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1~1984年,经静脉永久右心内膜起搏16例,其中6例频繁发作阿斯二氏综合征,紧急安装起搏器,皆获成功。经随访,7例恢复轻工作,7例能够生活自理,操持家务。一例出院后因起搏器埋藏部位皮肤坏死,脉冲发生器露出,死于原发病。另  相似文献   

2.
两年来,我院行经静脉右室心内膜起搏21例(37例次),除3例失败外,余均成功并获满意疗效。一、临时起搏:11例(14例次),原发病为冠心病6例(内有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风湿性心脏病并房颤2例。其中紧急临时起搏(在床边由心腔心电图监测)5例次,指征为三度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经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提高床旁临时起搏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100例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路径临时起搏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结论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穿刺血管和路径,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与技巧,谨慎细致,是保证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经静脉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43例意外心脏停搏和2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球囊飘浮导管或普通双极起搏导管,进行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72例中51例起搏成功,起搏时间1天-11天,此51例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在院外意外心脏停搏15例(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在住院期间意外心脏停搏13例;21例失败。起搏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的时间,患者心脏的基础疾病,起搏的电极选择有关,本组未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静脉急床旁时心脏起搏为心脏意外停搏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救的重要方法,其疗效肯定,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5.
6.
气囊电极床旁心内膜临时起搏4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气囊电极进行床旁心内膜临时起搏4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男25例、女21例,年龄66.1±12.6(43~83)岁。其中病窦综合征7例、Ⅲ度房室阻滞10例(以后均植入永久起搏器)、急性心肌梗死2例、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性室...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植入后,电极断裂相对少见,其发生率约1%左右。本文报道我院植入数百例起搏器患者所遇到的七例电极断裂,结合临床分析了其断裂原因。外力可能为一主要因素,但电板质量亦很重要。电极断裂部位及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各异。电板断裂后应及时作出诊断及处理,以防患者发生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误诊原因探讨(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50~60%。但由于多种原因,误诊病例常见,现将我院自1979年10月至1991年4月,共收治误诊病人4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29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2.6:1.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70岁,平均47  相似文献   

9.
经不同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为心脏科常用介入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缓慢心律失常的急救及手术病人的保护性起搏。本组 2 2例患者在做临时心脏起搏时 ,分别采用穿刺右侧股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左侧贵要静脉等 3种静脉途径。现仅对此作一比较、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病例 2 2例病人中 ,男 1 5例 ,女 7例。年龄 8~ 71岁 ,平均年龄 46± 1 1岁。均表现为缓慢心律失常。其中穿刺右侧股静脉 8例 ,主要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静止 ,房室传导阻滞 ,需要按置埋藏式起搏器且依赖起搏的病人。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及左侧贵要静脉共 1 4例 ,主要为缓…  相似文献   

10.
经颈内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例经右颈内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在床旁无X线透视下将球囊漂浮电极送至右室 ,1 4例均获成功 ,1例失败。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 ,使用球囊漂浮电极经右颈内静脉送入右室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6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患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且并发Ⅱ度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房结传导阻滞(SAB)、窦性停搏和室内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6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双极球囊飘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球囊充气量为0.5 mL~1.0mL,通过连接电极导管远端到心电图所提示的心内电图图形指导电极的走向和固定电极位置,以4 V~10 V起搏心脏.结果 电极飘浮到位,并能够正常夺获心房或心室者6 3例(96.92%),失败2例(3.08%).经人工心脏起搏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稳定和改善.术后感染5例(7.94%),无1例发生气栓.电极移位4例(6.35%),经及时调整恢复正常起搏.结论床旁盲插球囊漂浮电极人工心脏临时起搏具有简便和经济的特点,特别对于病情重、不宜搬动的病人,免去了搬动和途中发生意外的情况,从而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例心脏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小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地进行了永久性心内膜起搏。随着电极及起搏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心内膜起搏将是小儿起搏的主要方式,成功的关键是电极顺利进入心脏,并在心房内留一圈或在上腔静脉留适当弧度的导线,备小儿生长需要,摄胸片随访,必要时应将导线再次送入心内。  相似文献   

