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20年中, 胶囊内镜不断发展, 不仅攻克了消化道检查中小肠这一"盲区", 还向全消化道拓展, 相继推出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以及磁控胶囊胃镜, 部分检查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 胶囊内镜从单纯诊断技术发展到兼具一定诊治功能, 各种胶囊的研发与应用也不断拓宽其临床适应证。从技术革新到临床转化, 胶囊内镜凭借其无痛、无创、无接触等优势, 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回顾总结了胶囊内镜的20年发展史, 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6):960-965
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无创、人群接受度高的消化道疾病诊断系统,目前已广泛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由于食管通过速度快,胃腔空间大,导致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随着磁导航技术、系线胶囊技术等工程技术的发展,胶囊内镜逐步拓展了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多款上消化道胶囊内镜已应用于临床,同时有更多的胶囊内镜新兴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为改善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用于上消化道的胶囊内镜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诊断准确率和实用价值。方法24例原因不明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接受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胶囊内镜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产品。2种检查方法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中21例通过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总检出率为87.5%。24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后,有阳性发现者11例(45.8%),另13例无异常发现。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均经活检病理和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5%,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为25%。在耐受性评估方面,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进镜的耐受性最佳,以后依次为非麻醉经肛方式和非麻醉经口方式。所有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者中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经口和经肛方式结合能使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②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胶囊内镜检查。③胶囊内镜在小肠多节段病变和长段病变的诊断上仍有一定价值。④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易为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内镜相比,胶囊内镜提供了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式,尤其是在小肠疾病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胶囊内镜是依靠自身重力和胃肠道蠕动被动行进,随机拍摄消化道黏膜,无法对消化道进行主动、全面、有效的拍摄,造成一定的漏诊。磁控胶囊内镜(MCE)的出现,弥补了胶囊内镜的这一缺陷。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MCE除了消化道检查,亦向镜下操作方面发展,其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在人群中接受度高,已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胶囊内镜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迄今为止,该技术在OGIB诊断中应用的研究多限于小样本病例。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OGIB的诊断价值,确定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和总诊断率。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月,对连续选取的91例OGIB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94次,对胶囊排出时间,再检查,治疗,再出血,依从性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为74.7%,疑诊率为11.0%,阴性率为14.3%。其诊断OGIB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88.9%和80.0%,总诊断率为93.8%。检查过程中仅1例(1.1%)患者发生胶囊滞留,后经手术取出并证实为克罗恩病所致的肠腔狭窄。结论:胶囊内镜对于OGIB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检查手段,迟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使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和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以上进口设备的价格和检查费用昂贵,难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5年3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OMOM胶囊内镜正式投放市场。现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以来25例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资料,以阐明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发症。(2)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平均时间为44min(6—135min),小肠内滞留平均时间为334min(90—433mim)。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42例,未通过12例。52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平均时间为24h(5h 10min~72h)。(3)检出了小肠癌、淋巴瘤、息肉、平滑肌瘤、黄色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炎症、蛔虫症、鞭虫症、异物及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黏膜、血管及黏膜下等病变的检出能力较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为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最大缺点是观察不能重复,不能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李莉 《内科》2009,4(1):91-93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传统的检查手段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很低。胶囊内镜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内镜机械插入法的思维,它能观察以往内镜不易达到的小肠部位,操作简单,无需镇静,对胃肠动力影响小。自2001年8月胶囊内镜通过美国FDA获准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胶囊内镜检查已超过50万例次,胶囊内镜已成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本文对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肠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一直是疾病诊断的薄弱环节,胶囊内镜的问世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OMOM胶囊内镜是继以色列M2A胶囊内镜以后国内第一个研发成功的胶囊内镜,我院从2006年3月引进以来共检查35例,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肠疾病采用传统检查技术诊断困难,至2001年胶囊内镜检查系统问世,其诊断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胶囊内镜诊断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已成为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回顾近年间我院1000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小肠疾病中的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情况等,评价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秋琳 《内科》2012,7(6):648-650
