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有效止血、避免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加压止血方法。方法:对31例PICC置管患者,PICC置管成功后以明胶海绵加3M自粘性弹力绷带穿刺肢固定。观察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结果:5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4例出现肢体肿胀。结论:明胶海绵加3M自粘性弹力绷带带用于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  相似文献   

2.
黄秀美  林完 《中外医疗》2012,31(28):155-156
目的通过内瘘压迫止血两种方法的对比,探讨有利于内瘘压迫止血的方法。方法选取在厦门市某三甲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采用内瘘动脉端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评估患者内瘘动脉端渗血情况、止血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内瘘动脉端渗血情况及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瘘动脉端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止血法可减轻动脉端渗血,缩短止血时间,有利于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及提高血液透析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几年胸部术14例应用快速医用胶对肺断面止漏气、胸壁出血止血。效果良好,报道于下。116床资料1.1病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9~78岁。食管癌8例,肺大痛4例,自发性血胸2例。1.2操作方法:采用广州白云医用胶总公司主产的快速医用胶508系列。6例胸壁剥离后大面积渗血,先用于纱布压迫渗血创面,在移去干纱布后立即喷PW喷胶面止血。对小面积渗血创面,采用明胶海绵上涂ZT胶,在胶凝固前贴于渗血处并稍加压力5~10S即可。2例胸顶索带根部断裂出血、缝扎困难,用明胶海绵徐ZT胶贴在出血处即达止血。4例食管床广泛渗血而无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肩斜跨式胸带的设计方法与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乳腺科2015年1-6月接诊的100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止血胸带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单肩斜跨式胸带,对照组采取传统环形胸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术后伤口渗血率、呼吸困难率、胸背部压迫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患者采取单肩斜跨式胸带止血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施行乳癌根治术45例,发生皮瓣坏死35例,坏死率77%,为了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自2006年以来在40例乳癌根治术中,改进了操作和处理方法后,发生皮瓣坏死4例,坏死率为10%,现将我们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6年施行乳癌根治术45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51岁,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39例次,皮瓣坏死35例次,坏死率77%,2006年后施行乳癌根治术40例,年龄25岁~79岁,平均年龄50岁,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6例次,发生皮瓣坏死4例次,坏死率10%。2预防方法2.1保护皮瓣首先要使切口皮瓣不受损伤,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忌用血管钳夹皮缘做牵引。应用中号圆针丝线沿切口每间隔2 cm~3 cm在皮下缝扎1针牵引线,两侧各10针左右。在剥离两侧皮瓣时做牵引。其次在剥离两侧皮瓣时应保持适宜厚度,防止过于菲薄或电灼过甚,避免破坏皮肤毛细血管网,保证皮瓣的血供和完整性。2.2严密止血血压不高的患者用1∶300的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注射止血。当乳房肿瘤连同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整块切除后,对较大血管给予确切结扎...  相似文献   

6.
普胸术后出血再次剖胸止血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普胸术后血胸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自1976年-2000年手术治疗普胸术后血胸10例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肋骨断端及肋血管损伤处出血5例、支气管动脉出血2例、肿瘤浸润胸壁处出血1例、胸腔多处渗血1例、未见明显出血1例。采用损伤血管缝扎,肋骨断端烧灼及骨蜡填塞,肋骨固定,止血胶及止血纤维贴敷胸壁渗血面等方法止血,同时清理胸内凝血块。剖胸止血术后均未再次出现胸内活动性出血。结论:普胸手术要预防血胸的发生,术中必须认真操作、仔细检查,特别应注意肋骨断端、支气管残端周围、壁层胸膜肿瘤浸润破损、淋巴结清扫创面等处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胸带包扎与传统弹力绷带包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乳腺改良根治术后的病人60例按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伤口置双管引流并胸带包扎的为A组,伤口置双管引流并传统弹力绷带包扎的为B组,分别记录其临床效果.将有关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改良结构性胸带加压包扎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507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21例(4.1%)因术后出血行剖胸止血术.结果:1例在开胸止血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余20例经开胸止血后恢复较顺利.出血部位:左房切口出血4例,钢丝穿过胸骨处出血3例,心包粘连带出血1例,胸骨后渗血、心包返折点出血1例,主动脉根部出血、胸骨后渗血2例,胸骨后渗血5例,胸腺、胸骨上凹渗血5例,结论: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本身的特点,体外循环后的出血率较其它手术高。出血原因分为3种:①外科性出血:与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关.②非外科性出血:主要是体外循环过程对正常止血机制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引起.③混合性出血:既有外科性出血又有非外科性出血的原因.正确鉴别术后出血的原因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1995年2~6月间,我们对38例患者术前或术中静注了立止血,其中溃疡病大出血1例,阻塞性黄疸3例,复杂外伤和脾破裂各1例,全身多处刀伤5例(4例为门诊急诊),甲状腺肿和含腺瘤15例,乳癌12例。 溃疡病大出血,休克患者,入院后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先后2次静注了立止血各1u。1小时后,胃管内血性胃液逐渐变淡,2小时后用盐水冲洗胃管,已无血性胃液。全身多处(3处以上)刀伤者,于术前静注立止血,5~10分钟,创面渗血明显减少。阻塞性黄疽于术前10分钟静注立止血1u,创面渗血显著减少,2小时后,新的创面渗血趋于活跃,再次静注立止血,渗血同样明显减少,甲状腺手术和乳癌根治术时亦如此。本文提及的复杂外伤是肝、脾破裂、胰尾损伤、多发肋骨骨折、右大腿开放性骨折,和另一例脾破裂一样,静注立止血后,除右大腿开放骨折处渗血明显减少外,血压逐渐下降,休克也逐渐加重,紧急剖腹手术止血后,血压才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0.
解尔分思片是一种异种胶原膜,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参与组织修复.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一年余应用解水分思片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渗液,乳腺区段切除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创面渗血25例,结果表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渗出减少,凝血时同缩短,说明解尔分思对软组织损伤,切除创面渗血有很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对54例应用新方法的乳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28例乳癌根治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由24.2%降至现在的9.3%,经统计学处理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要点是:防止腋下淋巴管瘘;腋下及胸骨旁置双管引流;将皮瓣与胸壁做广泛缝合,促进二者早日愈合;胸带加压包扎要适度,保持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2.
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就是皮瓣下积液,并可导致皮瓣坏死,影响创口愈合。我院自1984年至1996年共施行乳癌根治术43例。下面就乳癌根治术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和预防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乳癌病人共43例,年龄33~83岁,平均54岁。其中1期14例,月期27例,皿期2例。41例采用经典乳癌根治术,2例采用简化乳癌根治术。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9例,发生率约为21%。2讨论2.1皮瓣下积液的原因。2.1.1乳癌根治手术皮瓣游离大,特别是皮瓣下脂肪组织保留过厚时,更易形成脂肪液化。2.1.2止血不够彻底:术中一般出血多采用电凝止血,而电…  相似文献   

