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林勇彬  郭跃跃  徐耿填 《广东医学》2011,32(10):1323-1325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6钉固定术,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有2例伤椎置钉失败,其他病例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微创骨科行经皮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伤椎置钉手术组(观察组)及跨伤椎置钉手术组(对照组),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的各项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优于跨伤椎置钉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固定断裂或松动的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上下间隙角、Cobb角、伤锥楔变角、椎管容积率、伤锥前后缘高度比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共67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7例使用跨伤椎固定法(4钉组),30例使用附加伤椎置钉法(6钉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VAS评分,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个月)时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平均(15.3±3.7)个月。与4钉组比较,6钉组手术切口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钉组比较,6钉组术后节段Cobb角和末次随访节段Cobb角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加用伤椎置钉可以更好的纠正并维持胸腰段后凸角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经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A组)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等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两项指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良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重建椎体高度,使脊柱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减少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固定断裂或松动的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上下间隙角、Cobb角、伤锥楔变角、椎管容积率、伤锥前后缘高度比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6钉固定术,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有2例伤椎置钉失败,其他病例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满意,无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术中出血量(387.4±244.8)ml,有6例病人术中出血量大于800ml。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0.8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占位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占位情况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可使伤椎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但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2013年11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伤椎及并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观察术前、术后4天及术后12个月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比值及椎管容积侵占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副损伤,均无切口感染,获得12~26个月平均16.5个月的随访,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容积侵占率分别为:28.4±4.8,48.5±8.4%,52.1±8.6%;术后4天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容积侵占率分别为:4.9±1.2°、98.2±4.3%、23.8±4.5%;术后12个月分别为:5.8±1.4°9.5±4.5%、24.1±4.6%。以上3项指标术后4天、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4天比较,此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能够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改善椎管狭窄。通过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增加经伤椎固定,即6枚钉固定,能够使螺钉问的力臂缩短,从而增加了连接棒及螺钉的承载能力,更好地恢复并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双节段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3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轻中度不稳胸腰椎骨折患者按3种固定方法分组,对比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等。结果:3种固定方法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生物可吸收螺钉与普通皮质骨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通过查找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共纳入12篇相关文献。采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等相关结果数据,利用RevMan5.35 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2 篇相关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872 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螺钉组(AS)447 例及普通皮质螺钉组(MS)425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皮质骨螺钉相比,生物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其中异物反应发生率较普通皮质骨螺钉组高,其余如断钉、异位骨化、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皮质骨螺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下胫腓损伤的有效内固定物,可有效避免普通皮质骨螺钉二次手术,同时也能减少断钉的风险及手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异物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0-103
目的 探讨Herbert 钉对Lisfranc 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遴选2016 年12 月至2019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4 例Lisfranc 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 例。观察组接受Herbert 钉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两组患者刀口愈合后采用中药活血止痛散熏洗改善症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OFAS 评分、VAS 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 个月AOFAS 评分为(91.43±3.55)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VAS 评分为(1.92±0.65)分,低于对照组的(2.8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功能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 钉相对于皮质骨螺钉固定方式对于改善Lisfranc 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情况有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吸收螺钉组54例和金属螺钉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及X线测量结果、踝关节评分、异物反应等。结果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的背屈角度、跖屈角度大于金属螺钉组(p <0.05),两组腓骨的重叠阴影、下胫腓联合间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的踝后足评分系统的评分值、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奔跑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活动度、影像结果评分高于金属螺钉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金属螺钉组患者(p <0.05);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的治疗后异物反应较轻,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二次内固定手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金属螺钉组患者(p <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方式,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特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来判断皮质骨轨迹螺钉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技术在后路胸腰椎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 通过Pubmed、万方数据库搜索了2019年2月前所有CBT与PS的比较研究。