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12 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婴幼儿17 例作为便秘组,正常婴幼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粪便,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2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门水平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2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在便秘组中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在属水平中,双歧杆菌为2组优势菌种,乳酸菌属与阿克曼菌属在便秘儿童肠道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便秘组中双歧杆菌种、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副干酪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齿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放线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儿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及非药物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FC的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来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FC患儿经饮食结构调整、定时排便训练、适量运动等基础治疗前、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利用昆明合和医学检验所的MiNi8 plus荧光定量PCR仪测定各组儿童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含量。同时观察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便秘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FC患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乳酸杆菌属含量较治疗前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FC患儿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经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等基础治疗后肠道菌群紊乱和便秘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性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FC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疾病。全球数据[1-2]显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4.0%,而中国部分东部城市FCE患病率高达17.6%。有研究[3]指出,FCE与多种严重疾病相关,包括结直肠癌、肝性脑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FCE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与肠道动力学障碍、精神心理状态异常、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特点是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FCE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FCE主要的病因之一[4]。本文旨在简要综述FCE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1-4+8+169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幼儿肠道菌群的16SrDNA和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etitive-element PCR,REP-PCR)检测分析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正常幼儿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16SrDNA片段扩增和REP-PCR技术对两组幼儿的粪便进行检测分析,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幼儿的肠道常驻菌及优势菌群在门和在属水平的差异性,计算出16SrDNA和REP-PCR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照组肠道菌群中放线菌门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肠道菌群中无壁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属门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中副杆状菌属、拟杆菌属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肠道菌群中普氏菌属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16SrDNA检测的灵敏度为87.17%,特异度为92.03%,REP-PCR检测的灵敏度为85.29%,特异度为84.25%。结论应用16SrDNA和REP-PCR检测分析功能性便秘幼儿肠道菌群具有重要价值,患儿肠道菌群表现为放线菌门、副杆状菌属、拟杆菌属水平升高,变形菌门、普氏菌属水平降低,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展现了肠道疾病与肠道生态紊乱的关联,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也逐渐成为疾病治疗的手段.近年来口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肠道微生态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了一定进展.作者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微生态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治疗手段的改进和益生菌种类的完善提供...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便秘存在相关性,且肠道微生态制剂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从功能性便秘的肠道菌群改变、发生机制、与“脑-肠-菌”轴的关联及肠道微生态的治疗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不同严重程度肠道菌群特点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治的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观察组,依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43例)与轻中度组(77例)。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肠道菌群数量及胃肠激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促胃动素(MTL)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患儿的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中度组患儿的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多于重度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少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儿的SP、MT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VIP、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轻中度组患儿的SP、MTL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VIP、SS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功能性便秘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激素分泌不正常,同时病情越严重,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激素分泌不正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55例正常婴幼儿肠道中的5种菌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其中3咱厌氧菌占5各 总数的70%,2种需氧或瘘性厌氧菌占30%,即厌氧菌占优势。初步确定了婴幼儿肠道中3种菌属的正常值范围,为进一和群数量变化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儿童功能性便秘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表,将2019年4—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FC患儿121例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期的健康儿童12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儿童的排便情况及便秘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儿童不同性别、体质量、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血清钾离子浓度及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67例同期正常排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5-HT水平、血清钾离子浓度和肠道菌群数量;对比两组Wexner便秘评分(WCS);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5-HT、血清钾离子以及肠道菌群数量与W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浆5-HT和血清钾离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W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5-HT水平、血清钾离子浓度、双歧杆菌以及乳酸菌数量与WCS评分呈负相关,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与WC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5-HT、血清钾离子浓度以及双歧杆菌以及乳酸菌数量与功能性便秘层度呈负相关;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与功能性便秘层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63-66
