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增加强化疗的安全性,15例次初治及32例次巩固强化治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化疗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的持续时间分别为5.3天、5.0天,与化疗方案相同的对照组相比分别缩短了5.6天、3.6天;感染发生率为40%、25%,较对照组下降了26.7%,19.4%,具显著差异(P<0.05);输血量亦随之减少,副作用少,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强化疗治疗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强化疗时白血病细胞被杀灭,正常造血尚未重建,由此导致感染、出血、贫血、在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减轻强烈化疗的骨髓抑制,缩短和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期,使化疗强度加大,达到强化疗目的。现将我院应用rhg-csf的15例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小儿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了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常使用高强度的化学疗法及先进的支持疗法[1]。化学治疗时骨髓抑制所致的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已成为小儿ALL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但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还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3]。在接受化学治疗的ALL患儿常使用集落刺激因子(CSF)来防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经过试验研究用于临床的CSF有2种: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_CSF)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_CSF)[4]。成人中这2种集落刺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联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急性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者 ,给予G CSF 1~ 2 μg/(kg·d) ,皮下注射 (sc) ,共 3~ 5d。 结果 小剂量G CSF短期内可使中性粒细胞升高 ,有效率达83 .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小剂量G CSF可有效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预防感染 ,且副作用小 ,可作为临床大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拟使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6-巯基嘌呤巩固治疗的儿童ALL患者,化疗结束后注射PEG-rhG-CSF(PEG-rhG-CSF组)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检测PEG-rhG-CSF血药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7例(PEG-rhG-CSF组9例,rhG-CSF组8例)ALL患儿。PEG-rhG-CSF组患儿峰浓度(Cmax)为348.2(范围114.7~552.0)ng/mL,达峰时间(Tmax)为48.0(范围12.0~72.0)h,半衰期(t1/2)为14.1(范围11.1~18.1)h。血药浓度曲线符合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机制。与rhG-CSF组相比,PEG-rhG-CSF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的时间更早(P < 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最低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发生率、Ⅲ/Ⅳ度粒细胞缺乏发生率、Ⅳ度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骼、肌肉酸痛。结论 PEG-rhG-CSF在接受巩固化疗的儿童ALL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机制,半衰期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更快。与rhG-CSF相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拟使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6-巯基嘌呤巩固治疗的儿童ALL患者,化疗结束后注射PEG-rhG-CSF(PEG-rhG-CSF组)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检测PEG-rhG-CSF血药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7例(PEG-rhG-CSF组9例,rhG-CSF组8例)ALL患儿。PEG-rhG-CSF组患儿峰浓度(Cmax)为348.2(范围114.7~552.0)ng/mL,达峰时间(Tmax)为48.0(范围12.0~72.0)h,半衰期(t1/2)为14.1(范围11.1~18.1)h。血药浓度曲线符合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机制。与rhG-CSF组相比,PEG-rhG-CSF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的时间更早(P < 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最低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发生率、Ⅲ/Ⅳ度粒细胞缺乏发生率、Ⅳ度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骼、肌肉酸痛。结论 PEG-rhG-CSF在接受巩固化疗的儿童ALL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机制,半衰期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更快。与rhG-CSF相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反复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46例白血病患儿的血清G-CSF浓度。结果获得29例患儿用rgG-CSF后的标本,其血清G-CSF浓度为(5.335±5.597)μg/L。反复应用rhG-CSF的患儿在下次用药前血清G-CSF水平恢复正常;少数未应用rgG-CSF患儿可检测到较高浓度的G-CsF。血清G-CSF浓度与粒细胞绝对计数值呈负相关(r=-0.8746,P<0.01)。结论rhG-CSF的药代动力学中存在有粒细胞介导的清除机制,反复应用无药物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例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于化疗后白细胞数<1×109/L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剂量为5μg/(kg·d),皮下注射用414天,白细胞≥10×109/L时停用。于诱导缓解治疗者,白细胞≥3×109/L需410天;巩固治疗后白细胞≥3×109/L需37天。强化疗后使用rhGCSF可明显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减少严重感染发生的危险性,而未增加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后自身抗体的产生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技术检测 10 4例正常儿童和 4 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rhG CSF抗体。结果 共有 11例患儿在应用rhG CSF后检测到自身抗体 ,并均在 3个月内转阴。在抗体阴性和阳性组之间 ,rhG CFS疗程结束时的中性粒细胞数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与rhG CSF用量和病程无关。结论 应用rhG CSF诱导产生的自身抗体可抑制该制剂的生物学功能 ,监测抗体可预测rhG CSF对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效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u RY  Liao QK  Jia CS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15-51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 ,其疗效在近 2 0年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笔者仔细阅读了世界著名协作组优秀方案系列的衍变过程与随访结果 ,觉得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与使用。一、ALL BFM 81 95方案系列[1 5](一 )临床分型的衍变1 81~ 86方案临床分型的衍变 :81方案确立了衡量肿瘤负荷的危险度指数 (RF)作为临床分型标准。RF <1 2为标危 (SR) ,1 2~ 1 7为中危 (MR) ,≥ 1 7为高危 (HR)。83方案改为RF <0 8为SR ,≥ 0 8为MR ,≥ 1 7为HR ;此外在SR组中还加入了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和无纵隔包块 2条 ,后者以…  相似文献   

12.
