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灰色链霉菌No45质粒pSG1上的洁霉素抗性基因,在种子培养基中添加2~4单位/毫升洁霉素,其结果为:(1)种子培养及发酵温度均为30℃时与两者均为28℃时相比,链霉素效价只有28℃时的40%,当种子培养基中添加2单位/毫升洁霉素时,效价提高到63%,亦即能挽回23%的损失,(2)将灰色链霉菌No45和No45-3混合接入种子培养基中(简称混合种子),并添加2~4单位/毫升洁霉素,种子培养和发酵温度均为28℃,当No45:No45-3为1.8:0.2,1.6:0.4时,结果加洁霉素比不加洁霉素时效价高出5~6.5倍。表明种子培养基中添加约2~4单位/毫升的洁霉素可以挽回高温季节造成的部分损失。  相似文献   

2.
青霉菌的氮代谢研究青霉素生物合成与青霉菌的氮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青霉素分子是由α-半胱氨酸和D-缬氨酸所组成。试验中将在合成培养基中生长3天的菌丝经三次磷酸缓冲液洗涤后,接种到不含氮的培养基上,其培养基组分:1/5M磷酸缓冲液(pH6.8)、5%乳糖、0.2%Na_2S_2O_3、0.2%苯醋酸。在这种条件下,虽然菌丝重量未下降,但是菌丝中氮的含量却下降35~40%,这说明菌丝中的氮主要用来合成青霉素(三天培养大约1.7毫克/毫升)。在不含氮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3.
一种复合蛋白粉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前期摇瓶试验筛选获得一种能够提高林可霉素发酵水、平的复合蛋白粉,使摇瓶发酵单位提高至4500μg/ml。在200 L发酵罐放大试验过程中,结合中间补料,考察了氮源对林可霉素产生菌菌丝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复合生白粉的培养基中,溶解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显著延缓菌丝自溶,使林可霉素发酵单位提高至9561μg/ml。添加相相同浓度无机磷的培养基试验组虽然同样能够延缓菌丝的自溶和促进林可霉素的合成,但其提高能力远低于含复合蛋白粉培养基组。推测复合蛋白粉中的有机磷源可能在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链霉素发酵工艺的状况链霉素生产的发酵过程的详细叙述是在1946年最初出现的。Waksman 等人描述了在含有肉膏和玉米浆的培养基中的生产情况。同年 Rake 和 Donovick 发现了一个链霉素生产的经典的发酵培养基,它含有碳源 D—葡萄糖、氮源豆饼粉以及氯化钠。氯化钠可能和从菌丝中释放抗菌素有关。在这种培养基中工业生产可达5—10克/升。发明了很多合成培养基,有些非工业生产的菌株几乎能达到4克/升。似乎复杂的培养基不含有独特的刺激化合物。对任何菌株似乎都能设计一个在抗菌素产生方面接近于复杂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抗菌素发酵中菌丝生长和单位增长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足够量的菌丝,就没有高产抗菌素的物质基础,但菌丝陡长了,又影响抗菌素的产生。据报导在红霉素发酵中培养基里适于菌丝生长的氮源存在会抑制红霉素的合成,因此,要提高红霉素发酵产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各种发酵条件,特别是控制适宜的碳氮比,尽量做到既避免培养基中有过多的适于菌丝生长的氮源存在而又能维持菌丝正常代谢并在较长时间内菌丝量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我们认为采用连续补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本文报导红霉素发酵中将补料中的主要氮源—花生饼粉用A.S1398蛋白酶水解,取滤液,用连续流加代替一次性的大量补料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前体的毒性问题曾有不少报道。当前体浓度为500微克/毫升时,不利于孢子发芽和年青菌丝的生长,超过1000微克,毫升时,就导致青霉菌过早自溶并抑制了青霉素的合成。前体浓度在500~1000微克/毫升时,青霉素合成最多。  相似文献   

