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问题导向的沟通干预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PCI术后患者按照要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基于问题导向的沟通干预结合运动康复训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LVEF、LVEDD、6MWD、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问题导向的沟通干预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PCI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未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前、出院时生活质量SAQ各项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AQ评分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和疾病主观感受方面与术前比较变化较显著,且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步法运动康复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CI、SV、一氧化氮水平及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七步法运动康复可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B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行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训练组给予以时间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YHA)、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得分及出院6个月运动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出院6个月LVEF、6MWD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NYHA分级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训练组出院6个月LVEF、6MW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NYHA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院6个月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训练组出院6个月后所有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训练组出院6个月后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各运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行PCI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联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疗法,治疗组(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联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周期4周。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及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康复后,两组患者中医主症积分与康复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康复后中医主症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LVEDD较康复前均明显降低(P0.05),LVEF较康复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康复后治疗组LVEF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与康复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与康复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期间均未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早期运动联合中医康复疗法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静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63-166
目的:观察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护理依从性[通用依从性量表(GAS)]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水平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自我检测、避免诱因、定期复诊等G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可提高SAQ评分和GAS评分,以及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影响观察与分析。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社区中心内科治疗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感分值、一般情感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疏肝解郁法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必要时降压、降糖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疏肝解郁法干预。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 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 0. 05),且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 0. 05),且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的评价分值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总满意度95. 0%(38/40)高于对照组72. 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疏肝解郁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ECG)图像特征及其规律,观察图像特征与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肿瘤33例,研究其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心脏肿瘤20例,其中粘液瘤12例,大多数位于左房。转移瘤13例,右房内多见,部分病例伴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内癌栓。结论心脏原发性肿瘤以粘液瘤为主,转移性肿瘤多来自肾肝肺等脏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肿瘤具有重大价值,但确定肿瘤性质必须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CK-8)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et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et对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 β-链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Vm)、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平滑肌α 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α-actin,SMA)的表达上调的影响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et作用下,TGF-β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1,Col-1)和Ⅲ型胶原(collagen-3,Col 3)的表达上调的变化。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分别用0.5、1、2、4、8 μmol/L的Tet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活力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94.4%、84.9%、74.9%、63.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0.05;1、2、4、8 μmol/L处理组P值<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 μg/L 的TGF-β显著上调β-catenin、Vm、Fn及SMA的表达(P值分别为0.001、0.008、0.010、0.001),而用0.5 μmol/L的Tet预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后,可以阻断由TGF-β诱导的β-catenin、Fn、SMA的表达上调(P值分别为0.009、0.005、0.019),但不改变Vm的表达变化(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用0.5 μmol/L的Tet预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可以减弱由TGF β诱导的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et可以显著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阻断由TGF-β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据此推断,Tet可能具有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进而阻断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测定、心电图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ST—T波改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14.
易远明 《吉林医学》2008,29(9):719-72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cTnI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出量、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n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cTnI异常,卡维地洛可纠正CHF患者异常的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心脏手术是用血大户,血液保护非常重要。本文叙述了血液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液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科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yo)浓度值的变化。评价其对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脏手术和对照组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48h内血清的心肌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浓度。结果:心脏手术组术后cTnI、Myo出现明显增高;对照组(胸外科手术)中Myo有不同程度升高,而cTnI不升高。结论:cTnI和Myo在判断心脏外科手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判断心肌损伤程度上cTnI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88-192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易发生较大波动,若不及时发现及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将导致灾难性地后果,因此,心功能监测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极为重要。关于心功能监测的方法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以期应用最安全、最快速地技术获取最准确地监测以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达最优化的心功能监测,在传统监测方法(肺动脉导管)基础上,研发了许多新型监测技术,如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锂稀释心排量(Lithium-indicated dilution cardiac output,LiDCO)、FloTrac/Vigileo、ProAQT/PulsioFlex监测系统、经食管多普勒(Transesophageal doppler,TD)、Nexfin、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USCOM)、经胸生物电阻抗(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等,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条件及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本文介绍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以及优缺点,为心功能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应用Flo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与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探讨Flo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8月入住的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V级)患者32例,同时应用Flo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与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lo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所获得的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值分比为0.74,0.69,P<0.01)。结论 FloTrac/Vigileo心排量监测仪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技术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具有简单、微创的优点,可用于临床上动态观察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心脏术后患者精神障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为提高对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 结果 :本组病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4 81% (6 2 / 12 89) ,5 9例患者治愈 ,3例死亡。 结论 :术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 ;术中因素有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 ;术后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持续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滥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包括 :①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 ;②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 ,以控制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38-40+封三
目的分析小檗碱对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B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小檗碱治疗组,每组12只,其中心肌肥厚组、小檗碱治疗组大鼠构建为心肌肥厚模型。小檗碱治疗组每日灌服小檗碱,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饲养4周后测量大鼠心功能指标、心重指数及左心室胶原分布。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全心重量(Heart weight,HW)/体重(Body weight,BW)、左心室重量(Left ventricular weight,LVW)/BW、右心室重量(Right ventricular weight,LVW)/BW、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Interstitial collagen volume fraction,I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erivascular collagen area,PVCA)均低于心肌肥厚组、小檗碱治疗组,HR高于心肌肥厚组,低于小檗碱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治疗组LVEDD、LVESD、HW/BW、LVW/BW、RVW/BW、ICVF、PVCA均低于心肌肥厚组,而心率(HR)高于心肌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有效修复大鼠心肌肥厚引发的心功能损伤,改善其心重指数,抑制Ⅰ型胶原增生,对临床治疗心肌肥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