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卫东  毛锐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843-845,828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nail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率(71.9%)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5.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17.2%)显著低于甲状腺瘤组织(85.0%)(P<0.01);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 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nail蛋白表达增强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斯钙素1(SC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外科确诊并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51例(A组)、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B组)及结节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三组组织中STC1表达水平,分析ST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组STC1阳性表达率为60.78%(31/51),显著高于B组的19.63%(8/27)和C组的14.81%(4/27);A组STC1相对表达水平为0.85±0.17,显著高于B组的0.57±0.11和C组的0.56±0.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STC1阳性表达率、STC1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STC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ST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 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63例PTC和3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2-40,CK19,cyclinD 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K19和cyclinD 1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显著高于乳头状增生组(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yclinD 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K19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 1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Bcl-2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寻Bcl-2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9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分析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Bcl-2基因与病例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及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C基因型以及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Bcl-2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Bcl-2基因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7.19%vs 52.38%,P<0.05)。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显示,C/C、A/C以及A/A基因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Bcl-2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19%、68.18%、35.71%,呈依次递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蛋白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发病、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A/A基因型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基因多态性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RAD5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及6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BRCA1和RAD5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分析BRCA1和RAD51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因素.[结果]BRCA1在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BRCA1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RAD51在食管鳞癌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上皮瘤变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RCA1与RAD5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和RAD51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BRCA1和RAD5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以及颈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用FⅧRAg显示MVD,行相对定量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淋巴结癌转移组的VEGF表达率高于无癌转移组(P<0.05);而p53蛋白的表达率在前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颈淋巴结癌转移组的MVD高于无癌转移组(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 p53表达与MVD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还与其MVD相一致,提示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icer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分期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对Dicer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非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Dicer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非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Dicer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上调的比率(76.67%)明显高于非癌上皮组织(8.33%)(P0.05);Dicer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上调的比率(81.67%)明显高于非癌上皮组织(11.67%)(P0.05);Dicer蛋白与Dicer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与其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Dicer蛋白与其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icer蛋白与Dicer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其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肿瘤基因PTEN、P63、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08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PTEN、P6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PTEN的阴性率分别为36%和1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P63阳性率分别为56%和20%,主要为鳞化细胞阳性,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的阴性率和P63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与否、肿瘤大小无关。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TEN失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不是频发于早期事件;PTEN的失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63、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缺乏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肿瘤组织中IL-4和IL-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术后复发(包括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TC及癌旁组织标本185例,另取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4和IL-1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中IL-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5.6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7.84%和正常组织5.00%(P<0.05)。癌组织中IL-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0.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08%和正常组织0.00%(P<0.05)。IL-4和IL-13表达情况与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特征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IL-4高表达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IL-4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P=0.019)。IL-13高表达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IL-13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5,P=0.03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4高表达和IL-13高表达是影响PC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L-4和IL-13在PT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IL-4和IL-13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是术后复发(包括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率及cyclinD1、p16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关键信号分子基因突变对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及B-raf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甲状腺癌中cyclinD1、p1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良性(P0.05);其B-raf基因突变率为72%,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检出突变(P0.05)。Raf基因突变与患者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相关(P0.05);cyclinD1蛋白阳性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B-raf突变相关(P0.05)。p16蛋白表达仅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均无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yclinD1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及cyclinD1、p16蛋白高表达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与肿瘤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评估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上调基因(URG)11及其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URG1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URG1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URG1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URG1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高表达,相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相对表达量为2.3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URG1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RG1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χ2分别=0.44、1.57、0.93,P均>0.05),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χ2=4.46,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URG1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提示URG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可能起癌基因作用,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MP-9、CD44v6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MMP-9、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5)和92.4%(85/92),而且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4/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P-9、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检测MMP-9、CD44v6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MMP-2、MMP-9的表达和肿瘤MVD。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8%(86/115)和43.5%(50/115)。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7.5±8.2和26.2±9.6。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密度、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明显增高。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性相关(P<0.01)。微血管密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血管内浸润、MMP-2和MMP-9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MMP-2、MMP-9与肿瘤微血管的形成、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提示MMP-2和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该院住院手术切除的PTC石蜡标本,另外收集同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6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 mRNA相对表达量;探讨p53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p53蛋白表达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的p53 mRNA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TC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p53基因及蛋白在PTC中大多表达上调,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VEGF和nm2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VEGF和nm2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和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VEGF和nm23的过度表达;VEGF表达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表达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和nm23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组)、54例甲状腺腺瘤(腺瘤组)和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正常组)中p27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在甲状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21%,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甲状腺癌组阳性表达率为66.27%,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P<0.01)。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4%、31.25%、14.29%和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5);PCNA在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9%、75%、85.71%和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甲状腺癌p27和PCNA表达呈负相关(r=-0.51,P<0.01)。结论 p27和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并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减少更为明显;而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分化程度降低增加更为明显;并且p27和PCNA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m23-H1、VEGF-C和CD31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PTC手术切除标本中nm23-H1、VEGF-C和CD31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nm23-H1、VEGF-C和CD31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68.2%和64.1%,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35%、33.3%和43.1%),其中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3.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5.7%)(P0.05);而VEGF-C和CD3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90.5%和78.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和51%)(P0.05)。且PTC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nm23-H1可能通过对G蛋白的控制来影响VEGF-C、CD31的表达及淋巴结的转移,三者联合检测为早期判断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潜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