13.
皮瓣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进而可引起皮瓣坏死,影响切口Ⅰ期愈合及术后综合治疗。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6年5月共行乳癌根治术176例,根据皮瓣下积液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使皮瓣下积液率由以往58%下降至11.9%。现就皮瓣下积液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本组乳癌病人共176例,年龄29~73岁,平均53岁。其中Ⅰ期59例,Ⅱ期104例,Ⅲ期13例。均采用经典乳癌根治术。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21例。讨论1.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乳癌根治术手术创面大,即使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创面也有较多渗血…  相似文献   

14.
乔梁 《甘肃医药》1994,13(2):104-104
对乳腺癌传统的根治办法为典型式乳癌根治术。将患侧乳腺连同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全部切除而且要行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大。部分病人术后并发症有上肢浮肿,皮瓣坏死,切口不愈合,上肢不能上举,劳力丧失等,尤其对部分年轻患者术后因不能恢复劳力而造成生活困难。自1988年到1993年我院外科对21例乳癌患者行保留胸大肌的乳癌根治术或者称为“非典型式乳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均能恢复劳力。很少有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5.
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保留胸肌的乳癌根治术136例,其中,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术式120例,大小肌均保留16例,保留胸大小肌的术式适用于临床Ⅰ、Ⅱ期乳癌,仅保留胸大肌的术式还适用于临床Ⅲ期乳癌。对于清除包括腋上群在内的腋窝淋巴结,完全可达到Halsted乳癌根治术的程度。胸大肌的松弛对腋窝显露较重要,因此,提倡把患肢消毒包扎后放在手术无菌区内,以便术中变换体位,松弛胸大肌。文章还介绍了保护胸肌神经的方法以及一些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保留胸肌的乳癌根治术136例,切除胸小肌保留大肌术式120例,大小肌均保留16例,保留胸大小肌约束式适用于临床I,II期乳癌,仅保留胸大肌式还适用于临床Ⅲ期乳癌,对于清除包括膜上群在内的腋窝淋巴结,完全可达到Halsted乳癌根治术的程度,胸大肌的松弛对腋窝显露曾重要,因此,提倡把患肢消毒包扎后放在手术无菌区内,以便术中变换体位,松弛胸大有。文章还介绍了保护胸肌神经的方法以有主些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8月共28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皮下积液者行抽吸或于积液处最低部位做一小切口留置胶片引流,并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28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52例发生皮下积液(占18.2%),52例发生皮下积液者经抽吸或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治疗1~2周后均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重视对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合理的设计切口皮瓣;术中合理的使用电刀,轻柔细心地操作,尽可能减小对保留组织的损伤,充分止血,预防淋巴管瘘;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胸带加压包扎,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就可以尽可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皮下积液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术后患者PICC穿刺时出血量大及置管期间渗血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30例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患者为观察组,未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患者61人为对照组。通过对观察组穿刺时、穿刺后护理干预,2组病人24小时内及1~7天换药观察组左手无名指和食指按压穿刺针尖端的前方和外套管中段上方的血管上减少出血。置管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渗血。置管24小时限制抬举上臂大弧度的活动。对照组方法:按常规方法用左手食指固定外套末端管避免移位,中指轻压外套管尖端上段的血管,减少血液流出。置管后常规加压包扎。24小时正常活动。结果:观察组穿刺方法、包扎方法及有效指导活动减少穿刺时出血量及置管期间的渗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时左手无名指和食指按压穿刺针尖端的前方和外套管中段上方的血管上减少出血,置管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置管24小时限制抬举上臂大弧度的活动有效预防渗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在减少乳癌保乳根治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 6 1例早期乳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1例 ,行保乳根治术 ;治疗组 30例 ,在行保乳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 ,病人的病乳形态好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乳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减少创腔积液 ,改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20.
乳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居第二位。据日本学者预测到2010年,宫颈癌将大大降低,而乳癌的危害性将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我院普外科自1995年6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乳癌474例,其中231例采用改良根治术。即在Halsted倡用的根治术基础上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将患侧乳房、胸大肌筋膜和腋下淋巴结一起切除。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