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涛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08-109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此处肝之苦欲正是<内经>对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2.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文中"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水三大法,对水肿病的认识和治疗颇多影响.临床上"开鬼门"指发汗法,"洁净府"指利水法,至于"去菀陈莝",王冰、张介宾等多注释为去其水气之陈积、祛除积聚水液,还有人认为是指水肿病的总治则.笔者每读到"去菀陈莝"一句,总觉得其义未尽,难以令人诚服.  相似文献   

3.
和法是中医临证八法之一,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可使气血调顺而病邪自去[1].和法原为治疗伤寒在半表半里之证而设,<医学心悟·论和法>曰:"夫伤寒之邪,在表为寒,在里为热,在半表半里,则为寒热交界之所.然有偏于表者则寒多,偏于里者则热多,而用药须与之相称,庶阴阳和平而邪气顿解."  相似文献   

4.
李冬  王进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1):20-21
之祖--<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方,理、法、方、药俱全,配伍严谨,内容丰富.笔者从"标本"理论的角度浅析其遣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身之"神"是中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解读,指人的生命活动,既具有不可测度性,又具有可知性.阴阳(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是"人神"之主.人身之"神"可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神又称脑神,但都与精神思维等神志概念不同.后天之神可分为生理之神和心理之神.根据脏象学说对人体的划分,后天之神又可分为心神、肝神、脾神、肺神、肾神等"脏神",并可根据五脏与相应的腑、五官或手足的关系再细分为更低层次之"神".  相似文献   

6.
<内经>"奇恒之府"之中有女性生殖器官女子胞,而无男性生殖器官,从<内经>流传、<内经>全文、读音、解剖以及生理功能上看,"奇恒之府"中的"胆"应为"卵"之误,"卵"为男性睾丸.  相似文献   

7.
任占敏  王宝华  崔海 《北京中医药》2006,25(11):685-686
祖国医学整体观理论认为:五脏与体表构成相应的外华关系,如心之华在面,肾之华在发等.六腑没有体表之华.唯有<素问·六节脏象论>中将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诸脏腑共属于"至阴之类"的巨系统,由脾脏统领,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而脾和众腑的共同外华为"唇四白".本文就"至阴之类"之华"唇四白"的含义加以分析,探讨脾与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共为中土,化生万物,形成中医脏腑独特的整体观理论.  相似文献   

8.
肖亚新  王镇钢 《河北中医》2008,30(9):999-1000
中医学认为,血实证的表现以血分兼有寒热等邪之实象的瘀血、蓄血见证为主,以血邪相搏结,正气尚充实为特点.血实之治在<内经>治则中,突出一个"决"字,经后世医家不断的充实完善而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治法.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血之实者的治法归纳为刺、破、化、散治法,或针或药,用于临床效果显著.若再根据不同病因、证候加以辨证施治,这就更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一语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一般认为"将军"是指肝的生理特性,笔者认为"将军之官"与肺为"相傅之官"一样,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的概括, 主要体现在护卫机体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杨真晖  黄泳 《国医论坛》2007,22(2):15-15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是指根本、开始,对应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井穴;"本"是指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十二经脉"根"与"本"部位都是在下,皆为经气始生始发之气,为经气之所出.但我们知道,十二经脉中除手三阳与足三阴6条经脉是从四肢发出外,足三阳经与手三阴经并非如此,比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安页中,手少阴心经起于胸中等.也就是说,经脉未必都是起源四肢,可是为何井气都起于四肢"本根"部发出的井穴呢?  相似文献   

11.
李杲深究经典又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从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形成了独创的系统理论.李氏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人体气的不足,而气之不足,又是脾胃受损的结果.他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所由生也."肺为气之本,脾为气之母,脾胃一虚则肺之气绝,故多用黄芪、人参、甘草以补脾肺气.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病因多责之以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则濡泄""湿多成五泄"之论.关于治疗,《伤寒论》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最早提出了"利小便"之法.《景岳全书·泄泻》称"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泄自止".明清时期著名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将治泄分为九法,而利小便之淡渗之法居首,并提出了用五苓散,六一散等方,明确了《伤寒论》治泄之法,提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论"火"     
自然界可以看到的燃烧之火为"有形之火",可以产暖温养万物,也能焚烧万物,最早医家就把这种自然有形现象来比喻人体之火的生理、病理现象引入中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14.
浅谈"筋会阳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琪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72-2973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日:"筋会阳陵泉"."会"者"会聚"也;"筋"即指"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的外嗣,多起于四肢末,主司运动,经筋之精气在运动过程中会聚于阳陵泉,笔者通过学习就阳陵泉与筋(经筋)的联系,从定位、命名、经脉,脏腑以及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等五方面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论"糖毒"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血糖高、尿糖.血糖高可引发一系列损及脏腑、气血、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古有"脾瘅"、"消渴"、"消瘅"等病名.然"亢则为害","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毒是对机体生理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1],由此可将升高的血糖称之谓"糖毒".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糖毒"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金运不及"为病治疗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燕 《光明中医》2006,21(7):9-10
"天人相应","四气主病"早在《内经》及古代著作中即有详细论述,且"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间学派刘完素谓:"所谓四时天气者,皆随运气之兴衰","夫一身之气皆随四时六气兴衰而无相反,适其脉候,明可知也".金运主病仅"六气为病"之一类,由于今秋季节之延长,天气温暖不凉,此乃应其时而无其气,出现金运不及的天象,其所引起的疾病,不仅见于外感,亦见内伤.现仅选具有显著特点之病略谈窥菅之见.  相似文献   

17.
"无大热"一语,《伤寒论》中凡六见,《金匮要略》中一见,历来注家多以"表无大热"释之.文章遵明代卢之颐之训,以"无痞满燥坚之大热"释之,认为凡此数条,皆是仲景为与阳明燥结已成之腑实证相鉴别,并参考仲景原文及诸家之解,逐条分析各条中"无大热"一语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读《内经》之"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牛菲 《吉林中医药》2008,28(7):477-479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是人体津液代谢的产物.通检<内经>中200处的论汗内容后不难发现,其对人体出汗之源、出汗的机理、汗与五脏、汗与津液、汗与血的关系有深刻揭示.<内经>从外感性和内伤性两方面论述了病理汗出,认为出汗是病理过程中的主要体征,可根据出汗辨疾病顺逆和病情发展.对<内经>汗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四关穴"透刺针法即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首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该针法既可以通达经脉原气,充盈气血;又可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合并的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满意疗效.证明透刺"四关穴"确有调和脾胃,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仲景所著《伤寒论》冠古绝今,书中398条原文,太阳病篇所占178条,足以突出太阳病篇在六经辨证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太阳病的基本病机是感受风寒,营卫失调;其基本治则为辛温解表;“汗法”在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之正确则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则变证从生.仲景在太阳病篇中对“汗法”有很详细的描述,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