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后路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同时扩大侧隐窝,部分病人需要同时扩大神经根管,对受压神经根充分减压。结果 本组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合并椎管狭窄452例,术后随访305例,优263例,良31例,差11例,优良率达96.3%。结论 MED在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脊柱稳定性好,适用于单侧1个间隙或同侧2个间隙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摘除腰椎间盘及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减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枢法模第 2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ED) ,经脊柱后路椎板间隙入路对 4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 16个月 ,手术优良率 89%。结论 :应用脊柱后路内窥镜下手术能达到常规手术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减压的目的 ,而不会有大的创伤 ,但对多节段仍以常规开放手术为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技术特点和效果分析.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60例随访3~48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43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显微内镜及自制器械行髓核摘除术和侧隐窝扩大减压术的切口选取和手术技巧。其步骤如下:①选取切口:双间隙病变于两间隙中间取切口;3间隙病变者于中间病变间隙取切口。②建立与病变间隙相对应的工作通道。③髓核的摘除。④术中自制器械的应用。结果连续双间隙突出34例,间隔间隙突出2例,连续三间隙突出14例。5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按Nakai评定标准,优34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4.0%(47/50)。结论后路MED治疗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刨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的特点,是目前该类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附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报告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行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掊除和侧隐窝扩大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在荧屏监视显微内窥镜下切除纤维环,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咬除肥厚的黄韧带,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彻底减压。结果:近期随访3-5个月,优良28例,优良率9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除术,技术先进,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并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症状,体征安全消失68例。基本缓解12例,优良率94%,结论: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并钙化者不适合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及神经根减压。结果随访6~12个月,按照Macnab标准:优4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2.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轻度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近期疗效好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0,自引:0,他引:150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长1-8cm 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道及内窥镜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 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 必要时清理或扩大神经根通道。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 例,随访6~18 个月,按Nakai 标准评定:优49 例,良12 例,可3 例,差1 例。结论 本术式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持脊柱后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减少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由于手术视野放大15 倍,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可靠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相同节段侧隐窝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9.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自2002年10月以来,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其中合并神经根管狭窄18例,评价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术后次日原有腰腿痛症状消失.21例明显减轻。术后4~13个月的随访,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31例,良26例.进步1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更为安全.攒伤小,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减压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同样适用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冶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采用后路显微内镜(MED)下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结果术后5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损伤椎体前方大血管、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外漏和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和复发、腰椎失稳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是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优良方法,对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病例,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发挥微创技术的优越性,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局限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隙后路显微内窥镜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dis cectomy ,MEDⅡ )手术治疗。常规方法手术治疗的 30例作对照组。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 ,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 90 % ,对照组优良率 86 7%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12 6 ,P >0 0 5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后路经椎板间隙途径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报告较多,其优越性也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认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操作日趋完善熟练,其适应证也逐渐扩大。亦有MED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报告,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专门报告较少。自2002年10月以来采用MED治疗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概念,手术要点,临床应用,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ny,MED)行腰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在荧屏监视显微内窥镜下显露病变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膜囊,神经根,摘除突出的腰间盘组织,必要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本组80例,随访1-7个月,按Nakai分级,优68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结论 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同时保持脊柱后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椎板表面剥离软组织,扩大骨窗;剥离子分离椎板下黄韧带,切开黄韧带并咬除,显露硬脊膜及神经根;有隐窝狭窄者,薄椎板咬骨钳沿神经根,潜行咬除侧方黄韧带及增生骨质,必要时用自制小骨刀小心行神经根减压,牵开神经根切开纤维环,取出髓核组织。结果 术中出血量250~700 ml,平均410 ml;手术时间25~300min,平均70 min。硬脊膜破裂1例。2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按Macnab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ED)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MED下椎管减压术.结果 责任间隙神经根及硬膜囊充分减压松解,疗效按Macnab标准,优良率92.15%,无并发症.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MED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方法: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其中46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优3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只要遵循神经根彻底减压的原则,就可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方法: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其中46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3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只要遵循神经根彻底减压的原则,就可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根据神经根是否松弛,作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87例,术后随访20-31个月,平均26.4个月。手术时间40~160min,平均67min。术中出血30~500ml,平均95.2ml。术后平均2-3d下床,16d恢复日常生活,29d恢复工作。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93.1%:术中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硬脊膜损伤;(5)髓核残留。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后路的稳定性,本术式适用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和/或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所见神经根的变异情况,探讨术中神经根解剖变异时的对策。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MED治疗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发现4例存在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3.2%,Kadish分型均为II型。其中L4/5间隙2例,L5/S1间隙2例。4例均在内窥镜下经过细致辨别确定为神经根解剖变异并在术中采取扩大显露范围、小心牵离受压神经根、彻底减压等操作。结果4例神经根变异患者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术前症状体征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腰骶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低,但术中应予以重视。对术前突出节段与神经根损害、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的病例应考虑神经根变异的可能。MED镜下可清晰辨别突出椎间盘与变异神经根的毗邻关系,有效防止神经根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后路显微内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入路潜式椎管扩大术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6年9月,对41例连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椎管减压术。通过调整工作通道并用不同角度椎板咬骨钳潜式减压对侧侧隐窝,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一间隙完成后拔出工作通道,通过皮肤牵拉建立另一工作通道,相同方法进行减压。结果手术中因粘连严重转开放1例,硬脊膜撕破1例,定位错误1例,无神经根损伤。36例随访3~48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8.9%(32/36)。18例术后CT显示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结论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