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舒脉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西药降压疗效虽然肯定,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心、脑、肾、血管的病理改变的恢复,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降压的同时,可防止靶器官的损害.我们应用自拟舒脉降压汤,配合西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尽夜节律特征。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白昼的平均血压高于夜间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在6-12时,次峰在12-18时,与其它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24小时平均血压(24hMBP)分析探讨接受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125例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合24小时平均血压和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正常24hMBP(达标)杓型组(正常组);2、异常24hMBP(未达标)杓型组;3、异常24hMBP非杓型;4、正常24hMBP非杓型组。结果 24hMBP异常90例(72.0%),昼夜节律异常106例(84.8%)。其中:正常24hMBP勺型2例(1.6%);24hMBP正常非勺型17例(13.6%);24hMBP异常非勺型73例(58.4%);24hMBP正常非勺型33例(26.4%)。合并肾脏疾病比例:异常24hMBP两组均高于正常24hBP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则随组间昼夜节律异常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正常24hBP非勺型组最高; CCB 的应用和每早一次的服用时间比例,正常24hBP非勺型组亦高于前两组,(P<0.05)。24hMBP异常勺型、24hMBP异常非勺型、24hMBP正常非勺型3组24hMSBP分别为:(146.9+13.4)、(143.3+12.0)、(124.4+5.3)mmHg; SBP昼夜差值百分数分别为:11.7+2.6、-2.4+7.3、-4.2+7.3。24hMBP正常非勺型与24hMBP异常勺型组相比,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无变化,其昼夜节律的异常主要是白昼平均收缩压(dMSBP)明显降低所致。该组中有3例nMSBP正常,仅因dMSBP低于正常的nMSBP而成为非勺型,最低一例dMSBP为116mmHg。结论 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住院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合并糖尿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每早一次的服药方式等是均为其影响因素。合并肾脏疾病主要影响24hMBP。 结合24hMBP水平和昼夜节律的构成进行血压昼夜节律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处理可能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化的意义,我们对63例EH病人做动态血压监测,其中Ⅰ期23例,Ⅱ-Ⅲ期40例,有左室肥厚22例,并以正常20例为对照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率,EH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Ⅱ-Ⅲ期高于Ⅰ期组,有非常显著差异,Ⅰ期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Ⅱ-Ⅲ期中,有LVH组高于无LVH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赖成毅  廖琦 《四川医学》2008,29(1):50-51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0.75%(22/106),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9.25%(84/106).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ABPM6100监测仪,设定程序为昼30 min、夜60 min充气测量血压,记录并储存结果.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组异常节律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异常节律左心室肥厚以非杓型改变为主(占41.3%),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3%、7.2%.各组昼夜血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压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各年龄组间分布及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用我院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男性患者263例,将患者分为≤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组;并根据1999年WHO/ISH及我国高血压指南最新诊断分层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和极高危组;监测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分析脉压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及与血压昼夜节律和高血压各分层组间的关系。结果:(1)≤39岁组与40-49岁、50-59岁、60-69岁组比较脉压无显著性差异;≥70岁组脉压高于其他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大,脉压逐渐增大。(2)同样间日间与夜间脉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杓型与非杓型血压组脉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非杓型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血压形态比例逐渐增加。(5)高危与极高危高血压者脉压均高于低危和中危组高血压者脐压。结论: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顺应性减低及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其与血压昼夜节律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脐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监测对评估高血压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药物干预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用药干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用钙拮抗剂使1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恢复杓型,并以15例保持非杓型血压节律者作配对对照。经16周治疗,两组血压各参数均下降,但两组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LVM,LVMI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可促使左室肥厚逆转,这可能是通过压力感受器  相似文献   

11.
阮锡勇 《吉林医学》2012,33(33):7220-722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减慢,二尖瓣A峰值与二尖瓣E峰值的比值(A/E)增大,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血压昼夜节律者更容易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患者按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49例)与非杓型组(83例),对患者行横断面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及24 h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组年龄>60岁、合并靶器官损害、超重和肥胖、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杓型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也显示年龄增长(OR=1.071, 95%CI 1.027~1.117)、靶器官损害(OR=5.457, 95%CI 2.134~13.959)、体质指数>24 kg/m2(OR=4.341, 95%CI 1.652~11.411)、睡眠质量差(OR=2.579, 95%CI 1.039~6.403)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人、有靶器官损害、超重和肥胖、睡眠质量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疗效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及早期预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失眠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方法  13 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 ,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服用氨氯地平前后 ,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人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 ,每d 1次服用氨氯地平 7.5mg能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结论 氨氯地平可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4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四组: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超勺型组;10%≤夜间血压下降率≤200为勺型组;0≤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为反勺型组.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  相似文献   

15.
赵伟  马柯  张卫泽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72-773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184例研究对象根据诊所血压、2 4小时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轻度以及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高血压组。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睡眠结构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高血压患者中 ,6 9.4 %的昼夜血压曲线呈非勺 (non -dipper)型 ,其发生频率较其他各组显著增高 ,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Ⅲ -Ⅳ期非快速动眼睡眠 (NREM)和快速动眼睡眠 (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率 (为 9.93%和12 .5 6 % )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AHI与Ⅲ -Ⅳ期和REM期呈负相关 (r=- 0 .2 99,P <0 .0 1和r=- 0 .2 2 9,P <0 .0 5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睡眠结构破坏和呼吸暂停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non -dipper型血压曲线增加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自拟降压汤联合氯沙坦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上海曙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氯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降压汤进行巾西药联合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2组疗效及血压、肾动脉血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21/2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9、2.804,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肾动脉EDV和PSV明显增高(P<0.01),肾IR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EDV、PSV、I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EDV、PSV、I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7.177、3.711,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873,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5、0.304,P>0.05),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8.699,P<0.01),观察组患者SCr、BUN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7、1.025,P>0.05)。结论自拟降压汤联合氯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Ⅱ压及AngⅡ和SCr水平,改善肾动脉血运,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及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特征及相关性。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HP公司和美国太空公司动态心电监测仪及无创性全自动血压记录仪。高血压患者 189例 ,血压正常对照组 16 4例 ,进行 2 4小时动态监测。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肌损害及各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③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同时伴有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 ,并以 6 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 ,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明显增加 ,可将此指标作为靶器官受损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和DBP、白昼平均SBP、DBP及SBP和DBP的夜间下降值与夜间下降百分率。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SBP和DBP夜间下降值均<10mm Hg(1mm Hg=0.133kPa),SBP和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提示夜间血压不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4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超勺型组,B组为勺型组,C组非勺型组,D组为反勺型组。结果C组与D组,年龄有明显的差异(P〈0.05)。B组与C组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D、B两组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反勺型血压节律的形成中,可能参与的因素为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肌酐升高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躯体活动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这种生理规律发生紊乱,往往意味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产生。国内外有关文献已证实,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