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功能及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l 74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及对靶器官功能的影响.结果777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患者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及靶器官功能损害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因素,且与收缩压的升高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年肥胖男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 行体检无高血压的成年肥胖男性(腰围≥90 cm)4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检测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含量,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非杓型血压检出率为54.2%.非杓型组BMI、WC、TG及UA均高于杓型组(P均<0.01).非杓型组24 h平均收缩压[(130.9±7.8)mm Hg]和平均舒张压[(82.5±7.0)mm Hg]均高于杓型组[分别为(123.8±8.3)、(77.1±7.8)mm Hg](P均<0.05);夜间平均收缩压[(125.3±7.5)m Hg],平均舒张压[(77.7±8.8)mm Hg],收缩压负荷[75.0%(57.5~90.3)%]及舒张压负荷[33.0%(9.0~71.0)%]均高于杓型组[(105.1±5.5)mm Hg、(64.6±6.0)mm Hg、12.0%(0.0~20.0)%及0.0(0.0~12.0)%](P均<0.01).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WC(β=-0.364,P=0.001)和TG(β=-0.451,P=0.011)为影响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的独立危险因素;WC(β=-0.459,P=0.000)、年龄(β=-0.403,P=0.002)和UA(β=-0.025,P=0.016)为影响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腰围影响无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年男性血压的昼夜节律,控制腹型肥胖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DayandNightRhythmicChangesofBloodPressureinSenileHighBloodPressurePatientsXueMeihua(FirstPeople'sHospitalofNantongCityJiangsuProvince,Jiangsu226001China)24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所测得的血压,具有全面、客观、动态等优点,在临床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对如何利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所提供的资料来指导护理工作认识不足。作者通过对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分析,旨在探讨其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5年5月-199…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6.
影响血压精确测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1月~12月,我院对影响血压精确测量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1例,男69例,女52例。儿童2例,50岁以下成人23例,50~60岁34例,60~70岁45例,70岁以上者17例。分成两个测量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实习护士组,由4名护生组成;另一组为对照组即高年资护师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高血红蛋白、使用降血压药物2种以上和每日残余尿量低于400 ml。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临床上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多,并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检查结果分成3组,其中UCG显示左室肥大30例,均伴单纯收缩压升高(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miscellaneou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MDH),平均年龄(58±12.1)岁,为LVH组;UCG正常的ISH患者48例为ISH组,平均年龄(62±15.2)岁;UCG正常的MDH患者34例为MDH组,平均年龄(51±12.0)岁。另选健康体检者中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10.3)岁。获取4组研究对象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SBP)和舒张压(24-hour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和舒张压(day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和舒张压(night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和舒张压比值(nDBP/dDBP)、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正常组和ISH组血压均值波动都具有昼夜规律性,但其曲线有所不同;MDH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LVH组昼夜规律不明显;(2)ISH组、MDH组与LVH组24 h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而以ISH组及LVH组更为显著(P<0.001);(3)MDH组与LVH组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LVH组nSBP/dSBP比值及nDBP/dD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5)SBP负荷值LVH组大于MDH组,DBP负荷值LVH组小于MDH组。结论:高血病患者应积极随访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血压升高的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组(EH)与正常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两组无明显差异。而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TOD)的昼夜节律与单纯高血压组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董建  刘淼 《护理研究》2022,(13):2395-239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无效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相关血压数据特征。方法:回顾收集并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2 0 2 1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疑诊和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结果:共收集501份数据,监测成功462份。动态血压监测失败以总成功率<70%占比(79.5%)最大;住院病人监测无效率高于门诊(P<0.05);老年组监测无效率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5)。根据血压形态将监测成功的462例病人分为杓型组161例、非杓型组204例和反杓型组97例,不同组别在不同时段的平均血压和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及住院病人血压监测失败率较高,应加强该人群监测前的宣教和监测过程中的巡视;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的病人各时间段平均血压均较高且心脑血管发生风险高,应尽可能追踪其夜间血压异常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 方法将3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n=77)、B组(70~79岁,n=109)和C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 结果A组、B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A组(74.85±11.11)mmHg,B组(71.88±10.52) mmHg]均高于C组[(68.80±9.06) mmHg] (1 mmHg=0.133 kPa)(F=9.95,P<0.05);A组、B组、C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6.63%、87.16%和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P<0.05);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 hDBP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随增龄变化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8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及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214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5~79岁),监测24 h动态血压(ABP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高龄老年组24 h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和反杓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护士应根据其特点做好病情观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规范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门诊共294名患者进行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门诊患者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得分率为50.57%,脑卒中史/家庭史、相关慢性病史和相关健康教育、住院经历是影响门诊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门诊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不高,需有针对性加强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脑卒中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脑梗死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以及其他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将入组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0名对照者(非脑梗死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甘油三酯(TI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blood glucose)、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测定。所有入组被检者均为高血压患者,给予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年龄和性别。同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脑梗死组的TG、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非脑梗死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HDL-C浓度明显低于非脑梗死对照组;升高的胆固醇、白昼平均血压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增加,而夜间平均血压越降低也越容易引起脑梗死的发生;与非脑梗死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的非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高血糖、高TG、低HDL-C和非杓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脑卒中风险评级的相关生活因素,筛选出高风险评级的脑卒中人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共选取我院南区脑卒中护理门诊患者102例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基线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根据脑卒中风险评级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全人群、女性人群、男性人群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90-2991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31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05例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205例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且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记录仪监测两组患者24h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血压平均值与白天血压的平均值的比值分别为0.99±0.05k Pa和0.96±0.05k Pa明显大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针对此变化,临床上应积极的采取手段治疗,减慢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所测得的血压具有全面、客观、动态等优点。在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对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分析,宗旨在探讨其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医疗保健日益转向消费者模式,患者满意度评分已成为衡量医疗保健质量的重要标准。本研究旨在确定与脊柱门诊患者满意度较高相关的因素。本研究的受试者是门诊脊柱中心的200例患者,在每个新就诊患者来访后的三周内通过电话随访。所有受访者都回答了一项有25个问题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使用1~10的评分标准。应用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这些因素是否与提供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飞行员体重及其他相关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144名现役飞行员进行血压及体重指数(BMI)测量,并对其婚姻状况、家庭背景、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习惯)、飞行机种及飞行时间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站果经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飞行机种与血压呈正相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饮酒、高脂高钠饮食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健康知识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结论飞行员高血压病与肥胖、飞行机种、高脂高钠饮食、嗜酒等因素呈正相关,且该因素间相互作用,因此,加强对飞行员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进行超重与肥胖的群体干预,缓解飞行员的紧张情绪,是改善飞行员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