7.
灵芝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及摇瓶发酵条件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 100 L气升环流式生物反应器的扩大试验。研究表明,无机盐KH_2PO_4和MgSO_4·7H_20对生长有影响,其最适浓度分别为0.1%和0.025%.麸皮、玉米粉和葡萄糖对菌丝体生长都有显著的作用。在摇瓶培养中,菌丝体易形成菌丝球,其大小随振荡速度而变化。将菌丝球用玻璃球打碎制成的匀浆种比直接用菌丝球接种获得的产量高。 100 L气升环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结果表明,以较皮为培养基的氛源,5d菌丝体干重为5~6g/L;以豆粉为培养基的氮源,5d菌体干重可达7~8g/L。  相似文献   

8.
我厂自1969年11月土霉素投产以来,发酵水平一直不高,发酵后期菌丝自溶早,单位增长较慢。以后改用8~#Ⅱ菌种,发酵单位平均提高10%左右。 1970年四环类抗菌素技术交流会议后,我们吸取了兄弟厂经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磷方法,发酵单位又提高27~34%。在补磷方法上,根据我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种子对托普霉素之生物合成影响的若干因素。在六种种子培养基比较试验中,以~#1号种子培养基为最佳,其配方为:玉米浆2%,甘油2%、NaCl0.3%、NH_4Cl0.2%、CaCO_30.5%。种子培养基之菌丝累积量与发酵单位并不一定成比例关系。如~#6号培养基菌丝累积量最多为40毫克/毫升。其发酵单位为1~#号培养基的70%,~#2号培养基菌丝累积量最少为5毫克/毫升。其发酵单位为1~#培养基的88%。种子龄对托普霉素生物合成并不是一严格的限制因子,种子在对数生长期,稳定期或死亡期初进行接种,其发酵单位相差无几。但对数生长期和死亡期初的种子,其接种量应比稳定期的种子量要增大。种子传代试验中,传代1~3代则不影响抗生素效价,如传  相似文献   

10.
黄豆饼粉是许多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中较好的氮源,而螺旋霉菌如采用黄豆饼粉为主要氮源与生产用的鱼粉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比较,则螺旋霉素合成有很显著的差异。为要提供工业生产抗生素的有用资料,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材料和方法 (-)菌种:我国土壤中分离到的螺旋霉素产生菌 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A.SP编号为——799-1941. (二)培养基 1.孢子斜面培养基:麦敖6%,琼脂2% 2.种子培养基:黄豆饼粉25%,淀粉4%,NaCl0.4%,CaCO_30.5%,自来水,自然pH,500毫升三角瓶装量100毫升。 3.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正> 补料工艺已在几种抗菌素发酵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培养基的物理性状、适合菌体生长,还可以补充营养成份,控制基质浓度,以延长抗菌素的分泌期,从而提高发酵单位。利用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iu—32)合成利福霉素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的配比为10%,其它成份浓度亦较高,这样高渗透压的培养基,对稀浓度培养基所培养的种子菌丝必然要增长其适应期,也不适合菌丝生长繁殖。为  相似文献   

12.
以产二十碳五烯酸(EPA)的解脂耶罗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 SIPI-N-5为出发菌株,通过碳源和氮源优化,以5%甘油为碳源,0.5%酵母浸粉为氮源,摇瓶中EPA的产量为1 324 mg/L.进一步在5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培养,采用较适宜的培养基并补加葡萄糖和酵母浸粉,EPA产量提高至2 701 mg/L.提取发酵产物,获得占总油脂含量33.9%的EPA.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以顶头孢霉菌为试验菌株,采用200立升和2.5吨不锈钢发酵罐,作了不同培养基对顶头孢霉菌产生头孢菌素C影响的试验。 培养基用一号发酵培养基(以淀粉、糊精和玉米浆为碳、氮源)和二号发酵培养基(以植物油和玉米浆为碳、氮源),发酵中途都采用补料通氨水调节pH的工艺条件,常量法测糖;甲醛法测氨基氮;用定量发酵液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五分钟,计算发酵过程中菌丝量的百分数(V/V%);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菸酰胺法、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发酵液中的总效价、头孢菌素C及去乙酰头孢菌素C的效价。 为选择较佳的发酵工艺条件,首先在200立升罐中做了三个试验内容,结果:以发酵中途不补料设其产量为100%,则发酵中途补  相似文献   