13.
报道普通心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行永久左房起搏的最初应用。普通心室电极在置入前均剪去电极头端的一侧翼。 4例患者均顺利置入冠状窦 ,并定位于冠状窦中、远端。术中测试参数 (单极 ) :电压 0 .5~ 1.2 (平均 0 .90 )V ,阻抗 380~ 75 0 (平均 5 0 7.5 )Ω ,P波振幅 2 .6~ 6 .0 (平均 4.40 )mV。术后 (2~ 3个月后 )参数 (单极 ) :电压 1.2~ 2 .0(平均 1.6 5 )V ,P波振幅 2 .0~ 5 .0 (平均 3.6 0 )mV。在最后一次随访 (9~ 16月 ,平均 12月 ) ,4例患者冠状窦电极起搏和感知均良好 ,没有与导线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从最初应用经验看 ,普通心室电极置入冠状窦中、远端可行 ,安全 ,且价格便宜 ,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常规血管路径通畅是经静脉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重要条件。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的狭窄或闭塞会增加起搏器植入难度。本文介绍1例尿毒症左上肢血管造瘘患者,因起搏系统感染行导线移除术后双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成功完成经肝静脉永久希氏束起搏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右侧颈内静脉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以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初步临床诊断为疑诊心肌炎、心肌病、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等,研究排除了冠心病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纽约心脏协会(NHYA)心功能分级、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胸片、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所有患者均经右侧颈内静脉在X线透视、双体位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计算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成功率。观察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需要紧急心脏手术或高级生命支持、心包填塞需心包穿刺引流、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等;次要并发症包括不需要心包穿刺的心包积液、暂时(持续<24 h)或永久的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过性莫氏Ⅱ型2∶1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阿托品治疗或需安装临时起搏器、非持续≥10个QRS波的室性心动过速、持续<12 h心房颤动(房颤)或需要转复的房颤;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内膜心肌活检后新出现的三尖瓣腱索断裂或反流。另外,分别观察操作第1、2和3年的术者操作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272例接受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患者,其中270例成功完成操作,成功率99.3%。入选患者的年龄(42.7±16.9)岁,其中男性164例(60.3%)。21例(7.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0.7%)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属于主要并发症,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后缓解;18例(6.6%)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例(0.4%)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均属于次要并发症。无患者出现死亡、需紧急心脏手术抢救或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等严重并发症。术者进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操作后的第1、2、3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13/140)、7.8%(7/90)和2.4%(1/42)。结论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X线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安全、可行,且随着操作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其并发症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紧急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是抢救突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也是对有明显心动过缓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而进行外科手术者的有效保护措施。紧急情况下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能争取到宝贵时间救治患者。我院在床边应用球囊飘浮电极经颈内静脉做心脏临时起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来,我院行经静脉床旁临时心  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CCU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70例均获成功。  临床资料 1.设备:SEAMED184型临时起搏器,6Fr静脉鞘,AI-07155型起搏电极导管(带漂浮球囊)。2.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脑外伤1例;脑卒中2例;尿毒症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心肌炎2例;心肌病1例;中毒2例;原因不明12例(含大手术前准备9例)。  3.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高度房室阻滞39例…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起搏术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我院自1984年以来,经锁骨下静脉人工心脏起搏93例,取得一些经验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脏永久起搏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植入是心脏起搏器手术的关键步骤。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目前最为常用。但近年来有关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并发症报道(如气胸、锁骨下挤压综合征等)日渐增多,故有必要开展新的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而腋静脉起始于第一肋外缘,因此起搏电极导管不受锁骨和第一肋夹角及肌肉韧带的挤压,故经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再次受到重视。虽然经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导线早在1987年即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1988年10月~1990年11月采用自制外套管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导引电极技术,安装了13例永久起搏器。现将操作体会作一简介。13例中,男12例,女1例,年龄32~81(平均58.4±13.7)岁,有症状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起搏器皆为单电极VVI型。采用壁较簿而相对较硬、内径能通过电极导管头部及相应大小扩张管的国产塑料管,制作外套管代替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其长度以能使扩张管头部外露2~3cm为宜,并用锐利刀片纵行剖开。选锁骨中内1/3交界下方约2cm处为穿刺点,针尖向上、向内、指向胸骨上窝和甲状软骨之间。局麻后先用尖刀切开皮肤约1cm,以小血管钳分离切口深部皮下组织和肌肉。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