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这种化疗副作用很大,其中主要是骨髓抑制,此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疗效满意。但有可能诱导白血病复发。现将我们近一年来应用rhG—CSF辅助治疗20例白血病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70例ALL患儿分型治疗的长期疗效和远期不良反应,以寻求提高患儿长期高质量无病生存的方法。方法随访并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断并坚持治疗的70例ALL患儿情况。临床分型:标危型、中危型、高危型和ALL-L3型患儿分别为42、12、7例和9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长期生存情况分析。结果 5 a无事件生存率在标危组、中危组和ALL-L3组分别为(93.87±4.22)%、(85.33±6.45)%和(88.89±7.48)%。高危型患儿目前无病存活率为42.86%(3/7例)。复发6例(8.57%),其中死亡4例,另有5例无复发死亡,总病死率12.86%。长期不良反应观察未发现二次肿瘤及蒽环类心肌病发生,4例(5.71%)患儿生长受限,1例患儿发生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分型治疗可提高ALL患儿长期生存率,改善ALL患儿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规律,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患者共70例,入院当天均作血清G-CSF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G-CS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急性感染患者,G-CSF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62.85%,细菌培养34例阳性,阳性率为48.57%。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G-CSF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83%。7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者18例(25.7%)。与G-CSF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44例G-CSF阳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分别为(8.38±3.39)×109/L和(4.12±1.47)×109/L(t=7.61,P<0.001)。结论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升高。测定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与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相比,其敏感度、阳性率高,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造血细胞因子家族中的成员,是一种能在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和成熟细胞不同水平上促其生成的多向性造血因子和内源性调节因子。GMCSF作为一种内源性调节因子在抗感染免疫中对某些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中有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哮喘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健康儿童、52例哮喘急性期和38例治疗后患儿静脉血G-CSF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G-CSF阳性38/52例,TNF-α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缓解期25/38例G-CSF转阴,TNF-α与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1).G-CSF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急性期r=0.614,缓解期r=0.461 P<0.01.结论哮喘患儿血清G-CSF和TNF-α增高,参与了哮喘病理炎症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短程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 佐治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期的疗效。方法 将45 例急性白血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rhG- CSF,短程应用,共计3 d。结果 治疗组骨髓抑制期恢复时间(7.7 ±1 .22 d) ,较对照组(10 .7 ±4 .56 d) 显著缩短( P< 0.05),继发感染发生率(60 .8 %)与对照组(66 .7 %) 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但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4.37 ±5 .61 d) 较对照组(7 .08 ±3.61 d) 明显缩短(P<0 .05),成分输血量( 均值340 ml) 较对照组(均值540 ml)显著减少( P<0 .01),缓解率及缓解后无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rhG- CSF短程应用佐治急性白血病对强化疗后缓解骨髓抑制,顺利完成强化疗方案,疗效肯定,费用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有症状的烟雾病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G-CSF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血清G-CSF 浓度平均值为23.5±3.8 pg/mL, 烟雾病组平均值为35.7±10.3 pg/mL。烟雾病组的血清G-CSF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烟雾病组的血清G-CSF浓度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提示G-CSF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2):117-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