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N1b)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的1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1b)行Ⅱ~Ⅶ区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通过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1,χ2=31.897)、Ⅵ区淋巴结转移(P<0.001,χ2=17.743)、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32,χ2=4.773)与Ⅶ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1)和Ⅵ区淋巴结转移(P=0.018)是影响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cN1b)患者有较高的Ⅶ区淋巴结转移率,若存在危险因素建议行Ⅶ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4年8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1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CRP升高组(>=5 mg/L)40例,CRP正常组(<5 mg/L)71例,分析CRP升高组和正常组间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2组间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分布有统计学差异,CRP升高组较CRP正常组TNM分期更晚(P=0.001),肿瘤长度更长(P=0.037),更高淋巴结转移率(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04)、肿瘤长度(P=0.045)、是否淋巴结转移(P=0.000)及CRP水平(P=0.000)是预后的危险因素。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和45.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40)、淋巴结转移(P=0.000)和CRP水平升高(P=0.000)均是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RP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期,长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CRP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独立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病人7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4.16%(453/706),第一站(N1)、第二站(N2)和第三站(N3)的转移率分别为61.90%(437/706)、35.86%(253/706)和7.93%(56/706).14例病人发生"跳跃性转移",其中N2为13例,N3为1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和Borrmann分型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OR=2.594,P<0.001)、分化程度(OR=1.743,P<0.01)和肿瘤长径(OR=1.204,P<0.001)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 (Interpectorallymphnodesmetastases;IPNmetas tase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427例检出肌间淋巴结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7.3 %和8.4 %。单因素分析结果:IPN转移和IPN无转移患者在术前淋巴结状况、肿瘤直径、肿瘤临床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 (P=0.016;相对危险度=1.901)和术前淋巴结状态(P=0.006;相对危险度=1.766)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IPN转移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 (55.3 % ;30.3 % )明显低于IPN无转移患者 (81.7 % ;58.3% ) ,P=0.000。结论 :肿瘤直径和术前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原发乳腺癌IPN转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腺癌脑转移临床影响因素,为肺腺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0年172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脑转移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全组患者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从确诊到出现脑转移中位时间为13个月,1年累计脑转移发生率47.1%,2年累计脑转移发生率72.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行为状态ECOG评分、原发肿瘤数目、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等对脑转移有影响(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01)、M分期(P=0.000)、TNM分期(P=0.042)、近期疗效(P<0.001)对脑转移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N分期、M分期、TNM分期、近期疗效可能是影响肺腺癌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分层指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355例ⅠA-ⅡA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5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7.0%;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OR=1.90),浸润深度(OR=7.56)和肿瘤直径(OR=2.5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当逐一增加这些危险因素时,危险分层指数显示淋巴结转移危险度Ⅰ期为5%-50%,Ⅱ期为9%-65%。结论:在低危的Ⅰ期和高危的Ⅱ期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风险存在相当大的跨度,使用危险分层模型能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32%,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溃疡情况(P=0.031)、浸润深度(P=0.023)、肿瘤大小(P=0.035)及脉管癌栓(P<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4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35)、肿瘤直径≥20 mm(P=0.032)及有脉管癌栓(P=0.002)是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肿瘤直径≥20 mm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应作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临床内镜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同临床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病例23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区、肉眼分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5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3)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胃下部癌,第6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6%);对于胃中部癌,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3.6%);对于胃上部癌,第1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结论对于肿瘤大小超过20 mm以及分化程度低的早期胃癌患者,不建议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i-67、P53及CA153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16例)和淋巴结无转移组(52例),检测各组Ki-67、P53及CA153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Ki-67、P53及CA1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BMI、是否绝经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2.307,95% CI:1.485~5.452)、肿瘤直径(OR=1.725,95% CI:1.118~2.974)、Ki-67(OR=3.320,95% CI:2.907~10.781)、P53(OR=1.864,95% CI:1.206~3.224)及CA153(OR=2.113,95% CI:1.390~4.942)阳性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直径、Ki-67、P53及CA153阳性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临床差异,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诊治的111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49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62例,癌肿最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30%,33/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6%(24/111),死亡率5.4%(6/111).右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贫血较为多见(P=0.001),肿瘤多能一期切除(P=0.023),而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造口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01).