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防己茯苓颗粒的制备工艺,探寻最佳制备工艺路线。方法 以总黄酮含量和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浸膏相对密度、赋形剂种类、赋形剂及矫味剂用量进行考察;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休止角、口感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赋形剂用量、赋形剂混合比例、矫味剂用量进一步筛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以8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醇提后的药渣再以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 h。合并醇提液和水提液,浓缩至一定密度的浸膏与混合赋形剂糊精-乳糖(1:2)按1:3.5的比例混合均匀,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2%。结论 建立的制备工艺方案合理可行,所制颗粒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芪参健骨颗粒的制剂(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和制粒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辅料的种类及用量、混合辅料的配比、润湿剂浓度及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制剂工艺条件。结果:芪参健骨颗粒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辅料(糊精∶乳糖=2∶1)按4∶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1%甜菊素,以90%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用量为辅料与浸膏总量的30%。结论:优选的制剂工艺制备的成品颗粒流动性好,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均符合要求,为芪参健骨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0,(7)
目的制备消肿止痛颗粒。方法湿法制粒后,以蔗糖、糊精、乳糖占比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表征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休止角、水分、吸湿率。结果最佳条件为混合辅料(蔗糖-糊精)比例72.2∶27.8,浸膏与混合辅料比例1∶1.6,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4 h,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分别为92.90%、8.73%、89.97%、36.12°。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符合消肿止痛颗粒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1,(10)
目的优化健脾通气无糖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的一致性。结果最优条件为干膏粉与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0.684∶0.316)]比例1∶0.2,润湿剂(89%乙醇)用量40 mL,成型率、溶化率、含水量、休止角分别为91.93%、89.53%、7.89%、30.04°。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用于制备健脾通气无糖颗粒。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21,(5)
目的优化肺炎颗粒成型工艺,并评价其镇咳作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膏粉与稀释剂(乳糖)比例、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考察肺炎颗粒的镇咳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浸膏粉与稀释剂比例1∶1,润湿剂体积分数90%,润湿剂用量15%~20%,矫味剂(三氯蔗糖)用量0.08%,成型率96.4%,吸湿率1.91%,休止角7.12°,含水量4.62%。与模型组比较,高(9.4 g/kg)、中(4.7 g/kg)、低(2.4 g/kg)剂量肺炎颗粒组咳嗽潜伏期延长(P0.05,P0.01),咳嗽次数减少(P0.01)。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所得肺炎颗粒性质稳定,吸湿性低,溶化性好,并具有明显镇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水溶性番茄膳食纤维(SDC)颗粒剂的处方。方法以成型率、吸湿率为指标筛选SDC颗粒剂的辅料。结果辅料以麦芽糊精:乳糖:木糖醇(矫味剂)=4∶1∶3混合,SDC:混合辅料=1∶3较合适。结论经筛选后处方制备的颗粒成型率较高、吸湿率较低,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升清降浊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制粒性状为指标,考察浸膏与辅料的用量比;以吸湿率、流动性、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辅料用量比;结果:浸膏:辅料=100∶50制备的颗粒硬度适中,颗粒均匀,无结块现象。以稀释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浸膏:淀粉:微晶纤维素比为1∶0.3∶0.2制备的颗粒最优。结论:升清降浊胶囊成型工艺为:浸膏:淀粉:微晶纤维素比为1∶0.3∶0.2。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补青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成型率、吸湿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乳糖、甘露醇、硫酸钙用量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干膏粉与辅料用量比例1∶1.14,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醇、硫酸钙用量比例0.5∶0.5∶0.02∶0.06∶0.06,乙醇体积分数75%,所得颗粒成型率、吸湿率分别为97.21%、8.8%。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所选辅料合理可行,可用于补青颗粒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9.
