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脾胃虚弱型胃痞(慢性胃炎)患者采取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此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符合高原地区脾胃虚弱型胃痞(慢性胃炎)的患者,总共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西药治疗方式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50例)与对照组(西药治疗方法,50例),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较之对照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西药治疗方式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8.00%Vs72.00%)处于较高水平之中(P<0.05);(2)就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来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00%,从中可知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P<0.05);(3)较之对照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西药治疗方式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相关指标[胃脘隐痛(1.37±0.42分Vs3.26±0.78分)、胃脘胀痛(1.14±0.31分Vs2.47±0.76分)、大便糖稀(1.24±0.92分Vs2.38±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拟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倒,随机分为实验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停药1个月后总体疗效,2组间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1)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上,实验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记分评定:2组均能明显降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杨三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7)
目的:研究分析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85例气虚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0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9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57%,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便秘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还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具有极高的治疗价值,适合气虚型便秘使用. 相似文献
4.
5.
补中益气汤方出于《脾胃论》,由黄芪,灸甘草、人参、当归、陈皮、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引起的诸症,笔者在临床中根据本方的作用机理,应用于治疗低血压数例效果良好,兹选择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产后6周的初产妇346例,肌力为Ⅱ~Ⅳ级。将346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补中益气汤组(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组(B组)、生物反馈电刺激和补中益气汤联合组(C组),将A、B组作为对照组。用Phenix盆底治疗仪检测各组产妇治疗前后Ⅰ、Ⅱ类盆底肌纤维及肌电位均值;同时采用ICI-Q-SF问卷、POP-Q量表、FSFI问卷分别判定产妇的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及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盆底肌电位均值明显升高;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SUI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盆底脱垂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后高水平性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对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显著,并且其疗效优于单种治疗,其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调中增液针刺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乳果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调中增液针刺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调中增液针刺能够缓解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补中益气汤结合西医综合治疗肝硬化腹水58例,收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3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关于肝炎肝硬化得诊断标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辅助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效果及对血清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治疗的PFD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30 min/次,2次/周.观察组在对照...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由党参、白术、黄芪、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等8味药组成。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原治脾胃气虚所致的发热、自汗、口渴喜热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便溏、脉洪无力、舌薄苔白,以及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全、胃下垂、久泻久痢等症。近年来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发现,补中益气汤还具有一些新功用。 相似文献
15.
16.
复发性口疮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单独发病,亦可继发急性感染,久病体弱及B族维生素缺乏的人群易感。笔者多年来结合临床实践运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复发性口疮3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以治疗脾胃气衰,元气不足,阴火上冲所致的“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症。现被广泛用于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系统及妇科等。治疗范围之广,疗效之佳,一直为后人所应用。多年来笔者运用于临床,同样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卞伊铃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7)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例40例,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一周后总有效率为45.00%(18/40),两周后为67.50%(27/40),三周后为82.50%(33/40),四周后为92.50%(37/40),平均用药天数为14.35±8.08天.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且连续服用四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舍玉屏风散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过敏性鼻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通过补中益气汤舍玉屏风散(由当归、黄芪、柴胡、党参、防风、陈皮、白术、升麻、炙甘草组成)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水煎2次后去除渣滓,将药物熬制为250一300mL,每天服用一剂,分3次温服,通过西医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要求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mg)和特非那定片(30rag),2次/目,并用麻黄素滴鼻液(10g/L)进行滴鼻,每次3—5滴,2次/日。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个疗程(1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18无效,11例有效,12倒显效,总有效率为57.5%,对照组2例无效,7例有效,31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5.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对小儿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药补中益气汤在脾胃气虚型便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脾胃气虚型便秘患者12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麻仁润肠丸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药补中益气汤应用于脾胃气虚型便秘患者治疗中,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便秘原因,并且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