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7,(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组)、解剖锁定钢板(B组)2种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1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58例患者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23.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两组在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较后者更有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76-7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14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PFLCP治疗者34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者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2.6)个月(9~24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少于PFLCP组,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PFLCP组,上述参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植物失败及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FLCP和PFN-A均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而PFLCP具有相对较少的透视次数,减少了医患的辐射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1例转子间骨折按内固定方法分为PFLP组32例和PFN组39例;按Evans分型分为稳定性骨折(EvansⅠ~Ⅱ型,31例)和不稳定性骨折(EvansⅢ~Ⅴ型,4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9~14个月,对于Evans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Evans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失血量PFN组少于PFLP组(P<0.01)。结论:对于EvansⅠ~Ⅱ型骨折,PFN与PFLP比较无明显优势;对于EvansⅢ~Ⅴ型骨折,PFN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并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锁定钢板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74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将其中以PFNA治疗的37例分为观察组,将其余以锁定钢板治疗的37例分为对照组,最后对两组取得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从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来看,观察组评分为(83.12±5.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FNA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直观的治疗效果,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3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满意-手术开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及时间、术中术后输血量及术后隐性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术后内置物取出难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9~46月,平均23月,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手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满意-手术开始)、X线照射时间、围手术期显性出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出血量、术后内置物取出难度等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 n=55例)和B组( n=45例) ,其中A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患者1年,应用Harris评分评价1年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 结果: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4.5%(52/55)显著高于B组的75.6%(34/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有利于术后愈合,且并发症较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E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PELP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步态、距离、疼痛、日常活动、行走助行器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PFNA内固定术效果明显优于PELP内固定术,且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05月至2012年03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者121例,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68例,分别应用LCP及PFNA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LCP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9.35±13.47 min(50~125 min),出血量182.37±21.42 ml(120~350 ml),完全负重时间9.78±1.32周,骨折愈合时间15.34±0.3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4%;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8.23±12.31 min(50~135 min)、出血量121.82±15.63 ml(80~200 ml),完全负重时间8.15±1.23周,骨折愈合时间15.42±0.4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8%。结论 PFNA和LCP是两种常用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方面 PFNA组明显优于LCP组,但具体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PELP(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6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PFNA治疗,B组给予PEL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指标、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指标均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6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B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7%,较B组的18.97%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PELP相比,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远期疗效相当,均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PFNA治疗该疾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早负重训练,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医学综述》2017,(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PFLP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内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0%(57/60),对照组优良率为90.0%(54/6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4.18±3.82)分比(77.09±5.23)分,(91.45±2.29)分比(86.38±2.84)分,(94.97±2.71)分比(94.23±3.49)分],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为16.67%(10/6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LP与PFNA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术式,但PFNA近期疗效优于PFLP,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是治疗粗隆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至今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实施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传统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结果随访2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0 d,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的相关评分标准给予治疗组患者评分,评分为优的26例,评分结果优良率高达86.7%;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评分为:评分为优的25例,评分结果优良率为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粗隆间骨折30例,粗隆下骨折16例.术中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6个月(3~14月),骨折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结论 高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解剖锁定钢板起到内固定支架作用,其固定方式使内置物与骨折端形成了“角稳定复合体结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使骨折稳定强度加大,提高骨折愈合机会,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活动,降低卧床并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3例进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23±1.21)个月.按照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83例患者中,优秀57例,良好21例,中等4例,差1例.优良率为93.98%.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患者创伤小,功能恢复好,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根据内固定物分为ALP组(n=43)和PFNA组(n=46),ALP组患者给予ALP治疗,PFNA组患者给予PFNA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LP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ALP组(P<0.05)。PFNA组和ALP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96%(40/46)、67.44%(29/43),PFN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ALP组(χ~2=4.858,P<0.05)。PFNA组和AL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3/46)、20.93%(9/43),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P组(χ~2=3.955,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确切疗效,与ALP相比,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例,可2例。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稳定性好、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骨折AO分型将患者分为A1型、A2型和A3型3组。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1型和A2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3型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