李雅  易丽娟  郭志华 《中成药》2022,(9):2954-2957
目的 优化益心泰颗粒成型工艺,并对其吸湿性进行研究。方法 湿法制粒后,单因素试验筛选稀释剂种类。以干膏粉与稀释剂(乳糖)比例、复合稀释剂(乳糖-可溶性淀粉)比例、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制粒情况评分、成型率、吸湿率与休止角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采用Origin软件对益心泰颗粒与干膏粉吸湿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进行拟合,建立其吸湿过程动力学模型。结果 最佳条件为干膏粉与稀释剂比例1∶1,复合稀释剂比例1∶0(只用乳糖),润湿剂体积分数90%,其制粒、包装、储存环境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3%以下。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益心泰颗粒的成型工艺,并为该制剂的生产和贮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枳茵益子安母颗粒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合格颗粒收率、溶化时间、吸湿率为评价指标,淀粉-糊精用量比例、辅料-浸膏用量比例、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淀粉-糊精用量比例6∶1,辅料-浸膏比例2.24∶1,乙醇体积分数81.51%,合格颗粒收率95.12%,溶化时间19.24 s,吸湿率12.768 3%,休止角27.23°,临界相对湿度7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枳茵益子安母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陈皮健脾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稀释剂配比、稀释剂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成型率、休止角及水分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陈皮健脾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干膏粉与稀释剂(糊精∶甘露醇=1∶1.5)按1∶3.5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75%乙醇制软材,干燥温度为65℃,干燥时间为2 h。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制备的陈皮健脾颗粒合格率高、稳定性强、溶化性好,可为陈皮健脾颗粒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枸杞叶总黄酮胶囊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筛选辅料种类。以乳糖与可溶性淀粉用量比例、主药与辅料用量比例、乙醇体积分数、微粉硅胶用量为影响因素,休止角、吸湿率、颗粒成型率、堆密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优条件为乳糖与可溶性淀粉用量比例2:1,主药与辅料用量比例1:4,乙醇体积分数80%,微粉硅胶用量12%,过20目筛制粒,40℃下干燥30 min,休止角为28.18°,吸湿率为0.039%,颗粒成型率为93.12%,堆密度为0.42 g/mL,临界相对湿度为68%,含水量为3.7%,10 min内有效成分溶出度为100%。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枸杞叶总黄酮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调胃承气颗粒的辅料种类及配比,解决其成型性、溶化性及吸湿性等问题,为该制剂的临床推广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颗粒的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吸湿性等为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调胃承气颗粒的辅料品种、配比及用量,并对成型颗粒进行质量验证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考察。结果:最佳成型辅料为乳糖和甘露醇混合物,以浸膏-乳糖-甘露醇(1∶3∶1)配比混合制粒,制得的颗粒大小均匀,成型性、溶解性、流动性均好,且不易吸湿。临界相对湿度69%,休止角40度。结论:优选的辅料可显著地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且工艺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养肝颗粒成型工艺条件.方法:根据每日服用量,用药粉吸湿百分率、休止角为指标,比较了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以及可溶性淀粉:糊精(1:1)混合物对颗粒质量的影响;用颗粒粒度、性状、溶化性和流动性考察了辅助粘合剂乙醇及用量对干法制粒的影响;用不同口感人群的试食试验,考察了矫味荆甜菊素及用量;用休止角、堆密度及颗粒吸湿百分率为指标,考察了颗粒流动性、粒度及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辅料为可溶性淀粉:糊精(1:1)混合物,用量与中间体总量等量;选择甜菊素为矫味剂,用量为制剂总量的0.8%;用乙醇为辅助粘合剂,用量为物料总量的2.5~3.75%;制粒采用干法制粒,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55.0%.结论:为养肝颗粒成型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肺心宁胶囊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制粒改善肺心宁干浸膏粉的吸湿性,以吸湿率、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为指标筛选辅料和润湿剂。结果:以甘露醇∶乳糖=1∶1为辅料,以95%乙醇为润湿剂时最佳,其临界相对湿度为73.00%。结论:成品颗粒流动性好,吸湿率、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均符合要求,为肺心宁胶囊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梦锦  戴鑫汶  邹奇 《中成药》2021,(1):177-181
