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MIS)的短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MIS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是否行溶栓治疗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不行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AI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后经过个月的随访mR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7.98%高于对照组54.68%(P0.05);2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观察组4.71%对照组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9 mg/kg)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6mg/kg)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老年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rathel指数(BI)评分、血清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S100β、GFAP、GDF-1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IS患者,可降低血清S100β、GFAP、GDF-15水平,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完全再通15(39.47%)例,部分再通6(15.79%)例,闭塞17(44.73%)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靠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14 d和30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均P<0.05)治疗后24 h、14 d和90 d内NIHSS评分≤1分、复发情况和预后良好比例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90d内均无SICH和死亡情况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MRS评分为(2.11±0.18)分,低于对照组的(2.47±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发病4.5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其中溶栓组45例,未溶栓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ΔNIHSS(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及14 d,NIHSS评分分别为(10.96±4.15)分、(6.15±2.58)分,较治疗前的(15.36±4.18)分依次下降,Barthel指数分别为(61.54±20.84)、(88.52±31.67),较治疗前的(48.17±19.62)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0.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糖尿病比例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疗效与溶栓时间、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曹国军  张行丰  郑科达 《浙江医学》2018,40(11):1194-119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丁苯酞57例、阿替普酶54例和丁苯酞、阿替普酶联合应用49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7、14、30、90d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型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测量脑梗死病灶体积,检测血清IL-6,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第7、14、30、90天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IL-6、TNF-α、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治疗后联合组各时点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丁苯酞组和阿替普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血浆中GMP-140、血栓素B2水平的改变。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尿激酶溶栓期间血浆GMP-140、TXB2升高,血小板再次被激活。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纤溶增加的同时伴有血小板再次被激活,这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溶栓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后的Rankin量表(mRS)的得分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m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第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和时间对NIHSS得分无交互作用(P=0.189),但对mRS得分有交互作用(P=0.033)。GEE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NIHSS得分平均降低3.071(95%置信区间:-5.280~-0.862;P=0.006),mRS得分平均降低1.190(95%置信区间:-1.953~-0.428;P=0.002)。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治疗后7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患者治疗后7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未发生组与发生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S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与年龄、高血压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患有高血压是AIS患者发生短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刘浙波  夏豪  童随阳  王欣  李磊  杨洋  李晶 《疑难病杂志》2015,(2):191-195,197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4年9月)、维普数据库(1999年-2014年9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2014年9月)、PubMed(1990年-2014年9月)、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纳入阿替普酶(试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81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7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RR=1.33,95%CI1.18~1.48,P<0.01),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2,95%C1 0.30~0.58,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76,95%CI 0.58~0.98,P=0.04),再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9,95%CI 0.32~0.75,P=0.00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46,95%CI 0.29~0.71,P=0.000 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6.
黄有孝 《四川医学》2011,32(8):1248-124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治疗后14d和治疗21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血小板,出、凝血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措施.虽然各大指南推荐的阿替普酶应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察性研究认为,低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溶栓治疗可取得与标准剂量同样的疗效,并可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不过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本文围绕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现有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使用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共2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8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7 d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快速改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相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增加其出血风险。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住院7 d时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VBA)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VBA闭塞脑梗死患者,对43例VBA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行临床常规治疗者,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溶栓治疗组6 h内外阻塞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8.76,P<0.01),溶栓治疗组治疗时间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阻塞血管再通23例(53.49%);溶栓时间6 h以内6例(13.95%),其中阻塞血管再通4例(9.30%)预后均好,6 h以上37例(86.05%),阻塞血管再通19例(51.35%),预后好的有16例(43.24%);颅内出血1例(2.32%),再灌注损伤19例(44.18%);再栓塞1例(2.32%),死亡12例(27.91%),分析后认为VBA再通率较低,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9).结论:VBA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确切,阻塞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阻塞血管成功再通预后较好,不成功再通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