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统一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1998~2000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结论 我院从事放射工人人员个人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人员健康管理和放射性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依照国家标准对甘肃省2021年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使用RE2000A全自动热释光剂量读出仪和精密退火炉进行测读和退火,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分析包括273家单位的4 031名放射工作人员,受监测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不同职业类别有效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7.22,P<0.05),教育、动物医院等其他单位有效剂量(0.30 mSv/a)高于医学应用类人员(0.28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82,P<0.05)。医学应用类别中核医学的有效剂量最高(0.47 mSv/a),其次为介入放射学(0.31 mSv/a);不同级别医院的监测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69,P<0.05),三级医院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低(0.25 mSv/a)。结论 甘肃省2021年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总体较低,应继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重视度,避免佩戴错误、故意照射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工业应用单位,教育、科研及...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目前剂量水平,保障放射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加强质控措施,确保剂量计佩戴正确。结果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所受剂量较高,具备部分防护设施。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汤月美  李亘山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57-1758
对放射诊疗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它可以较准确地提供放射诊疗人员受照剂量的信息,是防止过量照射造成对机体损害的一项重要放射防护措施。这对于保护放射诊疗人员健康、评价防护效果、提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以及进行职业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以来,严格控制监测质量,努力提高我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现将目前我市放射诊疗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肿瘤专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科学合理地实施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2016年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 001人次,涉及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4个职业类别)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5年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0.22 mSv(平均0.18 mSv),所有人员监测结果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限值(20 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人均年有效剂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放射学(0.51 mSv)、核医学(0.28 mSv)、放射诊断学(0.19 mSv)和放射治疗学(0.13 mSv)。最高年有效剂量的最高值发生于放射诊断学的技术岗位(2.73 mSv),最低值发生于核医学的医师岗位(0.38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自2014年开始升高(P0.01),且高于其他职业类别(P0.01)。[结论]该肿瘤专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心内科介入放射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放射融单纯的放射诊断技术和影象学方法引导下的导管治疗技术于一体,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以简便安全、快速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医院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放射性工作防护情况及放射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加强放射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现行GBZ 128标准,采集2015—2019年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及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岗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动态变化和差异水平。结果 2015—201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6 mSv/a、0.08 mSv/a、1.25 mSv/a、0.72 mSv/a和0.37 mSv/a,均小于5 mSv/a,低于医院的管理目标值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年份间比较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间比较介入放射(2E)和核医学(2C)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放射防护管理和措施;介入放射与核医学放射人员个人剂量较高,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监护对象。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搞好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对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不同体表部位的受照剂量进行调查监测。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分别测量不同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胸部和手部表面剂量。结论:介入放射诊疗操作者接受的胸部和手部剂量最高,助手次之,其他人员相对较小。工作人员应注意介入手术中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疗系统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河北省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监测90人。结果 201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9 m Sv/年,不同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介入0.80 m Sv/年、核医学0.77 m Sv/年、放射治疗0.62 m Sv/年、放射诊断学0.60 m Sv/年。不同工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P0.05)。结论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铁集团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5a的监测和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年均剂量当量为0.24mSv。结论 天铁集团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某部队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二炮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二炮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在0.93~1.76 mSv之间,年个人剂量超过职业照射剂量限值20 mSv的人员为1.8%。结论 二炮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有下降趋势,不同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以医用Φ射线诊断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对上海某医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2000—2011年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共计1200人次。[结果]2000—2011年12年间该医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2~0.44mSv/a,年均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25mSv/a,其中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最高,为0.52mSv/a。但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普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均有效剂量限值和上海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结论]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3.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虹  刘德明  朱俊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1-1293
目的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放射防护最优化建议。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采用FD-3013 B智能γ辐射仪测量核医学工作场所的环境放射防护水平,FJ-2201型(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检测。结果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最大值为1.95μSv/h,各个工作场所中环境辐射剂量率最大值为2.04μSv/h,表面污染的最大值为0.29 Bq/cm^2,职业人员全年有效剂量的最大值为2.1 mSv。结论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及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监测结果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为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检测,实现实践的正当性和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放射诊疗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连市放射诊疗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 2006~2009年4 a间共监测放射诊疗职业人员1 870人次,其中从事X射线介入治疗人员受照剂量最高达5.30 mSv·a-1,最低的是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1.29mSv·a-1,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70 mSv·a-1低于国家标准规定5 a内平均有效剂量限值(20 mSv·a-1)的1/10。结论 大连市放射诊疗职业人员受照剂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绝大多数职业人员剂量水平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水平的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体检结果进行检测、分析及讨论。结果 2007年、2008年我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27 mSv、0.60 mSv,低于全国人均年有效剂量。不同工种放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有所不同,从事介入治疗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68 mSv、0.63 mSv,略高于其他人员。血常规异常率在< 1mSv与≧ 1mSv组分别为7.89%和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X片、腹部B超、妇科检查均未发现与受照剂量相关的异常表现。结论 我院受检人员职业照射水平是安全的,但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今后应改善防护条件,不断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进而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测量,评估放射管理效果并降低职业危险。方法 采用热释剂量计测量和记录我院放射工作人员2007年到2012年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行方差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5 mSv,与2001年到2006年度持平,介入科年有效剂量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院放射管理效果良好,6年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15-2020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定期检测,并对人均年有效剂量、年集体有效剂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0年该医院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9~1.69 mSv/a,6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值为0.79 mSv/a。提示,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能反映其防护效果并能动态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辐射防护状况。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比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接受情况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状况。结果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接受剂量大,工作场所剂量检测数据较高。结论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场所比其他射线装置工作场所(CT室、放疗科、普放科)的辐射防护要求及难度要高,要重点监控,放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意识,提高技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