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乙肝患者前S1蛋白、HBV DNA检测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蛋白、HBV DNA检测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前S1蛋白,采用PCR法检测ItBV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对HBsAg、HBeAg、HBeAb和HBeAb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24.1%,29.4%,14.4%和20.6%,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是56.7%,100%,12.4%和48.5%;HBsAg/HBeAg/HBeAb均阳性的高复制组中,前S1蛋白阳性占29.4%,HBV DNA阳性占100%;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低复制组中,前S1蛋白阳性占19.2%,HBV DNA阳性占16.4%;HBsAb/HBeAb/HBcAb均阳性的康复组中,前S1蛋白和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HBV DNA与乙型肝炎的复制状态极为密切,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检出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PCR检测289例乙型肝炎病毒DNA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样中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探讨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与HBV抗原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标志物(HBV—M)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289例乙肝患者血样。结果12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98.4%;89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42.7%;27例HBsAg、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29.6%;6例HBV—M全阴性血样中,1例HBV—DNA呈弱阳性。结论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定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等的确定依据,在追踪患者预后及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诊据。方法:对814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HBsAg( )、HBeAg( ),HBcAb( )模式HBV DNA阳性率为87.28%(302/346),HBV拷贝数≥10^8/ml占63.87%;在HBsAg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有40例(48.78%),检测出HB-DNA,部分血清标本的BV-DNA拷贝数较高,此可能是HBV前核区基因突变,导致HBeAg不能表达,但病毒本身复制未受影响HBeAg(+)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拷贝数明显高于其它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P<0.005)。结论:单凭血清学标志物模式难以准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的强弱,定量检测HBV DNA真实反映HBV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V免疫标志物。结果121例乙型肝炎标本中,FIBsAg+、HBeAg+、FIBcAb+阳性组患者有39例.血清HBV—DNA阳性率67%,平均浓度1.42x10’Iu/rnl;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有6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45%,平均浓度4.29×10^5IU/ml;HBsAg+,HBcAb阳性组患者有6例,血清HBV—DNA定量值均为〈500;HBsAg+,HBeAg+,HBeAb+,HBcAb+有2例,血清HBV-DNA阳性50%,平均浓度2.96×10^4IU/ml。结论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学龄儿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定量检测学龄儿童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以指导临床。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48份学龄儿童血清标本,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中HBV的免疫标志物。结果 208份患儿血清标本HBV DNA的阳性率为76.0%,其中HBsAg、HBeAg、HBcAb组88份,HBsAg、HBeAg组12份和HB-sAg、HBeAg、HBeAb、HBcAb组8份的阳性率均为100%,HBV DNA的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0×10~8、4.4×10~8和2.2×10~7,其余各组HBV DNA的阳性率与HBsAg、HBeAg、HBcAb组比较,结果均为P<0.01。4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HBV DNA全部为阴性。结论 FQ-PCR可以检测学龄儿童HBV感染和复制的真实情况,对于儿童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常规乙型肝炎两对半的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与HBcAg,HBV DNA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113例标本,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88.7%,HBsAg、HBeAg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100%,HBV DNA阳性标本中,HBcAg的阳性率为88.0%,HBeAg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开展HBcAg的检测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HBV的感染程度及复制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HBcAg,HBeAg基本上可以代替PCR 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7.
