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T扫描在声门上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对声门上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声门上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对肿瘤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5例患者作了CT仿真喉镜(CTVL)成像。结果:肿瘤呈局部软组织增厚或团块状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本组CT术前肿瘤分期(T)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87%和90%,评价周围结构受侵的准确性为83%-100%。CTVL能很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并可从足侧观察狭窄远端及声门下区的情况。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声门上癌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对评价声事受侵和诊断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尚有一定的局限性。CTVL是纤维喉镜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对下咽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局部活检病理证实的下咽癌40例。结果 主要CT表现:(1)病灶位置:下咽上区癌5例(12.5%),梨状窝癌27例(67.5%),咽后壁癌或环后癌6例(15%),混合型2例(5%)。(2)病变密度: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梨状窝变窄或消失。(4)咽后软组织增厚:杓-椎距或环-椎距增宽。(5)喉移位及邻近结构受累。(6)喉软骨破坏(30%)。(7)颈部淋巴结转移(77.5%)。(8)食管及其他结构受累。结论 CT可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包括喉软骨、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下咽癌主要须与喉癌鉴别,病变发生的部位、声门旋转移位情况、杓-椎距或环-椎距是否增宽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0例、术后评价10例)进行轴位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同时做MPR成像。将结果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MPR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5%及97.5%;25%的病例MPR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优于轴位;增强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MPR图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评价喉及下咽癌术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例(术后1~120月共作了69次CT扫描)经喉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呈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改变,8例水肿或瘢痕形成,2例术后滞溜囊肿。25例有术后肿瘤复发或/和转移,包括局部肿瘤复发1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术后的正常和异常改变,判断有无肿瘤复发及其侵犯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CT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评价喉及下咽癌术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术后1-120个月共作了69次CT扫描)经喉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结果 10例患者呈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改变,8例水肿或瘢痕形成,2例术后滞留囊肿。25例有术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包括局部肿瘤复发1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术后的正常和异常改变,判断有无肿瘤复发及其侵犯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下咽癌侵犯范围及其术前分期的CT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下咽癌侵犯范围及其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下咽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术前分期,并将此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CT判断肿瘤侵犯邻近部位或结构的敏感性为95.0%(113/119),阳性预测值为85.0%(113/133),假阴性率为5.0%(6/119)。术前CT对原发肿瘤分期的准确性为79.0%(15/19)。结论 CT能准确地反映下咽癌的侵犯范围及其术前分期,这对于下咽癌的临床处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性肿瘤23例、术后复发3例)进行MRI扫描,分析其MRI表现,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及CT扫描作比较。结果:MRI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侵犯范围。MRI对术前肿瘤分期及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91%。高于CT扫描的87%及83%。结论:MRI扫描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及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选取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且有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16例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仪进行腹部增强扫描。重点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以及强化后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以肝十二指肠韧带(60.3%)、肝门部(55.2%)、腹腔动脉周围(47.4%)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37.1%)转移发生率较高。不同形态学类型癌肿间,淋巴结转移部位数不同,弥漫型(3.87部位/例)〉巨块型(2.4部位/例)〉结节型(1.37部位/例)。中上腹部共计271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1-6个,平均2.34个/例(部位数),转移淋巴结融合较少(24.0%)。转移淋巴结的最大短轴径(MSAD)为1,2,5.7cm,平均3.6cm。84例(72.4%)患者,共计有136个部位(50.2%)转移淋巴结中观察到较明显坏死,转移淋巴结MSAD≥2,5cm较多见。肝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多占据整个淋巴结的小部分,常表现为“小片”或“裂隙状”。