左半结直肠癌肠梗阻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23例,与右半结肠癌肠梗阻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ASA评分3-4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对于其中高危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虽然左半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造口率高于右半结肠癌,但对于恰当选择的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1-2N0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阐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发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cT1-2N0期乳腺癌患者687例,根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层,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687例cT1-2N0期乳腺癌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56例(22.7%)。单因素分析,年龄、cT分期、pT分期、病理分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分子分型等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r=3.440,P=0.010)、cT2(r=1.770,P=0.007)、浸润性导管癌(r=3.397,P=0.001)、脉管浸润(r=7.434,P=0.000)和Luminal型(r=2.212,P=0.015)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T1-2N0期乳腺癌患者中,年龄、cT分期、病理分型、脉管浸润和分子分型是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有无脉管浸润最为重要,术前全面分析和评估临床资料及术前获得的病理结果将有助于正确选择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甲状腺肿物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Ⅵ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响因素,阐明恶性甲状腺肿物和PTC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9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并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资料及22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8例)和未转移组(51例)。利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超显示钙化及边界情况等临床相关因素与恶性甲状腺肿物及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性别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性(P=0.959,OR=0.972),但年龄与其有相关性(P<0.05,OR=0.341),B超显示钙化(P< 0.001,OR=0.115)和边界不清(P<0.001,OR=18.947)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明显相关。性别(P=0.379,OR=1.523)、钙化(P=0.064,OR=2.649)和边界不清(P=0.536,OR=0.727)与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无相关性,年龄(P<0.01,OR=3.498)和肿瘤大小(P< 0.001,OR=0.177)与其有相关性。B超提示同时存在钙化及边界不清与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189,OR=1.781)。结论:年龄是恶性甲状腺肿物的危险因素,也是PT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B超提示肿物的钙化和边界不清是恶性甲状腺肿物的危险因素,但尚不能作为判断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肿瘤大小可以提示PTC患者是否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 别检测92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IL-9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IL-9在结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IL-9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癌旁正常组织中IL-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均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P<0.001)。IL-9 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TNM分期、Ducks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3, 0.025, 0.004),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肝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IL-9表达阳性结肠癌患 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5)。结论IL-9在结肠癌组织中较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低表达;IL-9在结肠癌组 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Duck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良好预后呈正相关,提示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IL-9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CTSL)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乐清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PTC肿瘤组织标本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取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癌组织中CTSL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在PTC患者癌组织中CTSL表达阳性率为100.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7,P<0.001)。CTSL高表达率在TNM分期Ⅰ、Ⅱ、Ⅲ、Ⅳ中分别为50.00%、80.00%、100.00%、100.00%,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5,P=0.001)。CTSL在有淋巴结转移中高表达率为97.0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6,P=0.001)。肿瘤原发灶中CTSL高表达率为82.35%(28/34),虽低于淋巴结转移灶中CTSL高表达率[97.06%(33/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8,P=0.110)。 结论 PTC肿瘤组织中CTSL表达水平的上调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PTC的疾病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AXX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DAX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相关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AX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高表达108例(80.0%),癌旁组织高表达30例(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原发肿瘤、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胸膜侵犯显著相关(P均<0.05),Kaplan-Meier统计分析显示DAXX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AXX表达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DAXX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肝脏、乳腺、直肠组织(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ECM1的表达,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淋巴结转移肿瘤和淋巴结未转移肿瘤之间的ECM1表达差异.结果:ECM1的表达如下:正常肝组织阳性率20.0%(4/20),肝癌组织阳性率85.4%(70/82);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9.1%(1/11),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0.0%(18/30),其中淋巴结(-)者为37.5%(6/16),淋巴结( )者为85.7%(12/14);正常直肠组织阳性率11.8%(2/17),直肠癌组织阳性率54.5%(18/33),其中淋巴结(-)者为33.3%(6/18),淋巴结( )者为80.0%(12/15).统计分析表明,对ECM1的表达,肿瘤组织高于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高于非转移性(P<0.01).结论:ECM1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MicroRNA-21(miR-21)在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2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iR-2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病位置、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结果: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右半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组织 (P<0.05);Ⅲ期和Ⅳ期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结肠癌(P<0.05);miR-21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结肠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相对于癌旁组织,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表达水平与发病位置、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