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加牵引结合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牵引+康复护理,观察组牵引+康复护理+耳穴压籽。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籽加牵引结合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47-15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腰椎功能优良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JOA评分、SF-36评分及VAS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崔静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6):101-10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术后均遵医嘱进行药物及物理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3阶段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康复治疗前后疼痛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优良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常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早期康复组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腰椎JOA评分高于常规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ODI指数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早期康复组术后1年残留腰腿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有效减少术后残留腰腿痛。  相似文献   

5.
王利民  戴冠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73-2074,2076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的模式对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改善作用及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56例经门诊非手术治疗并治愈和显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用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的模式进行腰部防护的社区健教和腰腹肌肌力训练指导,对照组仅进行腰部防护的社区健教。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估标准,对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并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时腰椎功能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腰腹肌力量训练能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朱小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78-2379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8月间石城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9、13.289,P<0.05,t=17.647、23.024,P<0.05),且观察组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1、4.921,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并取得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其对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和对照组(常规术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QOL)、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住院时间及治疗费。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费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和JOA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和JOA评分提高(P<0.05)。 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11-113+117
目的分析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LDH患者84例,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腰椎间歇式牵引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协助患者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腰背部疼痛症状、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Spitze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的效果较确切,能显著减轻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粘连疗效显著、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理筋法穴位按摩联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北京按摩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独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基础上联合使用师瑞华理筋法穴位按摩。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腰椎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理筋法穴位按摩联合针刺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97.2%,临床症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89.2%,1例出现神经根激惹。本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有良好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采用PELD治疗FLLDH患者10例,其中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3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1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4例,良4例,可2例。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PELD治疗FLLDH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痛症状与腰椎比值及腰椎间隙比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腰痛于我院放射科行腰椎普通X线检查的60例患者为病例组,无腰痛主诉的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在腰椎正侧位DR上分别对L1~L5共5个腰椎体高度后中径比及相应的5个椎间隙长宽径比进行测量计算,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计量资料。结果:病例组在L1、L2、L3、L4、L5椎体高度后中径比及椎间隙长宽径比(L1/L2、L3/L4、L4/L5、L5/S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比值呈上升趋势,依次为(1.10±0.09 vs 1.06±0.09)、(1.16±0.08vs 1.10±0.06)、(1.17±0.10 vs 1.11±0.06)、(1.20±0.12 vs 1.12±0.07)、(1.22±0.11 vs 1.14±0.10),(0.70±0.05vs 0.62±0.05)、(0.76±0.05 vs 0.71±0.04)、(0.77±0.05 vs 0.73±0.05)、(0.82±0.08 vs 0.79±0.06)。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2/L3椎间隙长宽径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0.72±0.06 vs 0.71±0.05)。结论:腰痛与腰椎体高度比及椎间隙长宽径比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为腰痛症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观察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所选的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人.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行目标性干预护理,患者在出院时,调查护理满意度.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后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不同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总满意度100% ,对照组总满意度81. 7%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较常规护理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观察组在腰腹肌肌力训练基础之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变化及满意率。结果护理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孕>0.05);护理训练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失稳对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组织、黄韧带内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收集我院行腰椎融合术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40例,术中分别切取失稳节段与邻近正常节段椎间盘组织、关节突关节组织、黄韧带组织,采用ELISA法分别比较两组标本的IL-1β、IL-6、TNF-α的浓度;采用高倍镜下计数法比较两组标本中CD20、CD45、CD6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失稳节段与邻近正常节段比较:IL-1β、IL-6、TNF-α3种因子在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组织中的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黄韧带组织中;IL-1β浓度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L-6、TNF-α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节段的B细胞CD20、T细胞CD45、巨噬细胞CD68在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高于临近节段(P〈0.05),而在黄韧带组织中三种细胞的阳性数量无统计差别.【结论】腰椎失稳造成的脊柱异常应力的增加,引起三关节复合体及韧带组织创伤性炎性反应,导致椎间盘和关节突组织的炎症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聚集.局部炎症因子的增加会导致腰痛,并进一步破坏椎间盘及关节,增加腰椎不稳,成为腰椎失稳性疼痛的只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在2006年3月~2009年2月期间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了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其中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4例,双侧椎弓根固定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腰痛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融合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及ODI评分、融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单侧椎弓根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双侧椎弓根固定组(P〈0.01)。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同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注射医用三氧分析其疗效,并与单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33例)和医用三氧注射术(26例)对比。结果术后经过连续6个月的随访,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组.显效20例(71.4%),有效7例(25.0%),无效1例(3.6%).单纯摘除术组显效15例(45.5%),有效16例(48.5%),无效2例(6.1%),单纯医用三氧注射组显效11例(42.3%)。有效14例(53.8%),无效1例(3.8%)。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其显效率优于单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单纯医用三氧注射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23-25+30
目的探讨在不同屈髋角度下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72例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伸髋0°)、屈髋45°组和屈髋90°组,每组24例。各组均按相同腰椎牵引方式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腰椎牵引疗程结束后均取得了疗效,而屈髋90°组的疗效评分明显优于屈髋45°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屈髋90°仰卧位腰椎牵引较常规伸髋仰卧位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联合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联合杠杆定位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表面肌电信号、腰椎功能等指标。   结果  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有效率(90.16%)高于对照组(75.44%,χ2=4.359, P < 0.05);患侧竖脊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值(MF)高于对照组[(27.45±4.23)V·s vs. (18.32±3.25)V·s,(32.45±5.12)μV vs. (21.34±4.20)μV,(82.25±10.21)Hz vs. (68.12±9.23)Hz,t=13.110、12.836、7.867, 均P < 0.05];多裂肌IEMG、RMG、MF高于对照组[(42.36±6.20)V·s vs. (25.45±4.62)V·s,(45.24±7.72)μV vs. (34.32±6.12)μV,(90.45±12.14)Hz vs. (75.32±9.24)Hz,t=16.707、8.476、7.578, 均P < 0.05)]; 腰腿痛程度、自理能力、提取重物、坐立状况、站立状况、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杠杆定位手法有助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募集能力与耐疲劳性能,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