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均在置管后症状缓解,3-7天排气排便.结果:留置肠梗阻导管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手段,腹胀腹痛减轻明显,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杨秋芳 《工企医刊》2012,25(5):50-5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均行禁食水、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均<0.01)、置管24小时胃肠减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48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型肠梗阻,配合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8例肠梗阻患者的病史资料,统计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操作技术,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内镜下48例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技术成功率100%,48例患者的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梗阻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咽部不适或疼痛发生于所有病例,其中鼻-肠管阻塞引流不畅8例,经冲洗后导管引流通畅,所有病例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减压技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类型肠梗阻时,配合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9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操作成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导管置入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导管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插管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卢靖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14-114,11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相比,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肠梗阻治疗中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病情在48h没有改善的患者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用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对于大肠梗阻、小肠梗阻、癌性肠梗阻及非癌性肠梗阻的治疗的有效率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各种类型肠梗阻治疗中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较理想方法。方法选择粘连肠梗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排便及出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较对照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西医保守治疗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经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的治疗方法;观察组60例,采取胃镜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胃肠减压量、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病症好转情况、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治疗指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平均为960mg,恢复排气时间为3.6d,腹部病症在1.5d内好转,气液平面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5d,治愈率为93%;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依次为420mg、3.5d、5.5d、8.5d,治愈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可以避免老年患者行开腹手术的痛苦,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前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9例不全肠梗阻患者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护理资料分析,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该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7例患者充分肠道准备后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者症状好转后保守治疗,6例患者行肠道支架置入术。结论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可有效缓解不全肠梗阻的症状,为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赢得时间,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充分的肠道准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83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患者为实验组,45例使用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置管3天后患者腹痛的程度;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及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后腹痛、腹胀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中转手术治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能有效进行肠道减压,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程度,提高急性小肠梗阻的治愈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邵春法 《健康研究》2016,(5):554-555
目的 观察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106例急性麻痹性肠阻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比较2组的减压效果、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以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日引流量、腹围缩小以及腹内压降低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减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阻塞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减压效果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13.
杨绿 《药物与人》2014,(5):243-244
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的6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第1天引流量、腹痛与腹胀减轻时间、排便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7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空肠上段,接负压引流。在减压这程中,给予生大黄灌入小肠治疗。结果全组患者6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患者在插管引流、后5天肠梗阻缓解。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一用后肠梗阻缓解,9—14d痊愈,1例后腹膜肿瘤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未愈。结论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通过非手术方法经鼻置人肠梗阻导管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16例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X线监视下,将300 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屈氏韧带10 cm以远的空肠部位,导管前端带有充水球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直接扩张狭窄肠腔,同时带动导管不断向小肠远端移行,直达回肠末端,解除肠梗阻,保留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16例患者治疗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至2年,1例4个月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余15例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非手术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可以重复置管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芳  何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18-119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症状缓解时间、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率、自主肛门排气率、腹部平片液气平面缓解率)、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减轻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压力,具有治愈率高、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保守治疗治愈率,并用我院的自制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治愈率为94.9%,比对照组(74.0%)高,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提高其保守治疗治愈率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使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则采用一般的鼻胃管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在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施治,缓解期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预防梗阻复发。结果急性期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解除,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成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效果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并将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P<0.05)。结论:给予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加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