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病情的动态变化了解发病条件的变化,为病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大骨节病通用的调查方法和操作步骤.结果病情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群病情开始下降;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重度患者的发生得到控制;80年代重病区X线病情已很轻并逐步下降.90年代以后病情消退.结论该地区致病条件50年代初开始发生变化,表现为危害程度下降,以后这个趋势得到了保持和发展,90年代开始危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2.
本次对1983—1985年间和1987—1988年所拍大骨节病6个小学手部X线片、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生活、卫生、水源、居住条件、粮食贮藏等方面的对比调查,发硒和粮硒分析,结果显示①干骺端病变检出率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②发硒含量除先锋小学外,均超过110ppm以上③发硒水平与末次干骺端病变检出率有负相关关系,与干骺端病变检出率下降速率无关④硒水平的提高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病情与自然、经济、生产、生活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按照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连续进行13年的病情监测,调查病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产、生活、经济收入情况,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区居民年人均主食自产面粉50 kg时,儿童发硒<0.10 μg,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率高达50%.自产面粉减少到10 kg,儿童发硒含量>0.16 μg,X线阳性检出率下降到4.5%.结论大骨节病流行的必备因素是病区自产面粉,同时也受自然、经济、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麟游县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麟游县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下降的特点,回顾可能促使病情下降的因素。方法将1978年全民普查临床患病率分为轻、中、重病情三层,每层随机抽取1/3的行政村,进行全民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检查25656人,检出大骨节病患者3489例,患病率13.6%。患者主要分布在30—60岁年龄组,以50~59岁为最高(3239%)。0—2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1.43%)。结论麟游县大骨节病病情明显下降,尤以青少年儿童下降为著,可能是综合因素的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5.
甘肃大骨节病病情下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3个基本控制病点和3个相对较重病点,进行气象环境、居住状况、饮水和粮食卫生学质量、经济收入及硒营养等项目流行病学对比调查,以探讨导致大骨节病下降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粮食卫生学质量和饮水质量的改善、部分地区居民居住状况改变、经济收入增加和硒水平提高与病情下降有一定关系。但任何单一因素都难以成为导致病情下降的唯一原因,而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为此,提倡和坚持以补硒为主的综合措施是当前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病区反复调查实验,进行了水与大骨节病关系的探讨,对所形成的病情演变过程概述如下: 一、关于病因及其传递途径 1.饮地表水普遍受污染,发病高:甘肃省合水县固城乡北川行政村位于黄土高原,海拔1670米,有4个屯。香水屯189人,主食以小麦为主,饮岩基裂隙高压泉水,1946年建屯,无发病形成“健康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甘肃省成人大骨节病病情,为成人大骨节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6个县(区)的60个调查点,对所有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统计检出率及构成比。结果临床检查34 941人,Ⅰ°以上患者6 125人,Ⅰ°以上检出率17.53%,其中Ⅰ°检出率10.70%,Ⅱ°检出率5.44%,Ⅲ°检出率1.39%;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P=0.901〉0.05);检出率以46岁以上年龄段为高,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个调查点中,检出率≥20%的点有26个,占43.33%。结论甘肃省部分地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严重,应开展综合防治,提高大骨节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于1992年通过了国家基本控制病区考核验收,迄今已5年多,为掌握全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7年对全省7个市(州),279个大骨节病病区自然屯的7~12岁儿童进行了部分X线检查工作,共拍片10485人,检出率为1.69%。表明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持续稳定,患病率低 几年来虽有新发患者,但患病程度轻,没有造成流行和小区域暴发,全省大骨节病病情仍符合国家基本控制病区标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 ,评价硒盐防治效果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榆林市榆阳区 6个病村为调查点 ,每年 9~ 10月份对 7~ 12岁儿童进行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 ,并了解硒盐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4年来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在 4 .12 %~ 7.16 %之间波动 ,典型临床病例已少见 ;X线阳性率在 18.4 0 %~ 2 8.5 7%之间波动 ,历年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实施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后 ,儿童发硒由 1997年 0 .1193μg/ g上升到 2 0 0 0年 0 .2 332μg/ g,发硒升高与 X线病情变化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榆阳区仍属大骨节病中等病区 ,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和科研的重点地区。硒盐防治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根据榆阳区病区特点 ,采取植树植草治沙 ,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山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按照<2007年度国家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西省选取2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村作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点,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X线片观察部位为掌指骨及腕关节;在山西省13个大骨节病病区县,选取50个村作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点,对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大骨节病诊断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执行.