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方法]202例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 [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8.9%(88/89);HBsAg、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6/6);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25%(9/36);HBsAb、HBeAb、HBcAb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2.5%(2/16);HBsAg、HBcAb阳性组和HBeAb、HBcAb阳性组分别5例中各有1例检出HBV-DNA;33例HBsAb阳性中仅1例HBV-DNA阳性;12例HBV血清标志物全阴的标本未检出HBV-DNA.[结论]儿童乙肝患者的多种血清标志物模式中都存在HBV-DNA复制.以HBeAg阳性者HBV-DNA复制水平最高.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36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根据HBV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及前S1抗原,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g(+)+HBcAb(+)、HBsAg(+)六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67%、68.75%、65.92%、29.41%、74.71%、11.76%;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4.94%、75.00%、67.71%、35.29%、78.16%、21.43%.HBeAg阳性患者中,PreSl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47%、91.58%;HBeAg阴性患者中,PreSl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4.22%、6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病毒存在、复制、传染的标志物。HBV标志物和PreSl抗原及HBV—DNA联合检测,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标志物呈阳性的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DNA复制。大三阳(HBs 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96.0%和3.12×10~8,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86.7%和5.88×10~5,HB-s Ab和HBeAg二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50.0%和6.01×10~4,HBsAb、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45.5%和2.30×10~4,其他血清标志物阳性组合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均较低。以大三阳的阳性率和HBV DNA含量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可真实反应HBV感染和复制状态,可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判断、治疗监测及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乙型肝炎DNA(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以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诊治的120例HBV感染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V-DNA定量与PreS1Ag,分析其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HBsAb、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sAg+HBcAb模式分别占2.50%、25.84%、45.00%、10.00%、5.83%、10.83%,PreS1Ag阳性率为60.83%,HBV-DNA阳性率为67.50%;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74.04%高于HBeAg阳性率4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V-DNA、PreS1Ag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HBV复制状况及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1517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5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98.24%;HBsAg、HBeAg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阳性组为37.71%;HBcAb阳性组为12.90%。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FQ 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蔡兰兰  祝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171-1173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及PreS1-Ag联合检测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五项、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1.0%、79.4%,在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5.7%、80.0%,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40.8%、35.7%,在HBsAg(+)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5%、48.5%,在HBsAg(+)HBe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0.0%,在HBsAg(+)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PreS1-Ag和HBeAg的阳性检出率在HBV-DNA阳性与阴性标本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PreS1-Ag、乙肝五项及HBV-DNA的结果密切关联,联合检测PreS1-Ag、乙肝五项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肝疫苗接种对成人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 )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 )和BE( )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 )、ADE( )和BDE( ),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某医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娟  卓强  杨涌  唐旭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72-4173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PCR方法,对2006年秋季入学的1527名新生进行5项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和HBV-DNA定量及定性检查。[结果]入校新生HBsAg阳性55人,阳性率3.67%,男生24人,占43.6%;女生31人,占56.4%,大三阳者21名;阳性率为1.38%,男生10人,占47.6;女生11人,占52.4,小三阳者18名,阳性率为1.12%,男生8人,占44.4%;女生10人,占55.6%,其中HBV-DNA阳性11人,占61.1%。[结论]高校应对入学新生进行HBV的相关检查;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在学生中进行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5.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向波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86-1887
目的探讨标本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25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124例HB-sAg、HBeAg、HBcAb为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10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62例阳性(阳性率58%),69例HBsAg、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44例阳性(阳性率63%),17例HB-s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1例阳性(阳性率5.8%),9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2例阳性(阳性率22%),100例HBVM全部阴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血清HBV-DNA,可反映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V母婴垂直传播特点.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单胎妊娠、HBV感染的562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HBV宫内感染及产后婴幼儿HBV感染情况.结果 母亲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阳性348例,宫内感染35例,宫内感染率10.06%;母亲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HBcAb阳性共214例,宫内感染5例,宫内感染率2.34%.对所有宫内感染病例40例随访,37例转阴,余未感染病例150例随访未发现HBV感染.孕妇乙肝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宫内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χ2=11.95,P=0.001<0.05);孕妇HBeAg阳性前S1抗原阳性和前S1抗原阴性宫内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χ2=13.74,P<0.05);孕妇HBV-DNA病毒复制量大于106与小于106宫内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χ2=4.29,P<0.05).结论 孕妇HBV病毒复制量高是导致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产后及时主被动免疫联合免疫治疗是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肖晗  吴旗  艾洪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3-5685
目的:检测乙肝感染孕妇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寻找有效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2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法检测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64.90%和21.19%,"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88%,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1.02%。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7%,远高于阴性组的1.28%。结论: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密切相关,孕妇血清HBeAg可作为宫内感染发生的预测指标;HBeAg阳性妇女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可大大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大、小三阳两组患者检出HBV-DN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乔亚峰  叶振东 《中国校医》2011,25(4):260-262
目的调查嘉应学院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和乙肝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方法对2009年梅州市某高校新生1 87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性检测被检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指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自行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乙肝知识知晓调查。结果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2.78%,"大三阳"阳性率为5.60%,"小三阳"阳性率为4.42%。ALT+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17人,占阳性人数的0.91%。问卷调查结果:59.50%的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乙肝的一般知识,69.12%的学生了解乙肝传播途径。结论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9.09%平均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乙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应在学生中宣传和普及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