14.
抗菌素发酵过程中的补料工艺,是当前提高抗菌素发酵单位的主要措施之一。补料工艺早已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等抗菌素的发酵过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报告井冈霉素发酵过程中菌丝形态、糖氮代谢与井冈霉素合成关系的试验研究,探索适宜的补料时间和补料培养基的配方,达到提高发酵单位、降低成本、节减粮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如何在已稳定的发酵单位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发酵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际生产中,中间补料工艺最为关键.而氮源的补入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氮源过量会严重阻碍菌体代谢合成,抑制青霉素的产生.如果缺乏氮源将导致菌体自溶和呼吸强度降低,青霉素产量大幅度下降.在培养基中只有保持一定量的氨氮,才能连续合成青霉素.因此控制培养基中氨氮残量使之稳定在工艺控制范围之内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亚硝基胍(NTG)、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核糖体工程育种方法处理产雷帕霉素游动放线菌SIIA-1602,结合OSMAC策略以期筛选得到发酵水平有较大提高,氮源利用更加高效的新菌株。方法 首轮采用NTG诱变筛选;第二轮采用链霉素抗性育种,第三轮采用ARTP诱变育种;采用3种不同的发酵培养基考察突变菌株的发酵水平。结果 出发株游动放线菌SIIA-1602经过NTG诱变、链霉素抗性和ARTP诱变筛选得到的突变株ASN-256,其发酵水平提高了55.7%,通过发酵培养基删减有机复合氮源并且添加了赖氨酸和哌可酸后,发酵水平提高分别107.6%和148.9%。在10t发酵罐通过流加 ,使菌种ASN-256发酵单位进一步提高到1250mg/L,是出发菌株SIIA-1602发酵水平的2.85倍。菌种ASN-256发酵过程中总氮源使用量减少50%,放罐时氨基氮排放仅为菌株SIIA-1602的一半,菌渣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突变效率高,能够快速获得传代稳定,氮源利用更加高效的雷帕霉素高产突变株。另外,该菌通过发酵培养基的调整实现了氨基氮排放和菌渣量的大幅降低,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林可霉素发酵效价,我们采取了二个措施。(1)二级种子液培养从原工艺的24h延长到48h,其间视pH和菌丝情况补种子补料培养基1~2次。菌丝浓度由34%增加到52%,种子效价从0达到350u/ml;(2)发酵前期加入发酵补料培养基,使发酵后期效价得到持续增长。两项措施使林可霉素发酵效价提高15%~18%。  相似文献   

18.
培养条件对少根根霉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少根根霉发酵生产γ-亚麻酸(GLA)时的适宜培养基组分。方法:以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NK030037)为菌种,分别用单一碳源的高糖、低糖培养基和复合碳源培养基发酵生产GLA,提取发酵产物中总脂肪酸,并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分别对3种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产物中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以复合碳源为培养基时,其发酵产物中总脂肪酸的含量、GLA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单一碳源的高糖和低糖培养基的发酵结果。结论:适当控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以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为复合碳源,以硫酸铵和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是少根根霉发酵产GLA较适宜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林肯链霉菌发酵培养基。方法 采用24孔板,对现有的两种发酵培养基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较优发酵培养基;在此发酵培养基基础上,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和磷酸氢二钾这6个可能影响林可霉素发酵水平的因素进行效应评价。结果 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30,葡萄糖105,豆饼粉22.5,玉米浆1,氯化钠2.25,碳酸钙6,硫酸铵2.65,硝酸钾1,磷酸氢二钾0.5。结论 对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孔板发酵验证,林可霉素的平均发酵产量达到2288μg/mL,比未优化组提高了42.03%。  相似文献   

20.
变温培养工艺在林可霉素发酵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晓慧  颜景斌 《安徽医药》2003,7(6):468-469
研究在林可霉素发酵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培养温度对生产菌菌丝形态和发酵单位的影响,改进了林可霉素发酵的传统恒温培养工艺。培养起初60h维持在31℃,随后降到30℃培养70h,再回升至31℃培养至放罐,结果显示:生产菌中、后期菌体浓度下降幅度减小,菌丝上的空泡缩小,美兰染色加深,自溶期推迟;平均单批放罐总亿提高了4.4%,同时可以缓解冷却水水源不足和减轻染菌对发酵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