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按病情进行分度和按年龄进行分组,计算检出率.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共调查181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2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10%;骨端未检出阳性病例.成人大骨节病共调查13 871人,临床检出病例数801名,检出率为5.77%.患者主要分布在51岁以上人群中,大骨节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占总检出人数的70.66%(566/801);51岁以上各年龄段Ⅱ度、Ⅲ度检出率,占所有Ⅱ度、Ⅲ度检出率的71.78%(206/287).结论 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成人大骨节病检出率较高,成人大骨节病救治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内外环境的硒含量提高与大骨节病病区病情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内外环境的硒含量角度对 X 线患病率与主食,人发、饮水中硒含量及病区经济状况,农田用肥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该病区 X 线患病率与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6953,r=-0.879粮硒、发硒)。2、农村群众主食小麦中的硒含量接近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的硒含量明显提高。3、该病区病情下降与改革后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施用化肥量增加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林芝地区大骨节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点进行全民临床调查和4~13岁儿童右手X线拍片检查。结果 2个县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共1918人,检出Ⅰ度以上病例95例,米林县、朗县临床患病率分别为3.81%,6.96%;儿童X线共拍片462人,2县各检出阳性病例2例,米林县、朗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62%,1.54%。结论此次调查的林芝地区2县均为大骨节病轻病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吉林省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项目要求,吉林省对60个病情较重的大骨节病病区进行了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陕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大骨节病历史资料,2008年在陕西省选择8个市10个病区县的10个重病村,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拍摄右手X线片;选择10个市37个病区县的65个重病村,对≥16岁人群进行临床检查;在旬邑县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择1个病区村补硒,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每个病区村检测30户家庭的硒碘盐含硒量,每村对30名7~12岁儿童检测发硒.结果 共对862名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检查862人,检出1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0.12%(1/862);65个病区村16岁以上成人共有35 638名,检查30 599人,受检率为85.86%(30 599/35 638).共检出大骨节病病例5108例,总检出率为16.69%(5108/30 599),其中I度检出率为9.73%(2977/30 599),Ⅱ度检出率为5.40%(1652/30 599),Ⅲ度检出率为1.57%(479/30 599),36~60岁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5.7%(3355/5108).旬邑县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硒碘盐含硒量分别为(5.43±3.19)、(7.74±1.81)mg/kg,儿童头发含硒量分别为(0.3933±0.0930)、(0.3613±0.0997)m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下降,成人大骨节病病情严峻,应积极开展成人大骨节病治疗工作,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日喀则地区处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平均海拔4000m以上,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下辖18个县(市),60余万人口。1999年,国家卫生部委派大骨节病专家组对西藏地区进行了一次线索调查,并形成了《西藏大骨节病考察报告》,确定西藏为大骨节病发病的重病区,在以后的数年中,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所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组成的大骨节病工作组,  相似文献   

18.
内外环境硒水平上升与病情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从X线患病率与主食、人发。饮水中的硒含量及病区经济状况,农田用肥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X线患病率下降,硒水平上升,二者为负相关关系。(2)农村主食小麦中的硒含量接近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的硒水平明显升高。(3)病情下降与改革后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施用化肥量增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龙、甘泉两县大骨节病病情下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因素,不但有助于掌握本病的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大骨节病提供依据,还可以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本文就黄龙甘泉两县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因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3—1984年间和1987—1988年间普查的7个小学,在未采用任何防治措施进行了前后对比调查,其 X 线总异常率由36.96—85.33%降至5.45—40.00%;干骺端改变由32.58—68.66%降至2.50—26.00%,统计学处理,除一个学校未下降外,其余 X 线总异常和干骺端异常率均呈显著性下降。发硒含量由平均0.0660±0.0240(136份)μg/g上升为0.1732±0.1072(62份)μg/g。1/6万硒盐组总 X 线异常检出率由46.04%下降至26.62%,干骺端改变由19.9%降至12.40%;发硒由0.0819(35份)和0.053(15份)μg/g升至0.3024±0.0415(136份)μg/g。二组病情均明显下降,发硒上升,而硒盐组发硒上升更明显。自然情况下监测组发硒升高与食小麦比例增加、外来食品及使用化肥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