目的研究米雅口服给药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将100例被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口服米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儿便秘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72%)(P0.05)。治疗4周后,两组婴儿的排便间隔时长及大便性状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患儿更加显著(P0.05)。停药2周后对两组患儿大便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64%)显著高于对照组(30%)(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米雅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580例早产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HMD相关的因素。结果:(1)HM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胎龄、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胎膜早破及产前是否促肺成熟治疗;(2)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HMD发生率越高;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可增加HMD发生;胎膜早破及产前促肺成熟治疗可降低HMD发生;男婴HMD发生率高于女婴。结论:HMD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而胎膜早破及产前行促肺成熟治疗对HMD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减少HM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STC模型成功后,将32只STC大鼠随机分为STC组(n=16)、STC干预组(n=16),另设正常SD大鼠(n=16)为对照组。利用16S rRNA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肠道菌群,消化道排空时间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首先对STC组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再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对STC大鼠每天灌胃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各0.5 mL,观察干预后实验大鼠粪便主要功能细菌及消化道排空时间变化。结果 STC组和对照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2±0.07、5.26±0.10和6.51±0.10、7.68±0.17,STC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等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干预后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STC干预组、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0±0.07、5.21±0.10和6.47±0.09、6.47±0.05和6.50±0.08、7.79±0.06,STC组明显低于STC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TC、STC干预组及对照组粪便活性碳排出时间分别为(5.56±0.50) d、(2.55±0.67) d、(0.77±0.01) d,STC组慢于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STC大鼠粪便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明显减少,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未发生改变,经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干预后可恢复结肠STC大鼠肠道菌群状态及消化肠道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非哮喘性疾病患儿设立为对照组,对100例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哮喘儿童有患儿或家族过敏史及家族哮喘史、由气候变化、物理刺激、异味等环境因素以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接受纯母乳喂养比率少等均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而与居室装修情况无关(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哮喘儿科及家族过敏史以及家族哮喘史、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物理刺激、异味等以及≥6次/年的呼吸道感染史、母乳喂养比率少等均为哮喘儿童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儿童哮喘发病以及加重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是今后对儿童哮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而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9-11+17
目的 分析婴幼儿痉挛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痉挛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全部患儿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肺部阳性特征、发热、百白破接种史等资料,分析婴幼儿痉挛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重症痉挛性咳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痉挛性咳嗽患儿性别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个月发病率为49.50%(99/200);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病率为66.00%(132/200);夏季、秋季发病率均为37.00%(74/200),高于其他季节(P<0.05)。年龄1~3个月、未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热、有肺部阳性特征、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患儿中,重症患儿占比高于普通患儿(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1~3个月、白细胞计数≥10×109/L、有肺部阳性特征、发热、未接种百白破疫苗属于痉挛性咳嗽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婴幼儿痉挛性咳嗽患儿多见于1~3个月,重症患儿多见于1~3个月,未接种百白破疫苗患儿发展为重症的概率较大,且未接种百白破疫苗、年龄1~3个月、白细胞计数≥10×109/L、有肺部阳性特征、发热均属于加剧痉挛性咳嗽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需予以有效干预,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宁  谢建洪  陈祎君 《浙江医学》2017,39(9):731-733,746
目的探讨清晨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初诊原发性高血压且接受动态血压检测的患者302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成清晨高血压组223例和非清晨高血压组79例,观察清晨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因素与清晨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清晨高血压组患者较非清晨高血压组患者吸烟比例更高(33.63%vs15.19%,P<0.01);空腹血糖(FBG)水平更高[(5.98±1.84)vs(5.21±0.90)mmol/L,P<0.01];全天平均血压更高,收缩压(SBP)[(145.00±14.73)vs(132.39±8.61)mmHg,P<0.01],舒张压(DBP)[(84.23±10.08)vs(77.84±7.38)mmHg,P<0.01];白昼血压更高,SBP[(147.17±17.02)vs(132.86±8.61)mmHg,P<0.01],DBP[(85.80±8.66)vs(78.96±7.82)mmHg,P<0.01];夜间血压也更高,SBP[(137.43±18.80)vs(127.29±15.18)mmHg,P<0.01],DBP[(80.15±10.92)vs(75.29±10.41)mmHg,P<0.01];昼夜节律紊乱更明显。而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糖水平、全天平均SBP、昼夜节律与清晨高血压相关。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患者总体血压水平相一致,男性、FBG水平升高和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清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方法:将47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3),在给予乳果糖糖浆治疗10d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以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和足量饮水、排便习惯的训练、增加活动量以及心理治疗,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随访1个月,记录相关临床症状,根据Bleijenberg便秘评分标准对症状进行评分,并对积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便秘临床评分积分为(8.25±2.2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便秘临床评分积分(12.50±1.6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11.78±1.44)分。结论:在药物治疗引导规律排便的基础上加以基础治疗则安全有效,且疗效持久,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台州市胆石症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台州市120例胆石症和200例健康人群的性别、年龄、肥胖、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早餐规律、饮水、荤素、禽蛋、遗传病史情况共11项因素,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胆石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年龄、肥胖、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早餐规律、饮水、荤素、禽蛋、遗传病史情况11项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后,7项因素最终进入模型,按照相关程度排序依次为遗传病史、早餐规律、经常运动、性别、年龄、肥胖、荤素。结论胆石症遗传病史、早餐不规律、不经常运动、女性、年龄≥40岁、BMI≥25kg/m^2、喜欢吃荤食这7项为台州市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