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主要沿肝脏的淋巴引流途径,与原发肿瘤在肝脏中所处位置有关;淋巴结转移的范围与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形态学类型有关。在增强螺旋CT扫描中,转移淋巴结常呈等低密度,边缘多模糊,可发生坏死,坏死形态多不完全,转移淋巴结间融合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9例、术后评价15例)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结果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结合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3.8%及95.9%;增强后肿瘤边界较增强前清晰,有助于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和判定增强扫描也明显优于平扫图像,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螺旋CT平扫结合静脉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正确率,为外科手术方案和手术范围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共3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中14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包括仅有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79例,CT诊断符合为60例;中央区及侧颈区(Ⅱ~Ⅴ区)均转移者62例, CT诊断符合51例。结果采用χ2检验。102例淋巴结密度、强化程度与甲状腺癌相似,其中23例伴有囊变坏死,14例伴有颗粒状钙化灶,7例并发喉返神经侵犯或气管、血管侵犯。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中央区;但侧颈区亦同样常常有转移,应高度重视。转移淋巴结的CT扫描特征:淋巴结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保持一致,可发生囊性变或坏死,以及出现颗粒状钙化灶,CT检查对临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CT表现。结果 CT平扫中5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混杂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4例中等度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其中8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肺部3期增强扫描方式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应用改进的增强扫描方式(即3期扫描)检查的SPN患者的影像资料。3期扫描包括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平衡期120 s,分析SPN的强化程度及增强方式,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通过曲线首尾两点做直线,对照发现,代表慢性炎症的直线斜率要大于代表肺癌的直线斜率。肺癌和慢性炎症通过肺3期增强扫描,CT值增长幅度较大,肺癌增强扫描后最大增长值平均为25 HU,且一般会均匀强化,慢性炎症为35 HU,且一般为周边强化明显;结核增长幅度不大,平均为10.9 HU,且一般中央不强化。结论:通过3期增强扫描,结核比较容易区分,而肺癌和慢性炎症因为增长幅度都较大,增强CT值之间有交叉,所以通过时间-密度曲线首尾两点做直线,其斜率可对慢性炎症和肺癌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转移瘤CT征象。结果23例肾E腺转移瘤中10例为双侧,右侧5例,左侧8例。瘤体大小在1.5cm×1.2cm~12.5cm×9.7cm。23例的33个肿块均为实质性肿块,26个肿块小于4cm,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中5例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强化;7个肿块大于4cm,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坏死、囊变,边缘模糊,其中2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病史,CT平扫与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平扫及增强CT的各种征象,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癌43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T薄层(2~5mm)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结果:43例甲状腺乳头癌病例中,边界不清32例(32/43,75%);钙化31例(31/43,74%)(其中沙粒样钙化19例(19/43,61.3%),斑片状10例(10/43,23%),爆米花样2例(2/43,5%);密度不均匀36例(36/43,84%);岛样强化13例(13/43,30%),39例(39/43,90%)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CT值降低;甲状腺双叶多发11例(11/43,25.6%),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25/43,56%);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9例(9/43,21%)。结论:甲状腺CT平扫中的沙粒样钙化,CT扫描的强化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胸腺淋巴瘤(PT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2013年4月临床资料齐全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胸腺淋巴瘤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与相同病例的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CT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原发胸腺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HL)8例(8/1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5/15)、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2/15),女性9例(9/15)、男性6例(6/15);发病年龄<40岁13例(13/15),与侵袭性胸腺瘤(5/15)及胸腺癌(3/15)比较(P<0.05)。原发胸腺淋巴瘤CT平扫示肿块向两侧生长11例(11/15),结节状突起、分叶状生长8例(8/15),密度均匀6例(6/15),三者分别与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原发胸腺淋巴瘤CT增强扫描示包绕血管征11例(11/15),分别与侵袭性胸腺瘤(2/15)、胸腺癌(4/15)比较(P<0.05);瘤内小囊肿状改变7例(7/15),分别与侵袭性胸腺瘤(1/15)、胸腺癌(0/15)比较(P<0.05);强化值<20 HU10例(10/15),与胸腺癌(1/15)比较(P<0.05)。结论:原发胸腺淋巴瘤好发年轻女性,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据之可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