纳入标准:1)皮质骨轨迹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在后入路胸腰椎融合术的对比研究;2)均采用徒手操作,不涉及特殊导航系统;3)后路开放手术。排除标准:1)前后路联合手术;2)使用了特殊导航系统;3)使用了经皮置钉的技术。提取数据并整理到Excel表格,使用Revman 5.3.5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对象包括是否融合、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合并症、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12篇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2篇,其余为队列研究。共计纳入人数为855人。1)末次融合:无充分证据认为两者在融合方面存在差异。2)术中出血量:CBT术中出血量低于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手术时间:在后路开放手术中,CBT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椎弓根螺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住院时间:相较于椎弓根螺钉手术,CBT手术住院时间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合并症:皮质骨轨迹螺钉手术总体合并症发生率较椎弓根螺钉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尚无充分证据支持二者的术中硬膜漏发生率有差异。6)末次随访ODI评分:无充分理由支持皮质骨轨迹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术后末次ODI评分有差异。结论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术中估计出血量、合并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椎弓根螺钉,而在硬膜损伤、融合率、术后末次随访ODI评分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实二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胸椎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在胸椎节段应用椎弓根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可行性。方法:5副成人新鲜尸体胸椎(T1-8), 分解为40个单一椎体标本,每一标本左右两侧分别使用经椎弓根入路法(n=40)和旁路法(n=40)植入螺钉,并进行螺钉沿椎体矢状轴拔出强度的力学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拔出强度。结果:旁路法植入螺钉后出现两种情况A和B,A:19个椎体(47.5%),为螺钉经横突后沿椎弓根外壁固定至椎体;B:21个椎体(52.5%),为螺钉经椎弓根外侧皮质至椎体。旁路法中A植入螺钉的拔出强度为(827.01±260.00)N,旁路法中B植入螺钉的拔出强度为(954.25±254.00)N。结合A、B两种情况,旁路法中植入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为(890.63±342.00)N,胸椎经椎弓根入路螺钉的拔出强度为(1 001.23±220.00)N,二者比较,旁路法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较经椎弓根入路法螺钉的拔出强度降低11.0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椎椎弓根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力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63-66+70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 月~2016 年11 月共67 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7 例使用跨伤椎固定法(4 钉组),30 例使用附加伤椎置钉法(6 钉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 天伤口疼痛VAS 评分,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 个月)时节段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3 个月,平均(15.3±3.7)个月。与4 钉组比较,6 钉组手术切口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 天伤口疼痛VAS 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 钉组比较,6 钉组术后节段Cobb 角和末次随访节段Cobb 角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加用伤椎置钉可以更好的纠正并维持胸腰段后凸角度。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骨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螺钉、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同种异体骨螺钉、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治疗髋臼骨折患者共129例,并对其在功能恢复、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同种异体骨螺钉内固定组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普通金属螺钉内固定组。同种异体骨螺钉内固定组的功能恢复优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组。同种异体骨螺钉内固定组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组的临床愈合时间短于普通螺钉内固定组。结论:同种异体骨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一种导向装置,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并避免损伤寰椎周围的重要结构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采集30名成年患者的寰椎CT平扫三维重建影像数据,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95%医学参考值区间.确定进钉点处后弓高度、后结节中点到进钉点处的横向距离、进针点穿过侧块中点到前弓骨皮质的纵向距离等,为导向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设计过程及步骤:(1)以寰椎后结节处为锚定点设计导向器固定装置;(2)以锚定点为基础,装配纵向提拉杆及横向游标支架,分别起到抵抗置钉外力作用及参照术前影像初步锁定进钉点位置等;(3)在横向支架上安装可调导针套筒,确定后弓进钉点的位置及进钉方向;(4)配套2mm导针、螺母、改锥等.临床试验:将设计出的导向器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中试用,并设非导向器组作对照,统计比较两组置钉成功率及手术时间,评估导向器的实用性.结果 导向器组的置钉成功率为96.15%(25/26),优于非导向器组(84.61%,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导向器组手术时间为(123.38±5.59) min,短于非导向器组(137.62±4.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设计了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能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并随访12~24个月,分析临床资料,对其骨折类型、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按黄公怡髋部骨折愈合标准,优43例,良17例,差7例,因其他原因死亡3例,优良率8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增加了有效固定面积,加强了加压作用和抗扭转力,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部分负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能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例等比例3D打印上颈椎模型,导板组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模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在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根据椎体是否存在骨折,将导板组内20例模型分为钉道损伤组10例(寰椎骨折与枢椎骨折病例)和钉道完整组10例(畸形与关节脱位病例)。比较导板组和对照组螺钉可接受率、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差异;比较导板组术前理想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差异,对比钉道损伤组和钉道完整组置钉结果差异。结果 导板组螺钉可接受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导板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导板组术前理想螺钉内倾角与术后实际螺钉内倾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损伤组螺钉突破椎弓根率26.7%高于钉道完整组3.1%(P<0.05)。结论 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在置钉精准度、安全性和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