目的优化茯苓圆杞固体饮料处方,并测定其吸湿性。方法以外观、澄明度、溶化性、色泽、口感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等级一致性检验法筛选稀释剂、矫味剂、润湿剂种类及其用量;以溶化性、颗粒收率、休止角(流动性)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助流剂种类及其用量。测定吸湿速度、临床相对湿度。结果最优处方为干浸膏1.0份,稀释剂(冰糖)1.5份,矫味剂(甘露醇)1.5份,润湿剂(95%乙醇)制软材,分装前加入助流剂(2%PEG4000),固体饮料成型性良好,外观、澄明度、溶化性、色泽、口感均得到改善。在不同相对湿度下,固体饮料吸湿速度动力学方程均满足幂函数模型,在88.2%时拟合效果最好(R2=0.9955)。生产过程中环境相对湿度在65%以下,暴露在空气中操作的最长时间不超过48 h,可保证固体饮料吸水量低于5%。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满足茯苓圆杞固体饮料的工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乌芍止痒颗粒(何首乌、白鲜皮、赤芍、醋延胡索等)的制备工艺及最优处方,并对最佳成型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制粒情况为指标,对润湿剂种类、润湿剂用量和搅拌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对填充剂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为指标,D-最优混料设计对填充剂最优配比进行考察。再对最佳成型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溶化性、颗粒粒度测定。结果乌芍止痒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以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0.335∶0.360∶0.305)为填充剂,干膏粉与填充剂按1∶1比例混匀,以干膏粉用量0.2倍的70%乙醇为润湿剂,搅拌30 s后制粒。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9%,流动性、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均合格。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
罗纯清  谢宏赞  王兴 《陕西中医》2020,(1):118-120,126
摘 要 目的:优选玉竹滋阴颗粒的成型工艺,并考察以最佳成型工艺制备颗粒的物理特性。方法:以吸湿率、颗粒收率、制粒情况、溶化性、颗粒外观为指标,筛选填充剂种类;以制粒情况、颗粒收率为指标,筛选润湿剂种类及用量。再对以最佳成型工艺制备的颗粒进行吸湿曲线、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的测定。结果:玉竹滋阴颗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糊精为填充剂,干膏粉与糊精按2∶1混匀,润湿剂为85%乙醇,用量为干膏粉与辅料总重的15%。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3%,休止角为29.8°。结论:玉竹滋阴颗粒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工艺可行,为该颗粒剂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种类及其不同配比对清毒消瘀颗粒粉体学性质的影响,并优选该制剂的制粒工艺。方法:以颗粒吸湿性、溶化性、成型性、流动性为指标,采用粉体学的研究方法筛选最佳辅料及其配比,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清毒消瘀方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对清毒消瘀颗粒制粒工艺的影响。结果:选择糊精-甘露醇(1∶1)为混合辅料,清毒消瘀方浸膏粉与混合辅料的配比1∶2,乙醇体积分数85%,乙醇用量13%;清毒消瘀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平衡吸湿率、溶解率分别为94.01%,33.72度,3.562%和97.3%,RSD依次为0.6%,1.6%,1.7%,1.9%。结论:甘露醇的阻湿效果好,与糊精联合使用后制成的清毒消瘀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低、流动性好、溶解率高,且甘露醇可有效改善颗粒的口感。优选的制粒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清解扶正颗粒提取、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野黄芩苷含量及干浸膏得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筛选清解扶正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清解扶正方提取物稠膏相对密度、辅料种类及用量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含水量、溶化性、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清解扶正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结果 处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2;将相对密度为1.28 g/mL清解扶正方提取物稠膏与可溶性淀粉按1∶1.42混合制粒,成型率为98.6%,堆密度为0.43 g/mL,休止角为19.8°,含水量为7.43%,颗粒完全溶于热水,吸湿率为0.99%。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清解扶正颗粒,粒度适中,外观均匀,溶化性好,综合评价指标高,稳定可靠;建立的高效液相测定野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今后清解扶正颗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