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乙肝疫苗穴位注射加中药黄白汤(治疗组)与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照组)治疗慢性乙肝各50例。两组比较:症状体征消失和肝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HBsAg阴转率:治疗组为26%,对照组为10%;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26.32%(P<0.05);HBV-DNAP阴转率:治疗组为14%,对照组为2%。结果提示:乙肝疫苗穴位注射加中药黄白场治疗慢性乙肝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21):20-20
为探讨灵杆菌素联合肝速康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采用治疗组缎带灵杆菌素肌注联合肝速康口服,对照组缎带益肝灵口服的方法,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eAg阴黑心率分别为48.6%和9.5%(P〈0.0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和0(P〈0.001),结论灵杆菌素联合肝速康能有效地治疗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Ⅰ35例和治疗组Ⅱ34例,治疗组Ⅰ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Ⅱ用拉米夫定加干扰素a-2b(联合、序贯),观察停药后肝功能,HBeAg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Ⅰ在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肝炎复发率为68.57%(24/35),ALT反跳率77.42%(24/31),HBeAg复阳率70%(7/10),HBVDNA复阳率71.43%(20/28);治疗组Ⅱ在疗程结束后出现肝炎复发率为(16/34)47.06%,ALT反跳率55.17%(16/29),HBeAg复阳率40.0%(6/15),HBVDNA复阳率51.85%(14/27),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比较,复发率、ALT反跳率、HBeAg复阳率、HBVDNA复阳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加干扰素a-2b(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肝获得应答患者停药后其复发率、HBV复制标志复阳率明显低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获得应答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胸腺α1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周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ALT值和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比较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经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后HBV DNA下降值,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和HBV DNA低于检测值(HBV DNA〈10^3)的比率,比较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结果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40.0%(16/40)和82.5%(33/40),HBeAg阴转率分别为27.5%(11/40)和72.5%(29/40),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25.0%(10/40)和35.0%(14/40),ALT复常率分别为62.5%(25/40)和77.5%(31/4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α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HBeAg阴转率与单用拉美夫定治疗比较疗效明显提高。ALT复常率、HBeAg/抗-HBe转换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用药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肝康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利肝康,4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并与常规的保肝综合治疗对比分析。结果:利肝康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0.24%、7.32%、21.95%。HBV—DNA阴转率较综合治疗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HBV—DNA阴转率在HBeAg阴性患者中更高,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利肝康片能改善肝功能,对HBV—DNA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漾波  张惠忠 《广东医学》1997,18(7):441-443
目的:了解HBeAg阴转和肝脏HBV的复制情况与乙型肝炎病程发展及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酶联免疫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单纯HBV感染的肝癌120例、重症肝炎(重肝)5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慢肝)194例三组共367例病人血清中的HBeAg和HBVDNA进行了研究。结果:肝癌组、重肝组和慢肝组HBeAg阳性率分别为27.5%、43.4%和52.0%;肝癌组、重肝组和慢肝组HBeAg(-)/HBVDNA(+)组合的病例分别占各组例数的49.2%、24.5%和8.8%。结论:随着乙肝慢性化的发展,HBeAg阴转率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度均同时增大;HBeAg阴转病例中HBV由慢肝的低水平复制向肝癌的活跃复制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核苷类药物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两组,治疗组应用核苷类药物联合丹参,对照组应用丹参加保肝药物。结果:治疗组中临床症状改善率,HBeAg阴转率及肝功能复常率优于对照组,但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应用核苷类药物联合丹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较强、较快地抑制HBV复制.明显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3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拉米呋啶(100mg/d)联合干扰素(5MU/次,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46例单独应用拉米呋啶(100mg/d),总疗程均为1年。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2个月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和HBV DNA定量。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b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6.1%和87.2%,52.2%和72.3%,8.7%和23.4%。67.4%和80.9%。结论与单独应用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比,拉米呋啶联合干扰素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各73例,用ELISA法检测HBe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PCR法检测HBV DNA,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BeAg、HBV DNA阴转率。同时观察肝功能及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4%(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s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1.23%、26.86%、54.79%和8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68%、10.15%、35.62%、61.64%(P均〈0.05)。治疗组的肝功能及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与HBV混合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175例HBV患者血清中的TTV-DNA,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175例HBV患者中TTV-DNA阳性30例(17.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TTV-DNA检出率分别为3/21(14.3%)、13/76(17.1%)、8/50(16.0%)、6/28(2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TT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相似。HBV和TTV混合感染组中HBeAg和抗-HBcIgM阳性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和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则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结论:TTV的混合感染似乎并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程度,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LT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的血小板及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对照组35例,仅予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的血小板及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FBG、AT-Ⅲ活性(%)均有明显增加,P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赵蕊  吴云海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30-1531,1555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6周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与0,4、12、24、48、72、96周的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用药4、12、24、48、72、96周时HBVDNA在检测阴性的比率为32.5%、80.O%、90.O%、95.0%、100.O%、100.0%。e抗原阴转率于24、48、72、96周分别为18.7%、31.2%、43.7%、43.75%,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于48、72、96周分别为12.5%、12.5%、18.7%。ALT、AST、TBiL、ALB、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复常率96周时分别为100.0%、85.0%、27.5%、100.0%、92.5%。96周时从C级变为A级、B级比例(%):低病毒载量组相对Child—pugh评分改善明显,两者有统计学意义。96周时合并症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88.0%,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00.0%,肝性脑病80.0%。应用恩替卡韦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衰竭患者能迅速地抑制HBVDNA复制,而且因为无耐药的发生,改善肝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肝硬化合并症,并且药物安全性得到验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药合用治疗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乙肝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合用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予常规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10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HBV-DNA、肝功能、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经(DSV)和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CIV)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DPV、DSV、PVF、SVF显著降低(P〈0.01),HA、CIV、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VF、SVF显著降低(P〈0.01),DSV、HA、CIV、临床症状积分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药合用具有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elbivud ine LDT)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每日600 mg,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观察24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腹水消失。替比夫定治疗组1年内血清HBV-DNA转阴率94.1%(16/17),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总胆红素均有下降,Child-Pugh评分减少,2年生存率达94.1%,并发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替比夫定治疗能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周期为18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HBV-DNA定量。结果:治疗18个月时,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8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3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V-DNA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提高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96例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96周,对照组为在同期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患者92例。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有效率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名正)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根据治疗适应症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限钠、保肝、补充血浆及白蛋白、利尿、防治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疗程结束后判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ST、A、GA等指标改善得更明显(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取得很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口服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24例服用护肝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脂肪肝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清肺克霉汤治疗重型肝炎(简称重肝)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采用酮康唑加用清肺克霉汤治疗,对照组66例只采用酮康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2.65%(29/68),总有效率79.41%(54/68);对照组治愈率为24.24%(16/66),总有效率57.58%(38/6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肝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伍用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另选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全程超声检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9例(45.0%)、轻度脂肪肝7例(35.O%)、中度脂肪肝3例(15.0%)、重度脂肪肝1例(5.0%),超声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2例(10.0%),轻度脂肪肝9例(45.0%)、中度脂肪肝7例(35.0%)、重度脂肪肝2例(10.0%),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率高于治疗前,但明显低于研究组(P〈O.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大0例(0.0%)、腹胀2例(100.0%)、肝区不适2例(100.0%),3项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肝大5例(25.O%)、腹胀7例(35.0%)、肝区不适7例(35.0%),3项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症状改善效果均较研究组差(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脂肪肝超声检查结果,值得在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