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及行为干预对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及行为干预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高危人群1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A(心理及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A(常规治疗组)各90例;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B(心理及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B(常规治疗组)各60例,分别观察4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A中发生脑出血者3例,脑梗塞者2例,占5.5%;对照组A中发生脑出血11例,脑梗塞7例,占1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B中痊愈例数为56例,平均住院天数为(38.7±7.2)天,无复发例数;对照组B中痊愈例数为43例,平均住院天数为(52.1±10.3)天,复发8例。两组比较三种因素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及行为干预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并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临床与脑CT,MRI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MRI、CT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脑MRI与CT的对比检查。结果(1)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脑MRI阳性检出者为45例(865%),而脑CT阳性检出者为29例(558%)(P<001);(2)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内患者中脑MRI阳性率(808%)明显高于CT阳性率(346%)(P<001),但当糖尿病病程在10年和10年以上患者中脑MRI阳性率(923%)与CT阳性率(769%)相比(P>005),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糖尿病脑MRI阳性组并发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者均高于糖尿病MRI阴性组(P<005~001)。结论脑MRI是老年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一种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时仅显示60分钟时高血糖(1hHG)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对连续7年在我院门诊行糖尿病(DM)普查时行OGTT的老年男性人群中空腹和服糖后2h血糖正常、仅服糖后1h血糖≥11.1mmol/L(OGTT-1hHG)的189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相关病史、BMI、血脂等检测指标)和每1~2年复查OGTT的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诊中,由OGTT-1hHG转为DM者19例(10.1%),转为糖耐最低减(IGT)者78例(41.3%),转为正常糖耐量(NGT)者2例(1.1%),保持OGTT-1hHG状态者90例(47.6%)。较同期检出IGT转为DM(21.1%)者比率低(x^2=13.05,P〈0.01),转为NGT者(0.4%)比例略高(x^2=2.46,P〉o.05)。OGTT-1hHG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高于NGT组(P〈0.05),与IGT组相似。结论OGTT-1h高血糖作为OGTT异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糖代谢异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约1/2将转为DM或IGT,也具有较多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应该关注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颅脑CT检查定性、定位的177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全部病例均除外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紊乱。其中70例患者随访一个月,以观察脑血管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变化规律。本组病例脑出血77例,男47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岁;脑梗塞100例,男79例,女周例,平均年龄62岁。结果1、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率66.7%(118/177),其中脑血心电图异常率82%(63/77),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率55%(55/100),经X’检验,P<001,差异显著。2、不管何种类型的脑血管病,其心电图异常均以ST-T改变最常见,脑出血为28%(2…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合并脑梗塞(CI)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死亡率可高达12%~26%。因此,如何防治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是老年病学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对15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CT及血脂、载脂蛋白的变化进行分析。临床资料分组:(1)DM+CI组158例,男性92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为63.5岁。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者66例,冠心病54例,全部病例均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要点诊断,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所证实。(2)CI组51例。(3)对照组10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0例患者中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4例脑梗死;42例非缺血件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发牛率、斑块类型及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TIA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等异常检出率为73.2%(41/56),脑梗死组异常率为87.8%(65/74),对照组受检者异常率为28.6%(12/42),TIA组及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组患者脂质性斑块及混合性斑块的发生率高于TIA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最常见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又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近段。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7.
宋军 《山东医药》2009,49(5):9-9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其引起偏侧舞蹈症者临床较少见(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1996~2006年,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偏侧舞蹈症患者2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较高,50%~70%的存活者遗留有严重残疾。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70%。有效清除自由基是治疗靶点之一。2003年8月~2005年2月,我们观察了杏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了3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夜间血压。结果夜间血压高值179例(56.2%),夜间血压过低18例(5.7%)。提示ICVD患者的夜间血压异常多见,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对防止脑血管病的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分为氯吡格雷组(137例),阿司匹林(132例),出院后的1、3、6、12个月各随访1次。主要指标:(1)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经CT诊断的脑出血;(3)消化道或皮肤出血。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和TIA的发生率(5.84%)低于阿司匹林组(26.52%),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6.57%)低于阿司匹林组(6.8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并未增加出血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分为脑梗死组(CI组)4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组(TIA组)25例,另选同期门诊及病房非脑血管病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比较。结果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8例(70.6%)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5例(15.6%)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无症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CI、TIA两组患者无症状侧斑块检出率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除常规检查颅脑影像学外,还应重视检查颈部血管。  相似文献   

12.
该文明确高血压患者中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231例行颅内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有脑血管病或病史者不进入本研究。狭窄程度〉50%判定为颅内动脉狭窄。结果:颅内动脉CTA示69例高血压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29.87%(69/231)。  相似文献   

13.
TCD观察老年VBI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CD观察老年VBI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超声科(200003)戴明明刘英棣我院于1993年至1995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了5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人,现将检查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40例VBI病人分3...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和柏油样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2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为(80-100)万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为10%~30%左右。认识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对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救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50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儿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感染为病因24例(41.38%),头部外伤15例(25.86%),烟雾痛5例(8.62%)。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25倒(43.10%),额顶叶者18例(31.03%),枕叶者10例(17.24%),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5例(8.62%)。58例中52例(89.66%)基本治愈,6例(10.34%)显著进步。结论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最多见,头部外伤次之;脑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癫痫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人癫痫的患病状况、病因、治疗状况及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23例老年癫痫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抗癫痫药物监测及对部分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值。结果23例癫痫患者占同期1281例老年患者的1.8%,该门诊平均年新发例病率为0.16%;均为60岁及以上始发的症状性癫痫,70岁以上发病者占82.6%,强直-阵挛型发作占65.2%。单用苯妥英钠的18例中,33.3%的患者每日用200~250mg,临床控制较好,维持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于7.7~16.2mg/L。癫痫发作病因确诊为脑血管病(未包括癫痫发作时无脑血管病症状的腔隙梗塞)9例,占39.1%。死亡16例,死因与肺部感染有关者10例。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对单用苯妥英钠者首用剂量以200mg/d为佳;肺部感染是本组癫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52例,将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根据统一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9例(36.5%),显著进步21例(40.4%),进步8例(15.4%),总有效率92.3%。不良反应少。结论奥扎格雷钠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穿通畸形(附21例报告)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31)江停战王训杨任民作者于1991年5月至1995年2月间,经CT确诊的24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住院患者中,发现21例(8.75%)并发脑穿通畸形,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刘萍 《内科》2008,3(3):440-44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患病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也高。一组12679例脑梗死病例中,病残者5776例(84.1%),复发者4120例(60%)^[1]。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至今仍不能达到明显效果;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已经成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肩周封闭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10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组780例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肩手综合征102例(13.1%)。脑梗塞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5.47%),显著高于脑出血组(10%),(P<0.05)。用醋酸强的松龙肩周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每7天1次,平均封闭次数3±1.5次,治愈41例(40.2%),改善61例(59.8%),疗效满意,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