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怡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08-4509
目的:评估天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的网络化管理成效。方法:对比网络化管理前后天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随访率和干预率等情况。结果:全市实现网络化管理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由47.6%上升至94.7%,随访率由40.5%上升至90.5%,复筛率由25.4%上升至47.5%,干预率由61.1%上升至89.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作为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对全市的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网络化管理,运行近两年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变化趋势,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喀什地区后续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优化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及2021年共21150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以及转诊率,并对没有初筛、复筛及转诊的家庭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没有初筛、复筛或转诊的原因。结果随着喀什地区全力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初筛率从2015年的89.80%提升至2021年的99.93%,复筛率从69.83%提升至83.97%,转诊率从37.50%提升至76.92%,各环节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因“费用太高”拒绝初筛或复筛的新生儿比例分别从35.30%和11.76%下降到0%,因“路程遥远”拒绝复筛的新生儿比例也从44.12%下降至20.24%,而“外院检查”则从原来的0%逐步上升到26.19%。不管是初筛、复筛,还是转诊听力诊断,家长的观念依旧是阻碍新生儿听力筛查顺利开展的首要因素。结论喀什地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推进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提高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同与接受应该是未来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卫生局从 1999年 4月规划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并实施网络管理以来 ,新生儿疾病筛查单位的采血率有了明显提高 ,但与广州市卫生局制定的目标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10 0 % )仍有一定差距 ,存在漏筛问题。1 漏筛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早出院、转院、转科、输血、未哺乳等 ;经济困难 ,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认识不足 ,存有恐惧心理等 ;对外地民工群体等闲散人员的监控有难度 ;由于文化差异 ,道德水平等原因 ,人们的责任感不同 ;宣传力度不够 ;筛查人员的工作热情、服务态度的影响 ,如采血员工作时是否能够给予耐心解释和必要说明等。2 解决…  相似文献   

4.
周英  周小葵 《现代预防医学》2015,(3):440-441,467
目的分析宜昌市13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不断提高的原因。方法对宜昌市近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简称新筛)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宜昌市新筛率不断提高,从2001年的10.16%上升到2013年的90.74%。结论加强宣传,严格管理,积极培训,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坚持督导等管理措施是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持续提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简称新筛)服务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安徽省6家县(区)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475名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筛查服务情况调查。结果新生儿家长知晓新筛服务的为84.4%,知晓新筛服务免费的为51.6%,知晓所查三种疾病的为33.1%;新生儿母亲的知晓率高于父亲,皖北的新生儿家长高于皖南、皖中的新生儿家长;认为新筛服务有必要的为81.7%;新生儿家长首次获知新筛服务主要途径是医务人员,从婚检、孕妇建册等妇幼保健服务重要环节和媒体处获知者较少。结论新生儿家长对新筛服务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仍应加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妇幼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年累计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2793例(实际活产儿2894例),筛查率达到96.5%.通过一年的新筛护理管理,就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健康宣传、采血技巧、血片传递、阳性结果召回等工作的护理管理进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7.
武红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4994-4995
目的:探讨襄樊市新生儿疾病筛查4个管理模块的运行状况和效果,了解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水平。方法:对襄樊市2004年~2008年5年出生的84993例新生儿应用细菌抑制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斑中苯丙氨酸和促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步上升。襄樊市市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从2004年的92.20%上升到2008年的98.10%,下属县(市)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从2004年的12.30%上升到2008年的48.26%。筛查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9例,发病率为1/2179,苯丙酮尿症5例,发病率为1/16998,治疗随访率均达到100%。结论:4个管理模块运行以后,襄樊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和随访更为及时;但可疑阳性患儿召回和采血员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柳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成效。方法:对比实施信息化管理网络前后柳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接诊率等情况。结果:全市实现网络化管理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由64.21%上升至95.38%,复筛率由63.80%上升至72.38%,接诊率由54.39%上升至63.3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作为柳州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对全市的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网络化管理,有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的信息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产前筛查合并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成立疾病筛查中心,具体管理三项筛查工作,包括统一三级筛查网络、培训、宣传、耗材,制定规范、质量管理、落实诊疗和保偿,列入接产单位妇幼保健工作考评等。结果:分别于1999年、2002年、2005年,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率达到了100.0%,患儿干预率为100.0%,干预良好率分别为99.60%和83.80%;产前筛查率达到15.6%,泰山区(城区)达到44.6%,诊断率达到77.6%。结论:三项筛查同步管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质量管理,使筛查阳性者快速得到鉴别诊断,及时干预,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相应评价指标,以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的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使用后的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作为实验组,分别比较两组在健康宣教、筛查资料录入管理、标本采集递送管理、实验检测管理、初筛阳性召回管理及治疗随访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新筛健康教育知晓率、筛查率、资料完整率、资料准确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χ~2=7524.756,P<0.01);实验组的资料录入效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采血及时率、标本递送及时率、不合格标本追踪率、不合格标本重采率、报告及时率(CH+PKU)均显著大于对照组(χ~2=5870.157,P<0.01);实验组的纸质报告发放率显著小于对照组(χ~2=215108.296,P<0.01);实验组的初筛阳性召回通知及时率(CH+PKU)和初筛阳性召回率(CH+PKU)显著大于对照组(χ~2=19.571,P<0.01);两组的治疗随访率差异不显著(χ~2=3.172,P=0.0749)。