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慧敏 《临床医学》2011,31(10):86-8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降低HIE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将7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从新生儿期即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2~3 d、14~16 d、26~28 d神经行为测试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儿智能发育商数进行测评,治疗组智能发育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降低中、重度HIE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减少智能落后及伤残程度,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168例HIE患儿,分析他们的发病原因,对比临床、CT分度及预后。结果 胎儿、孕妇高危因素影响HIE发生,临床与CT分度呈等级分布,中重度HIE患儿多预后不良。结论 健全产前保健及监测,对高危妊娠、分娩早期干预可降低HIE发生,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周咏梅  王晓红  喻瑛 《护理研究》2005,19(7):615-61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患儿身高、体重和新生儿 2 0项行为评定量表 (NBNA)的影响。 [方法 ]将 88例HIE患儿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基础护理和成人交往 ;干预组除按常规组的治疗和护理外 ,辅以视听觉、触觉、前庭运动刺激和水疗法等护理干预。 [结果 ]干预组身高、体重及NBN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且NBN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轻HIE患儿脑损伤所致的伤残、智力障碍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咏梅  王晓红  喻瑛 《护理研究》2005,19(4):615-6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惠儿身高、体重和新生儿20项行为评定量表(NBNA)的影响。[方法]将88例HIE患儿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基础护理和成人交往;干预组除按常规组的治疗和护理外,辅以视听觉、触觉、前庭运动刺激和水疗法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身高、体重及NBN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NBN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轻HIE患儿脑损伤所致的伤残、智力障碍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诊断为HIE的足月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预后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ID)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7例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57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无任何干预措施。两组均于1.5岁、2.0岁时按双盲法进行Bayley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实验组1.5岁时,Bayley测试智力发育指数(MDI)较对照组高1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较对照组高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岁时实验组MDI较对照组高14.2分,PDI较对照组高9.3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脑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6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合理喂养、预防接种、基础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随访时,两组患儿在3个月的发育指数、运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6个月、12个月时的发育指数、运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12个月时的身高、体重、头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不良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充分发掘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机体潜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亚玲 《临床医学》2009,29(9):11-12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只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然后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吴晓亚  马永利 《现代康复》2000,4(4):526-527
目的:研究丹参预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生与早期训教的效果。方法:所有HIE新和儿均给予早期治疗,对照级组采用常规处理,防治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应用丹参注射液,并指导家长坚持实施针对性训教。结果:两组比较有极显性差异,防治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在预防再灌注损伤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干预训教可刺激脑细胞发育,减少伤残或减轻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医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的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我们对部分中、重度 HIE患儿进行俯卧位训练及跟踪随访 ,并与同期未早期训练者进行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在本院住院的足月中、重度 HIE患儿116例 ,诊  相似文献   

11.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随 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24例,干预方法包括新生儿期开始进行视、听、抬头及四肢活动训练,婴儿期进行感知视听、 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对脑瘫者进行物理治疗;高压氧疗及应用施普善静脉滴注等。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所有病例均于 6,12,18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相同月龄时干预组各能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发生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22.02,P<0.01)。结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给予早期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后遗症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早期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治疗3个月后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干预组患儿治疗后7d和14d 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不同时期,早期干预组患儿MDI和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后,早期干预组预后良好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可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2例HIE患儿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2例;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干预组在1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为98.6±17.2、104.1±13.7,运动发育指数(PDI)为89.3±12.8、95.4±12.1,明显高于对照组MDI:88.9±10.5、93.4±14.4和PDI:80.8±9.4、86.3±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感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9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两组患儿均采取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对脑白质的损伤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MRI检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 < 2周岁,且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将患者分为脑瘫组和非脑瘫组(30例/组),记录其常规颅脑平扫征象和得分,于DTI图像上找出感兴趣区域并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定的白质区包括: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中脑大脑脚、胼胝体压部、下纵束、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视辐射、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半卵圆中心、听辐射、胼胝体膝部和顶叶白质等。生成胼胝体纤维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图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平扫的征象和FA值与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筛选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拟合度和效能。结果  经MRI平扫,两组患儿颅脑左侧的丘脑、两侧的半卵圆中心区和胼胝体体部的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脑瘫组患儿各个部位的FA值均比非脑瘫组小,且两组患儿的FA值在内囊后肢、听辐射、双侧中脑大脑脚、视辐射、顶叶白质、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下纵束、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丘脑后辐射、胼胝体体部和左侧豆状核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ADC值在双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左侧丘脑后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顶叶及压部和左侧丘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可作为脑白质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白质损伤的ROC AUC是0.887,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是90.38% 和85.12%,准确度为0.761。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会使其白质纤维束发生损伤,使其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I可明确反映出患儿神经纤维束发育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PO 300IU/Kg,静脉输注,每周3次。对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脑电图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分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BNA评分及CDC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EPO可改善HIE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抚触和洗澡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人工喂养并给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抚触和洗澡,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生长指标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摄奶量、体重、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同日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抚触和洗澡对HIE患儿神经及体格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HIE)颅脑超声参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其颅脑超声参数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5例HIE患儿,根据其病情分度分为轻度组(38例) ,中度组(24例),重度组(13例)。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75例作为对照组。均于出生48h及72h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收集其脑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比较各组间差异。对HIE患儿进行28d的随访,再次进行TCD复查及预后评估,利用Peaso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结果 出生48h 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流速(Vm):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出生48h 阻力指数(RI):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轻度组出生72h各参数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均P<0.05);出生72h Vs、Vd、Vm: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出生72h RI: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预后不良者出生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量表评分、Vs、Vd、Vm均低于预后良好者,RI高于预后良好者(均P<0.05)。HIE患儿出生28d后的Vs、Vd、Vm均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493,0.434,0.432,P<0.05),RI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 HIE患儿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Vm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呈降低趋势,RI呈升高趋势;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可较为客观的反映HIE患儿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且对其预后评价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护理要点,以协助检查顺利进行.方法 对2012年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护理特点和重点操作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例患儿在检查时因发生病情变化而停止,其余55例患儿在精心护理下均顺利完成检查,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对进行18F-FDG PET/CT检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检查顺利进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检查结果的满意度.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院儿科收治的足月HIE患儿45例(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6例),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T-1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轻、中、重度HIE血浆C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与轻度HIE比较,CT-1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血浆CT-1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急性期血浆CT-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患儿急性期CO、EF、FS明显降低,且CT-1水平与CO、EF、FS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IE患儿急性期血浆CT-1水平升高,且检测血浆CT-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判断病情,并能反映其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