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27-12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晚、进展快、预后差,而且对于常规放疗化疗敏感性极低,数十年来其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以下.EGFR靶向药物的发现为N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以gefitinib(吉非替尼)和erlotinib(厄洛替尼)为代表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对于携带某些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虽然在EGFR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EGFR靶向抑制剂,是目前NSCLC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对EGFR靶向抑制剂的疗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就EGFR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与NSCLC靶向治疗的相关性进行了回顾,探讨预示其疗效的标志物,有助于EGFR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最优化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失败后再化疗治疗的临床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最佳支持治疗(BSC)组24例、单药化疗组(采用多西他赛及培美曲塞治疗)35例、与铂类联合化疗组47例。21 d为1个化疗周期,2个周期后统计对比3组疾病控制率;随访1年,统计不同治疗方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生存期(OS)。结果与铂类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19.15%,虽高于单药化疗组的11.43%、BSC组的8.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铂或顺铂联合化疗PFS、OS较最佳支持治疗、多西他赛化疗、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应用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或与铂类联合化疗均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尤其是与铂类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表达甚至突变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化学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如今急需要另外的方法突破化疗的瓶颈。因此以VEGF和EGFR为靶点,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方法在基因及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表达、活性及其效应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就抗VEGF及抗EGFR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表达甚至突变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化学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如今急需要另外的方法突破化疗的瓶颈。因此以VEGF和EGFIK为靶点.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方法在基因及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表达、活性及其效应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就抗VEGF及抗EGFFK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型分布特点,探究肺癌组织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吸烟习惯、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5例NSCLC患者石蜡组织切片,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四个外显子,DNA测序分析确定EGFR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185例NSCLC患者中,男性EGFR突变率为7.3%,明显低于女性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FGFR基因突变率为7.7%,明显低于不吸烟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腺癌EGFR突变率为15.3%(18/118),腺鳞癌突变率为10.0%(3/30),鳞癌突变率为5.4%(2/37);共检测出7种类型突变,分别为Gln787Gln、Leu858Arg、E746-A750del、S752-I759del、A750-I759del、Gly719Ser、Ser768Ile。结论武汉地区NSCLC EGFR基因的突变形式主要为点突变及缺失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有关,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衢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06例NSCLC患者总突变率为43.40%,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率分别占突变总数的2.17%,41.31%,4.34%,52.18%,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2),无吸烟史患者高于有吸烟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3),腺癌患者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NSCLC患者的年龄无相关性(χ~2=0.65,P=0.42)。结论衢州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为主,女性、无吸烟史及腺癌的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可接受以EGFR为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肿瘤,其中>80%者为非小细胞肺癌,以往肺癌常采取放化疗联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预后较差,而靶向治疗的诞生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文章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85例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85例NSCLC肿瘤组织,分别提取DNA,采用荧光PCR法扩增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正反向测序并分析。结果185例NSCLC中,62例(33.5%)EGFR基因突变,其中18、19、20、21外显子突变分别为2例、41例、5例、14例;共见突变类型16种,热点突变类型为19外显子DelL747→P752(P753S)(构成比8.1%)、DelE746→A750(构成比45.1%)和21外显子L858R(构成比22.6%);其中4例19外显子突变正、反向测序结果不一致。见20外显子2361G→A沉默突变(28.1%);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46.2%vs24.3%,X2=9.670,P=0.002)。不吸烟者突变率高于吸烟者(41.4%vs17.1%,X2=7.380,P=0.007)。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38.3%vs6.3%,X2=6.426,P=0.011)。临床Ⅲ期患者突变率显著低于临床Ⅱ期、Ⅳ期患者(10.8%vs53.8%,X2=8.026,P=0.003;10.8%vs41.3%,X2=9.518,P=0.002)。同时,未发现EGFR基因突变率与年龄相关。结论华南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19、21外显子突变为主。