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白细胞CD11b/CD18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类型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表达。结果 :UAP和AMI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显著高于SAP组 (P <0 .0 0 1)。SAP、UAP、AMI组之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表达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增加(P <0 .0 0 1)。AMI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的表达 ,血瘀证组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表达明显上调 ,其增加程度与心肌缺血的类型及冠心病中医血瘀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CHD病人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4名,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及AMI组与健康对照组和SA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个证型中,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个证型,其余4个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比较时,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瘀血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CHD病人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39例为治疗组,口服自制降脂通便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服用1个月。另设同期体检血脂正常者3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及阴虚血瘀型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及血脂正常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TC、TG、LDL—C均有显著降低(P〈0.01),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阴虚血瘀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降脂通便胶囊在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能缓解阴虚血瘀证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血瘀组和非血瘀组病人的血浆ET、TXB2和6-keto-PGF1α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同非血瘀证组相比,血瘀证组病人ET和TXB2明显增高(P〈0.05),6-keto-PGF1α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ET和TXB2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506,P〈0.05;r=0.439,P〈0.05),6-ke-to-PGF1α水平同HbAlc水平呈负相关(r=-0.461,P〈0.05)。结论 ET、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病人中医证候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安全性、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减少(P〈O.05或P〈O.01),对照组仅形态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病人有较好的疗效,且对病人的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相关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用蛋白质组技术观察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变化,以期发现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和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正常健康者、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的血浆,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冠心病血瘀证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变化.结果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有3个蛋白质下调和6个蛋白质上调,胶内酶切提取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其中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有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粒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降低的蛋白质有CD44SP.结论纤维蛋白原、粒酶有望作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刘洪  李荣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484-1485
目的 研究气虚血瘀证冠心病血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a(6-Keto-PGF1a)、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的变化及复原胶囊对其作用机制。方法 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共42例随机抽取24例作为治疗组、18例作为对照组,另设14例健康人为青年对照组。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AI)检测治疗组服复原胶囊2月前后血液NO、ROS、TXB2、6-Keto-PGF1a水平;并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血液TXB2、RO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6-Keto-PGF1a、NO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组服药2月后,血浆TXB2、ROS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6-Keto-PGF1a、NO显著升高(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复原胶囊升高血液6-Keto-PGF1a、NO水平,降低TXB2、ROS水平,这可能与复原胶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vessel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恢复VEC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方法采用微小RNA(miRNA)芯片检测、实时定量PCR验证,对比观察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肝郁血瘀证、肝胆湿热证及肝瘀痰结证患者(各3例,分别以证型命名组名)肝组织10种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3例正常肝组织(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miR-122-3p各证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气虚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miR-30b-5p在肝胆湿热组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其他各证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iR-182-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胆湿热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iR-221-5p在肝胆湿热组和肝郁血瘀组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组及正常组(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iR-221-3p在肝郁痰结组高于其他各证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iR-21-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郁痰结组均高于肝胆湿热组和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iR-222-3p、miR-214-3p、miR-491-3p、miR-422a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原发性肝癌不同血瘀证患者肝组织mi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度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相关性。方法对CHD心血瘀阻证组112例、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CHD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FⅦ基因型(M1M1、M1M2、M2M2)和等位基因(M1、M2)及FⅦc。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在基因型M1M1和等住基因M1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Ⅶ-M1M1基因型的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呈CHD心血瘀阻证组〉非CHD血瘀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对照组递减趋势;而FⅦ-M1M2基因型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相反,呈现健康对照组〈CHD非血瘀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CHD心血瘀证组的趋势;在三个病变组内,FⅦ基因M1M1型的FⅦC检测值均较M1M2型显著增高。结论FⅦ基因M1M1多态性和M1等住基因与CHD心血瘀阻证相关:F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Ⅶ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蛋白颗粒(GMP-140)、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属血瘀证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GMP-140、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舒通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证的重要辅助方法 ,并可有效改变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血液黏、浓、凝、聚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治疗4周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及心绞痛疗效评定,并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9.