消化道内镜技术从硬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光导纤维内镜到电子内镜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小肠长达5~7米,成为内镜检查盲点。1999年,以色列Gavril J.Lddan和英国Paul Swai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无线胶囊内镜。2001年欧洲及美国FDA相继批准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的一线检查  相似文献   

12.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l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l例;转移性肿瘤者l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l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OMOM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诊断不明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4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共检出病变19例,包括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2例,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形7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黏膜下占位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升结肠憩室1例。余未见异常。阳性检出率79.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内镜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和发展,胶囊内镜已填补了小肠内镜检查的空白,成为小肠的一线检查手段,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从10%提高到70%左右[1].但是,现有胶囊内镜只能依靠自身重力和胃肠蠕动被动行进,功能开发受到体积和电源的限制,遇到了诸多技术瓶颈,无法应用于全消化道内镜的检查.而理想的胶囊内镜,或者是胶囊机器人,应该包括主动运动、高级成像、无线通信、准确定位和诊治等多项功能[2].幸运的是,全球各工科实验室和临床医师正在通力合作,为攻克上述技术难关做了大量开拓性研发工作.笔者就最近胶囊内镜的研发热点和进展做一介绍,希望对广大消化内镜医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调查299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腹泻等原因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对胶囊内镜阴性或诊断不确定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分析胶囊内镜后双气囊内镜检查者诊断和随访资料.结果 29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发现阳性138例(46.6%),可疑阳性68例(23.0%),阴性90例(30.4%).45例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和7例阴性者接受双气囊内镜检查,分别检出31例和1例小肠病变.双气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8例,未发现假阳性者;胶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2例,并有8例假阳性.在胶囊内镜结果提示下,90.3%(28/31)患者经单侧双气囊内镜检查即发现病灶.平均随访期为17个月,93.5%的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者得到有效治疗.二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但其诊断不确定性也较高.双气囊内镜能明确大部分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策略能提高小肠疾病诊断率、指导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4例经传统检查方法诊断不明并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14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所获图像清晰。发现有诊断意义的病变10例,捡出率为71.4%。捡出的疾病有:克罗恩病、血管发育不良、息肉、空回肠炎、憩室,其中4例患者同时存在2—3处病变。检查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痛的优越性,是传统技术上的革新、突破,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慧敏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9,14(6):367-37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侵及全消化道各部位,约70%的病变累及小肠,诊断需联合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生化查等。新型检查技术如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评估小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在小肠CD中的诊断率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肠肿瘤诊断:双气囊小肠镜与其他检查手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率和准确率。方法对59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有34例和17例患者分别同期行插管法小肠稀钡灌注或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分别由专职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34例小肠稀钡灌注检查者中,19例诊断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55.9%,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12例,诊断准确率为63.2%(12/19例);在15例小肠稀钡灌注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肿瘤3例。17例胶囊内镜检查者中,8例检查结果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47.1%,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4例,诊断准确率为4/8例;在9例胶囊内镜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小肠肿瘤2例。59例患者中,经一侧进镜检查后(经口或经肛)发现小肠肿瘤36例,完成双侧检查后发现肿瘤16例。7例患者在双侧检查后未发现任何病变。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88.1%,并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上述三项检查中未见明显的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率及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一次性电子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用于消化道检查及配合手术器械进行诊治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应用EndoFresh一次性电子内镜系统对拟行消化道检查的2例患者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同时进行规范化采图,对内镜操作性能、内镜图像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静脉全身麻醉状态应用一次性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成功完成上消化道及全结肠检查。应用一次性内镜顺利完成规范图像采集,内镜吸气、送气及送水,大小钮弯曲以及镜身旋转等动作。利用配套的主机系统可进行图像拍照、视频录像、图文报告以及数据的传输。2例患者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普通内镜检查相近。结论一次性电子消化内镜系统初步临床应用安全可行,操作性能及内镜图像质量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