结论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效率和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疾病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健康宣传、采血技巧、血片传递、阳性结果召回等工作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累计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971例,筛查率达到100%,阳性召回率达100%,筛查质量逐年提高。结论: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健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等各环节,才能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和筛查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提高听力筛查复筛依从性的新模式。方法选取956名首次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发放-手机短信预约-电话通知提醒"模式进行返院复筛前的干预;对照组分成四组,1组进行疾病健康教育,2组发放宣教资料,3组手机短信预约,4组电话通知提醒;统计五组复筛率、新生儿性别、居住情况和监护人文化程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复筛率92.75%。4个对照组复筛率分别为65.08%、57.07%、78.24%、83.68%。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在新生儿性别、居住情况和监护人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发放-手机短信预约-电话通知提醒"联合干预模式对提高复筛依从性比采取单一干预模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玉芬  张菲  夏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30-323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复筛率和认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方法,使用丹麦产Madsen Accuscreen型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测试。以2007年5月~2008年12月分娩的4 31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以2009年1月~2010年3月分娩的4 27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两组听力筛查初筛率、复筛率及认知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初筛率为81.8%,复筛率为63.6%,认知率为84.3%;观察组初筛率为96.8%,复筛率为95.2%,认知率为97.5%。观察组初筛率、复筛率和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在贫困山区新生儿疾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解析承德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荧光法分析检测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斑中促甲状腺素、苯丙氨酸含量。结果: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稳步上升。2008年城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19%,农村新生儿疾病筛查率49.55%。结论:建立和完善城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正常进行的基础,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5-1436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优生优育、减少残疾儿发生率、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群体性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对这个工程的每个环节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筛查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筛查效果。泰安市1999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努力完善网络管理,建立了筛查管理机构、筛查服务机构,规范了运行模式,建立保偿治疗制度,使筛查率年平均为99.73%,阳性召回率100%,患儿持续诊疗率100%,治疗有效率为100%。我们的体会是:政府支持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保障;健康教育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先导;建立健全筛查网络是筛查工作运行的基础;提高筛查质量是保证筛查工作持续开展的核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相结合是防止漏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新生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新生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现况分析,探讨如何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童发生率。方法对2004-2006年杭州市妇幼卫生年报及监测报表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杭州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从2.01%到7.26%缓慢上升。产前筛查率从34.50%升至63.7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从39.63%升至53.67%,有了明显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从91.78%升至96.79%,已达到较高水平。产前筛查出340例21-三体、神经管缺陷(NTD)等异常胎儿,做了治疗性引产。新生儿筛查出11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8例先天性苯丙酮尿症(PKU)和60例听力障碍儿童,均进行了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结论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可以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方法:连云港市新筛中心于2006年1月~2008年6月对筛查网络实行健全网络、规范流程、细化管理、强化监督和激励机制的管理。结果:提高了筛查质量,避免了漏筛漏诊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规范新筛网络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有利于新筛工作的长期开展。  相似文献   

18.
陈彤  张庆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724-472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健康教育,另外选取6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初筛率达到97.8%、复筛率达到97.0%,对假阳性的理解率达到97.3%,健康教育达标率达到95.5%。对照组新生儿初筛率为86.2%,复筛率为70.3%,对假阳性的理解率达79.8%,健康教育达标率达到74.3%。观察组新生儿筛查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从根本上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9.
邯郸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邯郸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及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两家开展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的医院进行统计,为减少疾病干预及药物影响,听力筛查时间选择在好转出院前2~3天,未通过者1个月后复筛,仍未通过者OAE+ABR测试,并随访至3个月,最终未通过者推荐至耳鼻喉科早期干预。结果:邯郸地区同期出生新生儿102690人,测试人数3014人,筛查率2.94%。初筛通过率80.46%,复筛仍未通过127人+ABR测试,并随访至3个月,仍有33人未通过,听力障碍发生率10.95‰。结论:邯郸地区筛查率低是该次筛查的突出问题,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2006~2007年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璋  欧明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379-4381
目的: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建立筛查网络,落实人员职责,开展人员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检查督导工作和质量控制。结果:2007年四川省新筛覆盖率以市(州)、县为单位,覆盖率分别为95.2%和63.5%,医疗保健机构覆盖率为48.8%;2007年全省新生儿筛查率为39.8%,比2006年26.5%有明显提高;全省可疑CH阳性儿召回率和确诊甲低患儿检出率比2006年有所增加,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检出率比2006年略有下降。结论: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疾病检出率高,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