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冰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36-183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研究发现它与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存在许多差异,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Ial,ICC)在电子显微镜(电镜)研究、免疫组化方面存在许多相类似之处,而不少学者提出应将GIST视为一种有着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问叶组织肿瘤。笔者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GIST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巨大进展,但对GIST发病率、突变类型及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尚不完善.了解GIST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正确制定GIST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连续有两位患者拿着他们的胃镜、手术后病理报告来咨询,他们都被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因此背上了包袱。笔者向他们做了详细介绍。下面是我们谈话的记录:问:胃肠道间质瘤是怎么回事?李:胃肠道间质瘤指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老祖宗——干细胞的肿瘤。这种干细胞可以逐渐定向分化为胃肠道的纤维、血管、部分神经等成分,干细胞处于未分化阶段发生的肿瘤,称为胃肠道间质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霄腑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胃腑道间质瘤的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6倒中发生于霄19例,结肠9倒,十二指肠5例,肠系膜3例。结论胃肠道问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依据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方式可对胃肠道同质瘤做出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6例中发生于胃19例,结肠9例,十二指肠5例,肠系膜3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依据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方式可对胃肠道间质瘤做出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孙万龙 《医疗装备》2015,(16):35-3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结果:肿瘤位于胃部患者为5例,肠系膜2例,小肠2例,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4例。肿块形态多表现为圆形或是类圆形,可发生囊性变或是坏死。经过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肿瘤实质部分中得到显著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良性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21例。结果21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胃13例,小肠7例,结肠1例。其中良性者14例,恶性者7例。结论CT对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诊断价值,需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6例中发生于胃19例,结肠9例,十二指肠5例,肠系膜3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依据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方式可对胃肠道间质瘤做出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CT表现。方法:14例GIST中,良性6例,恶性8例。位于胃8例,小肠4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肿块直径约(11.2±2.6)cm。位于消化道的13例中,腔外生长者9例(69.2%),腔内、外生长者4例(30.8%)。结果:CT检查者中,肿块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9例。增强后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0例。6例影像学随访检出复发4例,其中3例经口服STI-571治疗患者中2例观察到肿瘤缩小和液化,1例肿瘤增大。结论: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消化道来源的腔外生长肿块,伴有囊变、坏死或与消化道相通和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应考虑GIST可能。CT在GIST诊断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肠道闽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CT表现相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6例中发生于胃19例,结肠9倒,十二指肠5例,肠系膜3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依据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方式可对胃肠道间质瘤做出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小的胃间质瘤(≤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大的胃间质瘤(≥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或趋于模糊,出血、囊变、坏死显著。病变侵犯邻近器官或出现转移(肝、网膜、肠系膜)是最肯定的恶性征象。肿块的大小及有无坏死在良恶性鉴别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肿块越大,坏死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而增强后是否强化与肿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CT对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人类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为1998年以来确立的新病种,其概念在近十年间一直被修正与补充.有关GIST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征观察,分析CT对间质瘤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观察其CT影像资料,并与其大体病理加以对照。结果: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患者24例,食管间质瘤患者3例,回肠间质瘤3例,空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5例,腹腔内肠道外间质瘤3例;良性患者9例,潜在恶性患者12例,恶性患者19例。通过CT诊断治疗,良性和潜在恶性肿瘤的实质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静脉其也得到加强。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诊断对显示肿瘤位置、大小与形态等有重要的作用,对有效诊断肿瘤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值得大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简称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由于其部位特殊,毗邻肝脏、胰腺、胆道等重要结构,给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6.
张晓琰 《药物与人》2014,(7):135-13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观察30例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并用S-P法观察了胃肠道间质瘤的CD117,CD34及DOG-1的情况。结果30例间质瘤中梭形细胞为主型21例(70%),上皮型6例(20%),合型3例(10%)免疫组化显示CD117与CD34,DOG-1的阳性表达率为90.2%,83.6%,92.3%。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核分裂。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傅爱燕 《工企医刊》2008,21(3):14-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0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4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恶性16例,良性4例。主要CT表现为:肿瘤以向腔外生长为主(14/20),类圆形或椭圆形居多(15/20),绝大多数境界清楚(17/20);良性GIST相对较小,平均大小3.3cm×4.2cm,平扫时密度均匀,增强后轻一中度均匀强化,CT净值平均增18Hu;恶性GIST体积较大,平均大小7.2cm×6.6cm,大部分密度不均匀(15/16),瘤中间坏死多见,增强后明显到显著强化,CT值平均净增加52Hu。2例恶性GIST及1例良性GIST发生不规则斑片状钙化。3例恶性GIST瘤体旁可见成簌状或线状排列血管影,2例侵犯周围组织,1例发生肝脏转移。结论:CT检查能够确定GIST的存在,并能估计良恶性,对治疗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近年来由于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各种影像学检查对GIST术前诊断的报道不断增多,但仍缺乏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系统性的报道.本文旨在综述近年GIST影像学诊断的现状和各种影像学检查GSIT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各种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5岁,因反复上腹不适3~4年,黑便1周于2007年8月人院.该患于2005年8月,因上腹不适来我院住院,胃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肿物,位于贲门大弯侧呈葫芦状,大小1.2 em x 0.8 cm,表面光滑,色泽正常,可滑动,质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