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79%(19〈0.01)。治疗组能降低病人低切率下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表达,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性,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下降,一氧化氮(N0)含量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N0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其相关症状,并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肝血瘀证患者与非肝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的免疫学指标.结果:84例PBC中肝血瘀证患者71例(84.5%),其中轻度22例(26.2%),中度25例(29.8%),重度24例(28.5%);非肝血瘀证患者13例(15.5%).两组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则以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面部、齿龈及眼周紫黑为高,在84例PBC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57.1%.肝血瘀证与非肝血瘀证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IgA、B因子均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体C3、C4不仅两组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PB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瘀证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研究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其证型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风痰瘀阻组(40例),痰热腑实组(40例),气虚血瘀组(40例),观察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结果TG、TC、LP(a)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水平在风痰瘀阻与气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组的HDL-C水平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的LDL—C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ApoB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运用血脂指标对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判别分类;“痰”“瘀”是中风实邪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GPⅠbHPA-2(Ko^b/Ko^a)基因多态性,在北京河北地区汉族人中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析该多态性与冠心病、冠心病血瘀证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筛选符合冠心病、血瘀证、健康人入选标准的110例冠心病血瘀证、102例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及106例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计分,并记录冠脉造影病变支数,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HPA-2基因多态性。结果 GPⅠbHPA-2a/2a、HPA-2a/2b、HPA-2b/2b各占90.9%,8.8%和0.3%,所有入选病例中仅有1例表达HPA-2b/2b型;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冠心病血瘀证组和冠心病非血瘀证组的基因型构成,冠心病患者不同病变支数基因型构成,冠心病血瘀证各基因型患者的血瘀证计分,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是否患冠心病为因变量的二分类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冠心病的影响后,结果显示HPA-2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结论 GPⅠb的HPA-2多态位点不是汉族人冠心病、冠心病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病证本质的客观化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变化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进行客观化研究,以揭示缺血性中风的病证本质。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辨证分型分为3组: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气虚血瘀型组,每组2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4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的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62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中风病人血ICAM -1、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缺血性中风3证型组之间,痰瘀阻络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P〈0.01);疾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P〈0.01);3证型组中以痰瘀阻络型组的ICAM-1、CD62p升高为最显著。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CD62p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提示痰瘀阻络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关系。[方法]睽沿患者3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22例、脾气虚证16例,另10例正常人为对照。胃镜下取胃窦黏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和脾虚证组HSP7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脾胃湿热证组各亚型中,HSP70表达水平呈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湿重于热的趋势。[结论]HSP70属于人体“阳气”范畴,HSP70以热证表达最为明显,具有证的特异性;“热”与“湿”在脾胃湿热证中的比分会影响HSPT0在脾胃湿热证型中的表达:热邪提高HSP70表达,湿邪抑制HSP70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多种神经肽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对96例急性脑血管病痛人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PY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NPY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G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型脑出血病人CARP明显降低。NPY明显增高,与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脑梗死病人NPY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病人血浆中CGRP、NPY、NT的含量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CD62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索川芎嗪治疗作用的微观实质.方法 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给予川芎嗪治疗.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D62p基因的表达,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治疗前为(4.35±1.91)%,治疗后下降为(2.98±1.05)%(P<0.05).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气虚血瘀组(5.24±2.92)%,气滞血瘀组(8.17±2.05)%,阴虚血瘀组(5.59±2.78)%,痰浊血瘀组(5.78±2.85)%,较正常对照组[(2.08±1.07)%]显著升高(P<0.01).结论 川芎嗪可有效抑制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可视光分光光度计、舌分光定量与中医辨证分析,探讨血瘀证定量、活血化瘀药疗效评价及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将冠心病血瘀证组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再分为气虚血瘀证组(10例)、气阴两虚证组(5例)、痰阻心脉证组(5例)。冠心痛血瘀证组以活血化瘀为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2周)。采用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及舌诊用特注探针1根(非接触性).测量舌、颜面皮肤的各部位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健康组与血瘀证组之间SaO2比较,血瘀证组面皮肤SaO2有明显增高(P〈0.05);血瘀证组与健康组相比,其SaO2均有降低倾向。血瘀证各证型组在各部位治疗前后比较,面部皮肤.气阴两虚血瘀证组有明显增高(P〈0.05)。但其他部位血瘀证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可用以整体、连续、无创伤、动态摄取信息。其所测数据虽然来自体表,但能反映内在变化,亦即中医理论所提示“有诸于内,必形与外”。经用此仪器所得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一定程度反映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活血化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离子(Ca^2+、Mg^2+)含量的变化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测3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7例脑梗死患者,2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体检组42例进行对照。结果病例组血清Ca^2+、Mg^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l,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血清Ca^2+、Mg^2+含量均明显降低,与脑损害程度相关,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