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该院就诊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34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控制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B组患者相较于A组,心绞痛稳定和心绞痛发作、心绞痛不良症状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减少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后生存质量、疾病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4/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疾病症状、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主意愿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各30例.对常规组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护理组心绞痛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期间,护理组患者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护理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可降低心绞痛发生次数,促进疾病转归,从而提升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对心绞痛控制以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无缝隙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控制情况和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控制情况和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以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同时提升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无缝隙护理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32例,分别实施无缝隙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 A组患者AS、AF、DP、PL以及TS等指标评分均高于B组,A组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心绞痛,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活动受限、疾病知识掌握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状况各项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心绞痛症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其生活质量及...  相似文献   

8.
白雪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540-1541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双盲法下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再次心梗、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心绞痛发作率、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7例与观察组3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既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预后,又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85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消极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护理,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61-163+16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的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SAQ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完全遵医率达72.0%,总遵医率达98.0%,对照组患者的完全遵医率达52.0%,总遵医率达76.0%,两组遵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Q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1,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通心络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西药加通心络治疗,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通心络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负面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n=42),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实验组(n=42),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HAMD评分、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HAMD评分、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4.
舒血宁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25 mL舒血宁注射液兑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临床及心电图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心电图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具有活血通脉之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更好的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心电图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对有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以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在就诊前1个月自觉有心绞痛症状的5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Judkin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以SAQ各项指标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分别为(80±16)分、(79±19)分和(7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生活质量SAQ的5个指标,活动受限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年龄(P<0.01)、性别(P<0.01)和冠脉病变程度(P<0.01);心绞痛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心肌梗死(P=0.03);心绞痛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为心肌梗死(P=0.01)、性别(P=0.04);治疗满意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冠脉病变程度(P=0.03);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为糖尿病(P=0.03).结论 年龄、性别、心肌梗死、糖尿病、冠脉病变程度等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行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80岁)64例(PCI治疗组),选择同期具有PCI适应证,但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合并其他疾病、有抗凝禁忌证、经济原因或本人意愿等原因而未行PCI高龄冠心病患者93例(单纯药物组)作为对照.出院时、出院后90 d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基础临床资料的差异后,出院后90 d PCI治疗组的SF-36总得分及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 PCI治疗能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8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入曲美他嗪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状况,评价其治疗有效性,同时记录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状况未获得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时,还需要应用相应的降血脂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2组均护理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护理前后心绞痛疼痛程度及焦虑程度。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试验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77.8%(P <0.05);2组心绞痛及焦虑程度均有所缓解,且试验组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够舒缓患者心情,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缓患者紧张情绪,对心绞痛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4例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分别给予综合干预和常规护理,采用SDS评价抑郁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价家庭支持,SA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为(41.37±5.7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34±6.46)分(t=5.284,P<0.05),干预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总分(8.57±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8±1.13)分(t=5.349,P<0.05),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SAQ总分(65.29±6.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2.37±7.29)分(t=6.218,P<0.05),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