突变率以女性、不吸烟、腺癌者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PCR-SSCP筛检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患者病例100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DNA测序法和PCR-SSCP法对研究对象展开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将DNA测序法作为金标准,对PCR-SSCP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经统计得知,有DNA测序法检出32例患者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者31例,检出率为31.0%,经PCR-SSCP法检测出突变者34例,检出率为34.0%,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CR-SSCP法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进行筛检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癌的传统放化疗缺乏特异性,有效率低,副反应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肺癌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陆续投入到临床应用,本研究就对有关分子靶向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罗炜  王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51-375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利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多个数据库,收集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信息统计、科学评估及质量分级;数据是由Meta-disc1.4软件分析;以汇总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诊断价值比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统计指标来评估试验的总体诊断特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英文5篇,中文7篇,样本总量为445例,汇总灵敏度为0.83(95%CI 0.78~0.88),汇总特异度为0.96(95%CI 0.94~0.98),汇总阳性似然比15.77(95%CI 10.77~23.07),汇总阴性似然比0.19(95%CI 0.10~0.36),汇总诊断优势比为87.50(95%CI 50.25~152.36),SROC曲线下面积0.9735,Q*指数为0.9256。结论采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亚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蛋白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相关性,以便精准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收集湖南...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是一典型的恶性进展性疾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紊乱促进了NSCLC的发生发展,包括生长调节关键蛋白如K—Ras、EGFR、B—RAF、MEK一1等的突变,以及生长抑制通路的失活如TP53、PTEN、LKB-1突变。深入分析这些基因改变可为NSCLC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大细胞癌与腺癌等等,并且非小细胞癌大约占所有肺癌的百分之八十,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早期时患者会出现胸部胀痛、痰血、低热以及咳嗽,在晚期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疲乏以及呼吸困难等等症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等治疗之外,还有靶向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在患者器官组织以及分析水平的靶点不同,进行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与传统的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证实,东方人、女性、肺腺癌、非吸烟者为吉非替尼良好疗效的主要临床指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AMRS-PCR方法检测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送检NSCLC标本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受检118例标本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41.5%(49/118)。其中外显子18突变率占8.0%,外显子19突变占52.0%,外显子20突变率占4%,外显子21突变率占36%,1例患者为EGFR基因外显子18和21双重突变。肺腺癌患者突变率为50.3%,明显高于非腺癌非小细胞癌突变率14.2%;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53.3%,高于男性患者35.6%;无吸烟史患者突变率52.7%,高于有吸烟史患者突变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大小和标本取样类型与EGFR突变率无明显相关性。人群分布中海南本地人49例,其中EGFR的阳性率42.8%,定居海南时间大于5年的外地人群EGFG的突变阳性率65.2%,定居时间小于五年外地人群EGFG的突变阳性率18.2%。居住时间少于5年外地人群中EGFR突变率与大于5年人群和本地人群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居住时间大于5年人群与本地人群EGFR突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常见于女性,肺腺癌,无吸烟史患者;以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以及标本取样与突变率无明显相关性。海南地区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导致EGFR突变的一个影响因素,更多的海南地区患者可能会从肺癌EGFR靶向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响应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NSCLC患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EGFR基因突变以及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2/50(24.0%)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出EGFR基因激活突变,且在女性、腺癌、无吸烟史患者中的突变比例较高,分别为33.3%、28.1%、39.1%;未检测到耐药突变。ERCC1表达量的中位值为42.9(范围为7.5~124.8)。EGFR基因发生突变患者的癌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FR基因为野生型的患者(P<0.01),但ERCC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EGFR基因突变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响应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扩增的关系,并探讨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有无相关性。方法对270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的肺组织标本(包括手术切除及经纤支镜活检取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扩增情况。治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 270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1.11%,EGFR基因扩增率为20%,基因突变并扩增的占10.74%。基因突变组、基因扩增组、基因突变并扩增组和基因无突变无扩增组血清CEA平均水平分另为[3.03(1.68-6.22)]ng/mL、[3.19(1.8-17.17)]ng/mL、[3.39(1.85-20.87)]ng/mL和[2.54(1.5-4.62)]ng/mL。基因突变组与基因扩增组、基因突变组与基因无突变无扩增组血清CE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扩增组与基因无突变无扩增组、基因突变并扩增组与基因无突变无扩增组血清CE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及基因突变并扩增与血清CEA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在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大于扩增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EGFR基因与血清CEA水平有明显相关性。血清CEA水平有可能成为指导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向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