,目前对其病因尚无定论。主要临床特点是角膜内皮炎症局限于某一象限、角膜后沉着呈线状、周围角膜水肿。目前,国内外眼科文献共报道了17例(22眼),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燕玲  何小辉  苏旺铭  廖晓兰 《眼科》2021,30(2):157-161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眼科治疗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72例(72眼)。患者在各种诱因下发病,多见于感冒(12例)或疲劳后(1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灰白色或羊脂状KP;33例患者Tyndall(+),9例眼压升高,9例虹膜后粘连,6例角膜大泡。合并角膜基质炎者3例。联合使用抗病毒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后视力提高0~11行(中位数4行);反复发作者治疗前视力光感~0.15,治疗后无明显提高。盘状型较线状型和弥漫型好转快。72例患者第3、5、7天的治愈率分别为0.00%、0.00%、16.67%,有效率为0.00%、12.50%、87.50%,无效率为66.67%、8.33%、0.00%。随访的48例患者中15例复发。  相似文献   

9.
角膜内皮炎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2007,27(2):138-139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EM-1000型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10例单眼角膜内皮炎愈后4-12周的患者的双眼分别摄取中央角膜内皮像并对其图像进行电脑分析。患眼作为实验组。健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比及异形性的变化。用计量资料配对设计的2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P〈0.01为统计学有差异)。结果在10例临床诊断角膜内皮炎愈后的患者中,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实验组平均为(1981±181)/mm^2。对照组平均为(2284±31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实验组平均为34%,对照组平均为43%.变异系数实验组平均为53%,对照组平均为45%.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严重的形态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眼科新进展2007;27(2):138-139]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病毒角膜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应平  蔡如超 《眼科研究》1996,14(3):183-185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其中10例为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0例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变及2例正常角膜组织中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TK)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发现在4例活跃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均显示出阳性扩增条带,而10例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有8例显示出阳性扩增条带(占80%),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变及正常角膜组织中均未检出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序列。表明角膜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外形成潜伏感染的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检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眼中泪液及角膜上皮病毒,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其中点状角膜病变24例,树枝地图状角膜病变29例,盘状角膜病变7例)患者的患眼泪液及角膜上皮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患者中阳性46例占76.7%,阴性14例占23.3%。结论 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不能袱根据其临床特徵来诊断;聚合酶链反应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Corneal endotheliitis is an intriguing clinical entity manifested by corneal edema, keratic precipitates, and mild anterior chamber reaction, and can be defined as a spectrum of the disorder in which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is the primary site of the inflammation. The disease etiology consists of accumulating evidence of various viral infections includ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varicella zoster virus, and cytomegalovirus. Corneal endotheliitis can be classified clinically into four forms: linear, sectorial, disciform, and diffuse. Antiviral trea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s generally effective to suppress the inflammation; however, irreversible corne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may develop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13.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泪液中单疱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PCR技术,以单纯疱疹病毒(HSV)多聚酶基因引物检测20例正常人泪液,结果全部为阴性。检测68例各种类型角膜炎泪液,29例阳性结果。其中临床诊断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炎12例,全部检测到HSVDNA;角膜没有典型病变、临床未定性角膜炎30例,有13例(43.3%)阳性结果;单纯盘状角膜炎12例,全部为阴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能够从单疱角膜炎(HSK)患者的泪液中检测到HSVDNA,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尤其对于早期或没有典型病变、角膜炎不能定性者,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临床诊断单疱角膜炎(HSK)的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以多聚酶基因、胸腺嘧啶激酶基因和糖蛋白D基因引物,检测正常人和各种角膜炎病人的泪液及角膜上皮中单纯疱疹病毒(HSV)DNA。结果:正常人全部为阴性,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26例中24例阳性;盘状角膜炎16例中14例为阴性;浅层点状角膜炎32例中19例阳性,其他未定性角膜炎33例中14例阳性,同时对HSK病变过程进行监测,显示在发病2~15天HSVDNA的检出阳性率最高;发病40天或用药30天左右转阴,并对泪液和角膜上皮不同取材方法进行比较。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可优选泪液。结论:PCR可以作为HSK病原学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o report the case of an immunocompetent child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2 (HSV-2) 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 syndrome, who was considered to have an idiopathic unilateral panuveitis sensitive to steroid treatment.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on of viral DNA was applied to ocular fluids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retinal sample. HSV serology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ELISA and Western blot techniques, and an in-hous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Results In addition to the atypic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the serological assays for HSV were negative using ELISA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of ARN and 1 year after. HSV2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aqueous humor specimen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of a retinal biops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ith the Western blot technique detected low titers of anti-HSV antibodies, when the sera were concentrated 5-fold.Conclusion Herpes virus infections must be investigated in children with posterior or panuveitis. PCR analysis is a reliable technique for diagnosis. This case emphasizes that clinical presentation can be atypical and that a negative viral serology does not exclude an acute or a past herpetic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对HSK患眼房水中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DNA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作为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16只眼)HSK患眼房水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31.25%,20例(2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无1例阳性,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1功能性基因在角膜内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Xie L  Li S  Dong X  Yuan F  Jiang Z  Shi W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36-39
目的 研究角膜中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功能性基因的潜伏。方法 在新西兰白兔角膜上制作典型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发的角膜炎模型,然后将进入稳定期的病变角膜移植到健康兔眼上,术后2周取下植片。每下植片标本均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角膜片先行HSV-1抗原检测,另一部分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SV-1潜伏相关转录、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基因,第三部分经器官培养3周后,再与兔原代肾细胞一起培养1周,再检测培养后  相似文献   

18.
23例临床初诊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应用PCR技术对其角膜上皮刮片进行HSV-DNA检测,所有被检标本中均可测到HSV-DNA,这表明:PCR技术对单纯疱疹角膜炎的诊断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