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选择性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2例进行了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 a,平均23.5个月,手术方法疗效均满意,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髋关节无疼痛,关节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运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治疗部分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方法:我院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2例,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左膝软组织损伤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髓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手术治疗的12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HS内固定组与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HS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都明显大于髋关节置换组,而术后Harris评分DHS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超高龄患者首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超高龄患者应考虑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老年(65岁以上)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64例,DHS治疗39例,国产组合型髋关节治疗25例,其中合并内科疾病46例,占总数的75%。结果2种治疗方法在功能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髋关节置换优于DHS。结论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状况差,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此类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比较DHS可早期下地锻炼,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超  刘芳  李文华  张新明  刘琦 《中外医疗》2014,(16):104-106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水泥型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采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1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25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Harris评分评价其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关节置换组下地负重时间早于内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泥型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关节置换能明显提前下地负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陈灼彬  李桂英 《河北医学》2011,17(7):875-878
目的:分析比较DHS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接受DHS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DHS内固定组40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2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Ev...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半髋关节置换(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FHR组),37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64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与PFNA组相比,FHR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但FHR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较PFN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可靠,术后可更早、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朝贵  伍旭辉  李健 《当代医学》2021,27(12):101-10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抗旋转与骨水泥双极半关节成形术联合克氏针张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Evans-Jensen分型均为Ⅲ型及Ⅳ型.采用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34例作为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26例作为置换组,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不同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固定组相对置换组而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长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显著疗效.临床上可综合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多方面考虑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其中1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接受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内固定组的卧床并发症明显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提示相对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该方法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前提下,具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舒本林 《医学综述》2014,(24):4592-4594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安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n=32)及髓内钉固定组(n=33),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固定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为(94.9±14.6)min,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6.2±18.7)min,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为(436.4±37.6)m L,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419.6±40.2)m L,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9.4%,髓内钉固定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分级优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钟仕久  张晓剑 《四川医学》2011,32(8):1246-124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2010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A组为半髋置换术,B组为内固定。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按harrs评分标准。A组术后治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髋动力带锁钢板与动力髋(DHS)固定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动力髋(DHS)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需行股骨头置换;内固定组中有2例因术后衰竭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factors in the outcome and rehabilitation after hip fractures, a series of 28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or 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followed up prospectively for two years postoperatively. The long-term results were analysed by a review of the patients' records after 10 years.

The hospital stay and aftercare in the total material were shorter when the operation was not delayed. In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homes, the hospital stay was influenced by the day of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admissio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and the operative result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Social rehabilitation was affected by day of operation, duration of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femoral neck group and b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rochanteric group. The walking capacity was reduced after the fracture in most patients and only about one-half of the patients became independent walkers. Reoperations led to a greatly increas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patients with 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 to a moderate increase in those with cervical fractures. Fracture healing was influenced by treatment factors both in the femoral neck group (poor reduc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in the trochanteric group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un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Mortality was related to preoperative factors and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treatment.

The frequency of the occurrence of another hip fracture up to 10 years postoperatively was 17.4 %, with an equ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typ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在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死亡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DHS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的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其逐个进行质量分析,作系统评价。结果:内固定术较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P〈0.05),手术失血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P〈0.05),但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P〈0.05)。结论:内固定术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因其术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258例采用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资料,根据术前病情评估将所有病例分为一般情况较好者(A组,177例)和一般情况较差者(B组,81例)两组.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情况,并在两组组内分别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不同术式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相似.B组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均高于内固定术.结论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疗效在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中相似,而在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中内固定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钉)内固定与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在62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29例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髓内钉组),33例接受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术(半髋组),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手术时间、负重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5-2008—6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PEN内固定3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即Singh指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例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5)。两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5.2±12.8)分,与P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前者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晏林 《中外医疗》2012,31(8):3-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定制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5~90岁,平均82岁.12例患者均采用定制型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时间约60~90min,无骨水泥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前疼痛症状消失.随访6~18个月无伤口感染、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定制型假体置换术治疗,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减少卧床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配合针灸透刺方法治疗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8例,其中高龄和合并内科疾病较多的患者以双极股骨头置换,其它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18例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1例失访,其余16例获得平均32个月(6~75个月)随访,4例因脑血管疾病复发偏瘫侧肢体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外,12例患者患肢功能可基本恢复到伤前状态,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假体无松动影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配合针灸透刺治疗老年偏瘫合并股骨颈骨折,可以使患者及早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