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66-171
目的 探讨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模式对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4~6月入住我院ICU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个人经验性判断护理模式;选取2017年7~9月入住我院ICU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平均约束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或家属对约束的理解度、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约束率、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42.9%、3.9%、2.9‰,均低于对照组的65.6%、9.2%、6.3‰,平均约束时间观察组(75.35±7.71)h明显少于对照组(159.19±14.7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约束的理解度、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7.6%、95.2%,均高于对照组的6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减少平均约束时间,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依托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强化三级质控;转变观念,树立护理安全文化理念;实施非惩罚性的安全事件上报机制;改进工作流程,建立明确、醒目的 标识.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40.4%上升至65.6%(p <0.05),促进了护理质量 的提高.结论 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可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评价平台对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需求,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采用信息化平台的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观察组。比较平台应用前后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由14.35%提高至17.58%,护理不良事件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109%下降至0.065%,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0.018 5%下降至0.002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由77.19%提高至92.84%,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由(77.18±2.93)分提高至(87.89±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平台,有利于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士长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银萍  章静  刘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285-1287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自2020年3-8月将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通过护士自身、质控护士及护士长三级质控、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等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讨论整改措施、再进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措施效果评价、然后再巩固的步骤进行闭环管理,将管理运用前6个月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设为对照组,与管理运用后6个月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妇科其他相关安全敏感指标情况。结果通过闭环管理,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病人身份识别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给药错误发生率和跌倒坠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管理模式运用于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妇科护理安全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我院产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避免率。结果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避免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的使用效果,能否降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意外事故发生率,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安全目标。方法:设计使用血透室护理标识,并对血透室关键环节护理标识使用持续监控管理,比较使用前后护理差错、意外事故发生率结果:护理标识的使用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及护士对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标识在血透室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范了护理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80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0例,前者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者使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并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实际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安全目标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住院诊疗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安全目标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患者中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期间的在我院普外病区住院的手术患者78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统计两种不同模式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比较,并用SPSS 17.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降低了不良事件例数和护理投诉率,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两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将传统的终末式监控转变为系统安全性监控,通过科内建立三级质控网络,质控前移;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采用FMEA和RCA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优化流程;加强护士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减少失误,保证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后,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现护理高危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提取该系统需要的数据,同时在HIS系统中新增部分数据表,采用B/S架构,在Visual Studio2008开发平台下,使用ASP.NET平台架构和C#开发语言进行系统的研发。结果:实现了护理高危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各项功能,目前系统在全院的各科室运行稳定。结论:利用该系统,能够实现护理高危不良事件的监管,保证了对高危病人的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为护理部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信息管理和决策能力,实现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王飞  吴寅  李宁  刘福臣  王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81-1482
目的针对医疗器械护理临床实践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设计医疗器械护理管理安全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管理屏障),确保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方法成立医疗器械管理小组,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确定医疗器械重点管理对象,调查、分析医疗器械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险因素,设计医疗器械标识屏障、管理屏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使用,同时加强对护士医疗器械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并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安全屏障前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器械护理管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多层屏障可有效避免医疗器械护理临床实践中不安全事件发生,使医疗器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安全性明显提高,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邱孝兰 《吉林医学》2014,(19):230-232
目的:应用护理标识,降低ICU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方便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建立ICU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团队和开发了护理标识系统。结果: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实现了患者的安全管理,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地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了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关键环节护理差错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管理要点,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和发生率,根据相关情况提出护理评估并给予相关措施。结果:在经过有效的分析和改进后我院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病人,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和安全性的护理管理方法,并结合神经内科的护理特点,才能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梁红  尚晓玲  冯英  帕娜古力 《当代医学》2009,15(25):105-106
目的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科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业务方面,强化环节管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考核。结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骨科护理组通过发挥护理质量管理的最大的效能,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技巧;通过立足于本职工作,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环节管理,使科室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珍 《吉林医学》2013,(34):7262-7263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范围,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进行上报(网报、书面报告、电话报告),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差异性。结果: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无惩罚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惩罚性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设立管理体系,构建无惩罚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无惩罚性报告系统和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预防。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提高(χ2=7.76,P=0.0053)、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明显下降(χ2=73.09、χ2=22.84,P=0.0000)。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精益管理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医护行业推行精益管理方法的最主要目的是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操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将精益管理运用到护理安全管理中,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病人、实实在在地把护理服务做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医技检查闭环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及管理效率。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统一检查预约、病人安全流转、统一危急值平台等关键业务环节,建立闭环示踪系统。结果:实现检查从申请开立到报告共享全流程全节点闭环管理模式。结论:通过构建医技检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临床医护技的诊疗质量及安全,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重点科室口腔科精细化感染管理,保障患者诊疗中安全。方法:成立四级网络机构,健全制度,进行针对性培训学习,实行精细化感染管理模式。结果:明确了各诊室的责任及职责,强化协调各诊室之间关系。落实了口腔各诊室的环节管理,保证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安全。结论:加强口腔科感染的监控及环节管理,体现了口腔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