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00%;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类型、诊断的类型等单因素进行分析,其不良反应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抗结核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高龄或者有肝病史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乔国莉 《大家健康》2016,(11):127-127
目的:研究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应用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分析引发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10例,发生率为20%,主要的不良反应集中于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方面;影响因素主要以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肝病史、体质指数(小于18.5 kg/m2)和治疗类型(初治)为主。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密切关注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抗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2016年5月1日-2017年4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初治涂阳或培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统一调查表,通过查阅病案资料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研究因素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261例,发生不良反应者18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41%。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骨关节损害,发生率为55.94%(146/261),其次为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00%(107/261)和38.70%(101/26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月收入、是否有肝病史、有无合并症及是否饮酒等因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19,95%CI:2.11~5.39)、低BMI(18.5 kg/m2)(OR=1.40,95%CI:1.01~3.70)、肝病史(OR=1.89,95%CI:1.01~6.59)在回归方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年老、营养不良、有肝病史可增加抗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强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防治提供客观证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近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家族史、饮食情况、糖尿病并发症、饮酒、吸烟、结核病传染源接触史、结核病家族史、近3月来应激事件、日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等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饮酒、近3个月内应激事件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糖尿病病程、日常血糖控制、HbA1c、饮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家族史、日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日常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吸烟、结核接触史、结核家族史、日常体育锻炼等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及饮食、积极治疗并发症、戒烟、加强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措施建议。方法 收集阿克苏市结核病定点医院接收诊疗的649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均采用国家统一免费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意见。结果 649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42例,发生率6.5%,常见有肝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过敏性反应等,分析发现高龄、低体重都是不良反应高危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其发生率首先应从患体自身着手,改变饮酒等陋习,加强特殊人群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症状发生率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抗肺结核药物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提高痰菌阴转率,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结核病药物固定复合制剂(FDC)治疗高原地区肺结核的疗效。方法我省2010年6月份在海东地区开始试点用抗结核病药物FDC治疗肺结核患者,用病历回顾方法对2009年中使用抗痨板式患者和FDC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的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50岁患者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DC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比板式药物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尤其对老年人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群中肺结核高发已成为结核病流行的一个特征。据报道,各地区肺结核患病率明显向高龄组后移。我国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肺结核发病率达3.21%,60岁以上达10.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此类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在治疗中用药应慎重,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统计初治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并分析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致病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且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620例肺结核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肝损伤,将其分为有肝损伤组(117例)和无肝损伤组(503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性别、病程、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肝炎史、糖尿病、血压水平、身体质量指数、保肝药服用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饮酒、吸烟、HbsAg阳性、高血糖、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未服用保肝药是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饮酒、吸烟、HbsAg阳性、高血糖、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未服用保肝药是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 结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易发生DILI,而高龄、饮酒、吸烟、HbsAg阳性、糖尿病、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未服用保肝药是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高度重视,并给予个性化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海南省92例肺结核发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海南省92例耐药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组)和120例非耐药的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初/复治、治疗过程是否中断、结核病诊断治疗史、第一次是否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统计学处理,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结核发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肺结核耐药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居住地、初/复治、治疗过程是否中断、有结核病诊断治疗史,第一次在非结核医疗定点机构就诊有关(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2.467 95%CI=1.309~4.650)、复治(OR=4.046 95%CI=2.274~7.199)、治疗过程曾经中断(OR=5.195 95%CI=2.877~9.381)、有结核病诊断治疗史(OR= 7.792 95%CI=4.206~14.436)和第一次在非结核医疗定点机构就诊(OR=5.495 95%CI=3.038~9.938)是产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居住地为农村、复治、曾经中断治疗、有结核病诊断治疗史、第一次在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易出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并完成规范化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共发生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6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3%;以...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西省胸科医院、南丰县人民医院、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共青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记为肝损伤组),并根据性别、年龄、来源按1∶1匹配同期于四家医院完成抗结核治疗且未出现肝损伤的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肝损伤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好转亚组,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受教育水平、酗酒史、乙肝e抗原(HBeAg)、HBV-DNA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性护肝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88,95%CI(1.55,3.04)〕、抗结核治疗方案〔OR=5.16,95%CI(1.90,14.02)〕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中好转214例,死亡16例。两亚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肝损伤发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61,95%CI(1.13,2.28)〕、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OR=3.07,95%CI(1.45,6.49)〕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预防性抗HBV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而预防性抗HBV治疗、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拉米夫定)组和C(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HBV DNA转阴率、肺结核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6个月后,B、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ALT及TBIL水平低于B组(P<0.05),C组的胸部病灶吸收率及HBV DNA转阴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减少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肝功能趋于正常的前提下,可能更有利于发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组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阴转率等指标优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结核治疗中肝毒性不同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9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资料,根据对抗结核药物的不同反应分为耐受组、易感组、适应组3组,每组各30例,观察其年龄、性别、基础肝病、药物过敏史、饮酒、潜伏期、恢复期、肝损伤类型、肝损伤程度等情况。结果耐受组、易感组与适应组年龄、基础肝病、药物过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93、χ2=6.398、χ2=8.580,均P<0.05);3组性别、饮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48、2.917,均P>0.05)。适应组潜伏期时间长于易感组[(4.39±1.24)周vs.(2.33±0.91)周],而恢复期时间明显短于易感组[(2.28±0.90)周vs.(4.67±1.09)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66、7.208,均P<0.05)。2组肝损伤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9,P<0.001),2组肝损伤程度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IV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感染指标特征,评估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服用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55例,肺结核合并HIV感染患者39例。记录临床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 细胞比率,ELISA 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结果  在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方面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功能2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及CD4%、CD4/CD8%表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炎症指标中CRP及SAA在单纯肺结核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本研究显示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肺结核组中,SAA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肺结核并HIV感染组中,IL-6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感染指标在不同类型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表达不同,感染指标SAA与IL-6升高,与不同类型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周家杰  曾伟凤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85-1487
目的 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单耐药、多耐药及耐多药的情况及治疗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中,任何形式耐药占100%,多耐药占91.9%,耐多药占65.1%,一线药物耐药顺位为H>R>S>E,二线药物以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比例最高,占37.21%;3个月后痰菌转阴率仅为60.46%,复治病例中耐药比例最高的人群为40~60岁的中老年人,占68.96%;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54.65%)和肝功能异常(8.14%).结论 复治涂阳的肺结核耐药率高,且以中老年人为主,应当重视结核患者耐药性的检测及用药的规律性、足量性.  相似文献   

17.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陕西省老年肺结核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肺结核治疗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陕西省"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年龄≥65岁的接受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运用Excel和SPSS 18.0分析老年肺结核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7年陕西省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9 331例,男女比例为1.76∶1。治疗成功17 793例(占92.04%)。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治疗分类、是否重症、管理方式及就诊延迟不同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症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治愈成功影响最大(OR=2.183)。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治疗分类、是否重症、管理方式及就诊延迟与治疗成功密切相关;加强患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部277例登记并接受国家免费抗结核治疗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的临床资料,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7例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92例(33.21%),因不良反应替换散装药品的患者23例,替换率8.30%,277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转归情况: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91例,86例治愈(94.51%),91例痰涂片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21%、93.41%及94.51%;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186例,完成疗程174例(93.55%)。结论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为当前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使用的常规药品,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